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财经证券 ·产业市场 ·时尚生活 ·CE读书 ·环球媒体 ·管理学院 ·中经论坛 ·短信 ·经济学人
 中国经济网 > 宏观经济 > 首页 > 经济时评 > 正文
 
促进贸易平衡关键在于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06月21日 07:38
龚雯
    在最新公布的我国宏观经济数据中,贸易顺差是一个焦点。据海关统计,前5月我贸易顺差高达467.9亿美元,月度顺差几乎都在百亿美元左右,5月更是创下130亿美元的顺差新高。

    顺差增加,是国内外经贸环境变化、有关政策调整等因素的直接反映。造成今年顺差的主因有:国家继续实行宏观调控,投资放缓,加上国内生产规模扩大,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市场均供过于求,对进口的需求有所下降;原周边国家和地区对美欧的贸易顺差随产业转移而向我转移;原油及相关产品价格大幅上涨,超出国内消费承受能力,抑制了进口冲动。另外,加工贸易在我外贸结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客观上也使顺差加大。

    从全球贸易看,各国外贸总会出现顺差或逆差,不平衡是一种常态。加入WTO后,我国贸易实现了大进大出,总体上是平衡的。2004年和2005年,我外贸顺差分别仅占进出口总值的2.8%和7.1%,比例并不高。贸易顺差的存在,有利于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由于顺差的绝对额较大,使我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位置日渐尴尬,出口面临的摩擦加剧,前5月已有18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发起贸易救济调查32起,涉案金额4.8亿美元。一些贸易伙伴也不断借口“平衡贸易”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大额顺差还使外汇储备猛增,人民币占款增加。

    顺差较大的趋势,在一段时期内仍将持续。促进贸易平衡,最根本最急迫的还是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生产要素低成本固然是我们的竞争优势,全球每位消费者平均每年买1双中国产的鞋、2米中国产的布、3件中国产的服装,但这种低端路线已显露其局限性。我出口的资源、环保成本大,产品附加值低,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很少,加工贸易依赖性较强,以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为例,其出口渠道和专用技术大多掌握在外企手里。因此,应进一步采取措施,包括运用税收杠杆调节进出口,如完善出口退税政策,控制“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商品)出口,跳出粗放型增长的怪圈;再如调整进口增值税,积极推动进口增长,特别是加快国内短缺的资源、能源、高新技术产品和关键设备进口。还有一点很重要,即品牌是进军贸易强国的敲门砖,政府、地方和企业应尽快联手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促进出口结构升级和外贸可持续增长。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