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财经证券 ·产业市场 ·时尚生活 ·CE读书 ·环球媒体 ·管理学院 ·中经论坛 ·短信 ·经济学人
 中国经济网首页 > 宏观经济 > 经济日报关注 > 正文
 
找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结合点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02月21日 10:52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浙江推进生态省建设的重要一年。浙江省“十一五”的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在起步之年取得实质性进展。

    对环境保护的认识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如何把握“发展”与“保护”的关系问题。经济发展是硬道理,环境保护是硬要求,我们要承认发展与保护之间客观上存在一定矛盾,但更要相信发展与保护能够取得双赢。促进发展是环境保护的根本目的,环境保护也是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必须坚持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加强保护。

    浙江这几年经济发展虽然较快,全省生产总值已经跃过了万亿元大关,但为此付出的环境代价也相当沉重。环境债,如何还?迟还不如早还,早还早主动。

    因此,我们既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同时必须明确,我们所追求的发展,应当是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浙江以往走的是传统工业化道路,发展模式基本上是资本驱动型、资源消耗型,资源保障、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现在要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走一条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的全新发展之路。

    要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双赢,必须尽快抛弃“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只有走出这样一条新路子,经济发展的问题解决了,环境保护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发展与保护正是在这里找到结合点的。当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得有一个过程、有一个阵痛期,但非转不可、非走不可。咬住牙,顶过这个阵痛期,浙江经济就能再上一个大台阶,生态省建设就能真正开出一片新天地。

    今年浙江省环境污染整治的目标任务,正下达到各市和省级有关部门。最主要的是3个方面:一是省内八大水系的年度水质控制目标和治理任务,二是11个省级环保重点监管区污染整治进度任务,三是环保基础设施和环境监测监控设施建设任务,这些目标必须确保完成。我们要按照“治旧控新、监建并举”的方针,切实安排好全年的工作。比如,立足于源头控制、总量控制,全面落实重点污染企业限期治理的要求;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如期开工、按期建成;建立健全跨行政区河流交接断面水质管理制度,等等。通过努力,到2007年使全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县以上城市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率先建成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促使环境污染防治能力明显增强,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要抓住重点求突破。重点是钱塘江流域、11个省级环保重点监管区和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整治。要抓好工业污染整治,浙江经济到今天这个发展阶段,再不能不论项目优劣,一概统吃统上了,务必严把各类新建项目准入关。要加强动态监督,对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必须盯住不放,哪里污染严重,就重点监管哪里;对无法做到稳定达标排放、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一律实行停产治理,达标无望的坚决予以关停。同时,要高度重视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相对于工业污染、城市污染,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点多面广,治理难度大、成本高,必须努力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要优化养殖业布局,尤其是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要像对待工业污染项目一样,不折不扣地抓好污染治理工作。

    要创新机制促转变。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既是环境污染整治的重要目的,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环境保护工作必须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促使企业治污逐步从外力推动、外部监管转变为内生、自觉的行动,从“要我治污”转向“我要治污”。围绕生态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浙江要继续探索产业化、市场化的路子;继续营造有利于激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建设,参与环境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的政策环境;继续探索环境容量有偿使用和排污权交易,利用市场机制降低污染治理成本;继续探索生态建设、环境污染整治与城乡土地开发相互结合、良性循环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围绕发展循环经济,要积极探索实践“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的路子,着力健全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机制,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强化考核评价机制,加快形成全社会节约降耗、减量排放、再生利用的机制。

    我们既要下决心治理环境污染,又必须尊重规律、尊重科学、依法办事。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依法处置各类环保问题,是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确保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本手段。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抓紧依法处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问题,努力把环保信访量降下来,切实防范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环境纠纷事件。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观念,真正把保障环境安全作为环保工作的第一责任。要全面排查环境污染问题,能够解决的就立即解决,解决起来需要一个过程的要主动向人民群众通报整治方案,并抓紧开展整治工作。要按照“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的要求,不断提高环保应急处置能力。

    浙江率先推行生态补偿制度,并为此探索了一种新机制。目前,生态补偿机制框架在全省已初步建立,自然资源的利用、生态成果的享用,在浙江已不再是“免费的午餐”。省级财政对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已出台的财力补助、生态建设补助、生态保护补助等政策,在执行中都体现了生态补偿的要求,体现了向欠发达地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倾斜的要求。有的地方生态建设规划已经颁布实施,有的则实行严格的“污染项目一票否决制”,过去那种“先发展、后治理”的盲目发展观,如今已失去了市场。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已成为当务之急和历史的必然。
 
来源: 经济日报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中国经济网业务拓展部 电话:010—83512266-8089、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