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财经证券 ·产业市场 ·时尚生活 ·CE读书 ·环球媒体 ·管理学院 ·中经论坛 ·短信 ·经济学人
 中国经济网 > 宏观经济 > 经济报告 > 国际机构报告 > 正文
 
德银研究报告:中国货币政策真正步入了紧缩期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06月21日 06:15
    中国人民银行于6月16日宣布将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高0.5个百分点,并于7月5日起生效。6月20日,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博士就此和相关问题发表了研究报告。报告认为,这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将货币政策从“中性”转向真正紧缩的重要信号。

    报告称,这是近10年来央行首度在两个月内两次使用重要的货币紧缩工具(即4月27日调升利率,和在6月16日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过去的几年,施行两次重大的货币紧缩举措相隔的最短时间约为7个月(2004年3月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升和同年10月的利息调升)。这意味着决策层对采取更强硬的货币紧缩政策的支持度在加大。

    报告认为,在此次上调准备金率之后,有必要进一步采取紧缩货币的措施。在今后三四个月内,有必要也有可能再次加利息或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原因是:(1)当前19%的M2(注:广义货币)增长率是2004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半个百分点的提升只能将M2和贷款的增速减缓0.5到1个百分点;(3)央行最近发行央票的规模较大,但由于大量的老央票到期偿付,实际的央票净发行量十分有限。换言之,仅靠发行央票远远不能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央行必须更频繁地使用其他更有力的工具。

    报告预计,银行会面临贷款增长的放缓。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本身对四大国有银行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因为它们本身一直保持较高的超额准备金(平均超过3%),但由多个部委联合采取综合紧缩政策,将导致总体的贷款增长放缓。预计截至今年底,四大国有银行的贷款增长将会放缓2到3个百分点。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政策将会对中小银行造成更大的影响,因为它们中的许多是银行间市场的净借方。

    报告分析认为,除了可能会采取进一步的货币政策举措,一套新的有关限制外资投资中国房地产的政策也有可能在近期出台。至少这一做法的用意是降低外资对中国地产的需求,减缓国内地产过度升温,但同时会对一些开发商产生影响。继国务院上周宣布要“坚决遏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快的势头”后,估计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和其他部委将有可能进一步出台具有实效的政策,减缓项目审批速度。
 
来源:人民日报-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