·首页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财经证券 ·产业市场 ·时尚生活 ·CE读书 ·环球媒体 ·管理学院 ·中经论坛 ·短信 ·经济学人
 中国经济网首页 > 宏观经济 > 经济会议回顾 > 正文
 
G20草绘布雷顿森林机构改革"路线图"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5年10月17日 07:21
李卫玲
    编者按:

    第七届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10月15日至16日在河北香河举行。在为期一天半的会议上,来自20国集团成员的财政部长、中央银行行长,以及世界银行行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作为发展委员会主席的哥伦比亚财长、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等2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代表围绕“加强全球合作:实现世界经济平衡有序发展”的主题,就全球宏观经济形势与发展、布雷顿森林机构60周年战略回顾与改革议程、发展援助和创新融资机制、人口老龄化与移民、发展理念创新等涉及全球发展的重要议题进行了深入、坦诚的讨论和磋商。

    代表就许多重要问题达成了共识,审议并通过了会议联合公报和《关于布雷顿森林机构改革的联合声明》、《关于全球发展问题的联合声明》以及《二十国集团2005年改革议程》,向国际社会表明了与会各方决心促进全球经济平衡有序发展的共同愿望和政策主张,特别是为布雷顿森林机构改革和扩大发展融资提供重要的政治推动力。

    记者从第七届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获悉,G20将制定布雷顿森林机构战略改革“路线图”,初步成果将在2006年澳大利亚的20国集团会议上审议。

    布雷顿森林机构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大国际金融机构。今年是布雷顿森林机构成立60周年,此次会议将改革布雷顿森林机构列为重要议题之一,并在会议结束时通过了《二十国关于改革布雷顿森林机构的声明》。

    与会代表指出,在布雷顿森林机构成立60周年之际,回顾和审视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明确两机构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十分必要的。

    占据两机构股权大多数的20国集团成员发表《二十国关于改革布雷顿森林机构的声明》,反映了与会各方的共识,将有助于推动布雷顿森林机构改革的有序进行。

    《声明》强调指出完善布雷顿森林机构的治理、管理和运作战略的目标和改革方向,为布雷顿森林机构改革提供支持。

    《声明》称,G20欢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的《战略审议》。但是,为制定布雷顿森林机构战略改革的“路线图”,仍需做大量工作。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重申布雷顿森林机构的根本使命与作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主要侧重于国内和国际宏观经济和金融的稳定,提高对全球经济、国际资本市场的监管,加强危机防范和应对。世界银行应该侧重于发展,更好发挥其为最欠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提供金融和技术支持的作用。

    G20欢迎两机构管理层将职能分工的审议纳入总体战略审议的内容,并在审议中吸收外部专家的意见,同时期待两机构的审议报告能够提交2006年国际货币金融委员会和发展委员会春季会议审议。

    自布雷顿森林机构成立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新兴市场发展迅速,工业化国家一体化进程加深。布雷顿森林机构的治理结构,包括配额和代表性,应反映出各国经济比重的变化。

    20国集团强调指出,在下届基金/世行新加坡年会之前是否能在配额改革方面取得实质进展,至关重要。20国将寻求为配额改革确定原则,为定于2008年1月前完成的基金第十三次配额审议作出重要贡献。

    《声明》认为,基金和世行应努力提高其机构效率,战略审议应考虑如何提高内部治理。高层管理人员的任命应基于其能力,并保证所有成员的广泛代表性。

    布雷顿森林机构应在保证质量和注重结果的同时,及时调整其业务,以满足成员国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布雷顿森林机构也应在保证其财力持续性、道德风险最小化的同时,不断完善其借贷框架,探索新方法以最大程度地满足成员国的资金援助需求。

    布雷顿森林机构成立60多年来,世界经济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发展中国家在两机构中的作用日显重要,但他们在两机构的投票权与其所处的政治经济地位极不相称,两机构在重大政策问题上的决策权仍被以七国集团为首的发达国家控制。

    因此,广大发展中国家近年来不断要求两机构研究如何增强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问题,敦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重新调整份额计算公式,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份额比重,同时也对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进行上调。

    IMF总裁拉托对10月15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全球瞩目的布雷顿森林机构改革议程的讨论中,以亚洲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将获得更大的发言权。
 
来源: 国际金融报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中国经济网业务拓展部 电话:010—83512266-8089、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