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财经证券 ·产业市场 ·时尚生活 ·CE读书 ·环球媒体 ·管理学院 ·中经论坛 ·短信 ·经济学人
 中国经济网 > 宏观经济 > 经济报告 > 个人学术报告 > 正文
 
为解决经济结构性矛盾寻找着力点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Email推荐】 【关闭窗口 2006年05月09日 08:09
孙磊
    解决我国当前经济的结构性矛盾,推动经济走出非均衡的状态,就要从打破非均衡状态的自我强化机制入手,这样才是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应着力于以下几点:

    改革调整收入分配制度,多种途径提高劳动力货币工资水平。这是刺激消费需求、扩大内需,解决结构性矛盾的根本所在。长期以来的低劳动成本优势和贸易顺差,是在资本挤压了劳动者工资收入而得到了超额的增值,是一种经济对外的要素收入补贴。这种高积累、低消费的增长是在中国劳动力供给充足的情况下出现的,但是其危害牺牲了国内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和消费需求的培育。应通过分配体制的改革和调整,重新厘定和合理匡算各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比例来确定工资水平,提高劳动者劳动力工资水平和对未来的预期,使其回归到相对合理均衡的水平,提升劳动者对即期消费和未来消费的预期,从根本上解决消费需求不足的症结。

    同时,着力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和支持,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保持农村粮食价格的稳步增长,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补贴,切实提高农民的实际收入水平,保证农村需求的稳步增长。

    调整政府支出结构,增加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品投资。这是提高居民消费预期和居民消费意愿的途径。一直以来,政府重视对企业的投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对社会公共服务品投入严重不足,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医疗、社会保障、教育等领域表现尤为明显,政府公共服务品提供的不足,已经成为影响消费需求和长远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所在。因此,政府应调整支出结构,减少建设性投资支出,扩大教育、医疗及社会保障等公共支出,提供更符合大众需要的公共产品。同时政府对调节控制各类公共服务品价格的上涨幅度,降低居民的消费成本,促进各类消费品的合理均衡增长。尤其是在广大农村,要扩大对农村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和卫生医疗事业的投入,尽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

    放松能源价格管制,推进市场化定价机制,减少资源价格扭曲。我国煤炭、石油等主要能源价格长期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一方面给政府造成了财政负担,另一方面不利于能源的有效使用,也是造成粗放式经济增长的原因。应逐步放松对能源价格的管制,形成有效竞争的能源产品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真实、灵敏反映能源市场的供求变化。规范矿产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按照市场价格来调节资源的使用,减少行政性的过分介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资源分配的作用。

    继续落实宏观调控的成果,适度控制投资规模。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的任务尚未完成,经济中投资的增长仍有发弹可能,同时总供给过剩和通货紧缩的压力仍然较大。通过继续细化和落实宏观调控的方针和行业调控措施,保证经济的平稳着陆。应继续执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对部分行业的投资规模进行适度地控制;加强对地方政府投资行为的规范化管理和监督,防止投资规模出现新的反弹,并进而造成生产能力的进一步过剩。

    灵活运用货币政策,适时化解通货紧缩的压力。针对当前经济中存在的通货紧缩的压力,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应是稳定价格水平。应综合考虑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对价格机制的可能影响,当前的货币紧缩对未来的价格水平可能存在滞后的紧缩影响力。应对货币政策进行宽松微调,并通过适度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及时应对和化解通货紧缩压力。

    积极开辟多种渠道,促进社会就业。内需不足矛盾的调节,会伴随着结构调整带来的失业压力。投资的放缓,劳动力工资水平的调整会对增加就业将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同时,宏观经济的过剩效应和利润的减少也会抑制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从而给就业带来压力。因此,应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广泛开辟非国有经济劳动力就业的渠道,减少就业冲击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也为消费需求的启动提供内在动力。
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