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部长高强12月8日在2005首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上说,必须坚持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和公益性质,不能把医疗卫生机构变成追求经济利益的场所。
12月8日,由《小康》杂志社主办的首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在北京开幕。论坛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打造中国全面小康评价体系。为此,《小康》杂志与新浪网在此前合作开展了一个“影响小康进程的十大焦点问题网上调查,令人意料之外又似乎在情理之中的是,医疗制度改革在影响小康进程十大焦点问题排名中位居榜首,得票率高达71.08%。
高强就是在这一背景中,在小康论坛上做上述表示的。他说:目前,卫生事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卫生事业发展存在不全面、不协调的问题,制约卫生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还没有解决。
另外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背景是哈尔滨550万元天价医药费事件。这一事件几乎可以说是当代中国医疗服务和医改领域的一个信息含量十分大的活标本。透过它,我们可以窥见到中国当代医疗卫生服务领域诸多乱象的深层次问题及其因果关系。通过对这一典型个案的认真剖析,或许能够找到一些破解中国当下医改难题的秘匙。
也许正是因为此事件具备了如此重要的意义,高强在面对记者有关对天价医药费事件处理情况的再三追问时,才会“三缄其口。但在被问及目前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的方向时,高强却明确表示,无论在哪个场合,都从未提过医疗服务体系要进行市场化改革,而是“要采取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发挥政府、社会多方面积极性,共同发展医疗事业。
有趣的是,同样是在这次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却大声呼吁,低收入者医疗费用应该由政府提供,“公共卫生体系的部分,肯定是政府的责任。而提供普通医疗服务的单位,需要进行市场化改革。
中国的医疗服务究竟需不需要走市场化之路,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必须以科学理性的态度,探求出一个合乎政治正确原则的路径来。“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究竟是一种什么机制?时至今日,假如我们还不能对未来的医改给出一个明确而又清晰的思路,那么对于目前医疗服务领域所出现的种种乱象,我们就仍将束手无策。
实际上,现代国家的医疗服务,是需要严格区分出基本的医疗卫生保健和市场化医疗服务两大块的。前者属于政府提供给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产品,具公益性质,不仅仅只是要政府“主导的问题;后者严格上说是公民的一种自主消费行为,必须完全按照市场法则行事,并不仅仅只是要与市场机制“结合的问题。公共产品和商业服务,一个是“凯撒,一个是“上帝,断不能混为一谈。
对于医疗服务,政府的职责无非两个:一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一个基本的医疗卫生公益服务,二是维护好商业化医疗服务的市场秩序。吴敬琏说:“医疗是个信息高度不对称的行业,市场只有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才能达到最好效果,而医疗信息高度不对称,病人怎么可能知道这个药是否有效,成本多少?这需要一套制度来解决这个对称问题。
制定这么一套维护医疗信息对称的制度并予以严格施行,恰好是政府医疗市场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责。惟其如此,才能确保“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和公益性质,防止把政府的医疗卫生机构“变成追求经济利益的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