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财经证券 ·产业市场 ·时尚生活 ·CE读书 ·环球媒体 ·管理学院 ·中经论坛 ·短信 ·经济学人
 中国经济网 > 宏观经济 > 国际报道 > 欧美经济 > 正文
 
世界杯背后的德国:出口强、失业多、改革难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06月21日 10:29
陈永杰
    正在举办世界杯的德国努力营造一个充满笑容的形象,但在这一笑容的背后,不但有新纳粹分子游行的干扰,还有长期困扰德国的失业问题和举步维艰的经济改革。事实上,长期作为欧洲经济火车头的德国一直难以摆脱高失业率的问题。

    最新一期的英国社会政策学会的学刊《政策世界》(Policy World)刊登了约克大学学者库勒与赫德森对此的详细分析。

    德国经济势头强劲,2005年德国出口增长7%,占全球进出口贸易总额的9.3%。根据世贸2005年的年度报告,德国以7790亿欧元的出口总值继续领先美国和中国,坐稳全球第一出口大国的地位。德国六大经济研究所的联合调查最新报告预计德国在2006年的经济增长率可达1.8%,这一复苏不仅来自于出口增长,也包括国内的投资与消费。

    位于德国纽伦堡的消费者研究机构GFK在今年4月的调查显示,现在德国人的消费意欲正处于转用欧元后的最高点。欧洲《招聘趋势2006》报告显示,有六成被调查的德国经理计划在2006年增加人手,打算裁员的仅占7%,这一数字在去年是14%。

    尽管所有经济指标都一片向好,新上任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却拒绝接受经济好转的预测。4月25日她在德国银行业大会上表示,“去年冬天德国仍然有五百万的失业人士”。她认为各种研究机构所预测的经济复苏规模并不足以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

    她说的是大实话。今年1月,德国失业率仍高达12.1%,长期失业情况一直是欧盟国家中最严重的,这可以从领取失业金的人数上看出。德国的失业金分两类,第一类发予失业不满1年的短期失业人士,第二类则给所有失业在一年以上的长期失业者,但金额比一类少。去年德国领取一类失业金的人数减少了50万,但领取二类失业金的却增加了20万。这显示德国劳动力市场的两极化趋势,长期失业问题不断恶化。据欧洲统计局的数据,过去十年欧盟十五国长期失业人数下降了1/3,但德国却翻了一番。

    从宏观角度看,德国失业是因为经济转型,制造业“东移”所致。长期失业者多为学历低、资历浅人士,这类人的失业率接近25%,而教育程度高的人失业率则一直低于4%。此外,年龄也是失业的一大因素。据有关研究显示,德国50岁以上人士的失业率比其它工业国家为高,尤其是55到64岁这一段甚至高出一倍,反映了德国老龄雇员早退和就业不足的现实。可以说,年老、教育程度低或缺乏职业训练是无法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原因。

    工业社会失业致贫,以失业金替代工作收入是遏止贫穷的重要方式。但在国际竞争的压力下,经济学分析认为失业金过高不但会造成“贫穷陷阱”,更增加财政压力不利经济发展。对此,德国政府是左右为难,上届施罗德政府推行一个名为“2010议程”的改革方案并通过了一系列立法应付失业问题,但已经有迹象显示这些措施加剧了贫穷现象。改革中最受争议的是把二类失业和相关福利的援助金额削减六成。目的在于打破“贫穷陷阱”,施压给长期失业者,逼使他们努力寻找工作。但社会政策研究早已指出结构性失业与个人努力无关,德国政府大幅削减失业金的最直接后果是,170万失业家庭的儿童的生活标准跌到贫穷线以下,造成严重社会危机。

    现在默克尔面对的局面却可谓内外交困。她的第一个难题是德国必须于年底前把增值税率(VAT)从16%提到19%以符合欧盟设定的马城标准。但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导致物价上升,对失业致贫人口带来更大的经济压力,给削减福利开支计划造成了一个不利的外部条件。此外,法国年初的经济改革引来罢工罢学,欧盟各国至今犹有余悸。很多人把默克尔比喻为“德国的撒切尔夫人”,寄希望于她推行强势改革。但是,当年撒切尔夫人背后的是在国会有压倒性多数的保守党,而默克尔依靠的只是一个松散的执政联盟。
 
来源:南方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