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凯发展史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

  1958 年7月1日,新中国第一个电影胶片制造厂在保定西郊开工兴建。当天,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电影胶片厂奠基题词:“电影是艺术的机械化,它的教育功能很大,能自行制造胶片,犹如能制造火箭”。

  乐凯依靠坚定的信念和神圣的使命感,克服前苏联突然撤走援建专家和三年自然灾害等困难,生产出了我国第一代照相软片、黑白电影正片、彩色电影正片、民用胶卷等一系列产品,并将中国人自己的航空航天胶片送上了人造卫星,逐步使乐凯发展为我国电影胶片产业和特种感光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中期

  随着改革开放,“彩照热”在我国悄然兴起。与此同时,电视业的迅速兴起致使电影业急剧滑坡,这给以生产电影胶片为主的乐凯带来了严重危机。需求就是市场,乐凯抓住机遇,自主研发,快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代彩色胶卷、彩色相纸,填补国内空白,打破了当时只有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才能够生产彩色胶卷、彩色相纸的“神话”,使我国成为全球第四个拥有彩色感光材料制造技术的国家,乐凯也实现了产品结构从电影胶片向民用照相材料的快速调整。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至二十一世纪初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感光材料市场需求日益高涨。国际著名感光材料企业纷纷将其发展的战略重心转向中国,传统银盐产品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同时,数码成像技术也得到快速发展。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乐凯以市场为中心,大力推进企业改革,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建立并完善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国内外营销网络。同时,积极开发数码成像材料、平板显示用光学薄膜等新技术、新产品。依靠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确保乐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十一世纪初至今

  随着时代进步和数码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乐凯集团紧跟技术进步,把握市场机会,大力推进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

  首先,影像记录、印刷材料向数字化转型,即照相材料向数码耗材、数码相纸等新型图像输出材料过渡,医用材料向新型数字医疗材料过渡,印刷材料向计算机直接制版等数字印刷材料过渡。以耗材为重点,积极创造条件、整合资源,通过与软硬件生产商合作,为用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2009年,乐凯自行设计安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华光数码印版生产线在“华光工业园”建成投产。

  其次,乐凯集团充分集成企业在涂层、成膜、微粒方面的三大核心技术,创造全新的发展空间,重点发展聚酯薄膜(PET)、三醋酸薄膜(TAC)、聚乙烯醇膜(PVA)中高档薄膜及带涂层深加工产品。随着“合肥乐凯工业园”、“ 天津乐凯薄膜”等项目的陆续投产,乐凯集团已经成为中国平板显示器产业链配套所需的中高档聚脂薄膜和薄膜深加工的大型生产基地,乐凯的发展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

 科技创新 产业转型
 集团信息
网友评论
乐凯个股
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