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国领袖年会主题演讲【实录】

2010年12月05日 17:58   来源:中国经济网   

  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中国企业家俱乐部联合协办的2010(第九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12月4日在北京国贸大酒店隆重举行。中国经济网正在对本次会议进行图文直播。

  以下为12月5日主题演讲详细内容。

  主持人朱丹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是主持人朱丹,这一场头脑风暴让我们深深震撼,对很大重大经济问题产生深刻的思考。同时,我们也有很多的共识,接下来我们要进入到的是同样精彩闭幕式主题演讲环节。首先我们要请出的演讲嘉宾是博源基金会理事长秦晓先生,有请。

  秦晓:

  各位嘉宾下午好,非常感谢主办者邀请我来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我们这次讨论会的年会主题是“新商业·新共识·新动力”。我看了一下会议介绍,是按照两个10年划分的,就是我们进入新世纪第一个10年结束了,然后来展望第二个10年。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是希望把时间跨度放长点,也算一个命题:第三个30年,或者叫新的30年,为什么这么提?一个基本考虑就是按照对中国经济增长一些基础条件,包括一些支持因素和约束因素,看未来30年和正在发生的30年和已经过去的30年发生一些重大变化。在这些重大变化面前,我们需要去思考,需要讨论,需要形成一些新的共识,我们可以创造一些新的商业模式,寻求新的动力。

  由于时间关系我就准备了一个稿,题目是“从增长红利专项制度和劳动生产力的红利”。我们共和国成立至今已经走过2个30年,第一个30年是计划经济的30年,在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体制下中国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工业基础,但僵化封闭体系严重束缚了生产力发展。第二个30年是改革开放30年,在过去的第2个30年中国经济起飞和崛起的因素可以归结为增长红利,外生因素是自主创新和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内生因素是人口红利。前者扩大了生产边界,就是市场需求,后者是供体得以保障。

  在未来30年当中,我认为支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因素,包括内生、外生供给需求都将发生重大变化。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未来3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是前30年的简单外推,而是一个具有不同特征新时期,经济增长将会从高速回落到常规,增长动力将会从增长红利转向制度和劳动生产力的红利,这也标志中国经济从前1个30年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进入到经济转型的战略机遇期。

  下面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人口红利的问题。人口红利有两个小问题,第一个是人口结构的老化,导致城镇化进程会放慢。人口红利就表明,在过去30年劳动年龄人口有5.6亿增长为9.8亿,由此形成劳动资源丰富,对经济增长十分有利的人口红利。但是从2000年以来,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开始放缓,联合国预测到2005年从增长转为副增长。

  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有6亿,到2030年达到3.4亿,占中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2050年出现拐点之后开始上升,人口结构趋于老化。人口红利劳动性供给下降,劳动成本提高,居民消费率上升,储蓄率下降,进而导致投资和资本形成下降。过去30年低消费,低劳动力成本支持高投资经济发展方式将发生变化。

  除了人口学一般观察外,我们还要看进一步分析中国二元经济人口迁徙问题、城镇化进程。过去30年快速城镇化吸引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工业和服务部门转移。外出农民工在城镇总劳动比例持续上升,在2007年以来开始趋于稳定,农民工城镇就业增长开始回落。

  尽管部分学者认为,农村还有不少剩余劳动力,但我认为由于社会保障、户籍制度、年龄和知识结构元素,阻碍了农村劳动力进一步转移,导致了刘易斯拐点提前到来。随着刘易斯拐点到来,中国城镇化进展将会放缓,社科院指出未来城镇化将加速阶段转为减速阶段。城镇化放缓,在经济上的含义是,城镇化拉动大规模投资以及相应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将放缓,例如公路、铁路、建筑业、建材汽车通信等,从而抑制了投资的需求。

  这是关于人口的问题,第二个是全球化的红利。全球化的红利已经透支,世界面临经济在平衡,冷战结束后全球化进程以前所未有规模改写世界经济版图,中国无疑是全球化最大受益者。中国经济对出口依赖越来越强,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格局出现一种失衡的状态。2008年金融危机和随后的全球经济衰退暴露了世界经济失衡的问题,这表明全球化进程不能以每个经济体的结构失衡为代价,特别是经济大国必须小心的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增长均衡,当然此轮经济全球化逐渐失衡并不意味着全球化失节,会引起新一轮均衡经济全球化。

  全球经济面临再平衡,外部市场面临结构性调整,无疑使得中国增长发展模式面临挑战。中国经济增长必须立足自己的市场,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可持续发展。第三要素价格扭曲难以为继,改革开放为中国注入了制度创新带来的增长动力。

  主持人朱丹:

  谢谢秦晓先生精彩演讲,和我们一起分享他对于中国未来经济走向的观点和思考。同时,我们也曾他的演讲当中深深感受到一个经济学家,一个企业家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深刻的责任感和市民感,也让我们大家带着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前行。

  接下来要为我们做主题演讲的这位嘉宾,其实很难用几句话对他进行一个介绍。他不仅是一位企业领袖,更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同时也是社会公益事业的倡导者。在物欲横流的年代,当我们茫然前行的时候,他告诉我们稍作停驻,让我们的灵魂跟上我们脚步,当我们灵魂徘徊的时候,他又说人生的冷暖其实取决于心灵的温度,让我们共同建造一个心灵家园。带着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也在不但前行,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王石先生给我们演讲,有请。

  王石:

  各位嘉宾,尊敬的主席下午好。刚才主持人介绍我的身份,从一个企业家的角度来讲,觉得实际上我是有点不务正业。借着讲演的机会,就讲点正业。但是说到正业免不了讲房子,但关于价格问题我就不准备谈,明年的市场也不准备预计,那谈什么呢?还是就咱们中国企业家年会谈起,我们看,这是2007年的照片,我非常荣幸的被咱们企业家年会授予终身企业家的荣誉。一般终身奖都是给年纪很大,活动不了的,给咱们一个安慰,我打算第二次登珠峰的时候给我来这个奖,我觉得太早了。

  我们再看看08年,就是被授予终身奖的王石和万科就碰到麻烦了。一开始就是拐点论,第二个那年是汶川大地震又一个捐款门,对万科的负面,对我本人的负面铺天盖地,几乎是有着把我压趴之势,我想这就是中国企业家年会,其实这不是一个因果关系。

  好在08年过去了,09年过去了,到2010年。我们给一个图表来看,到2010年的情况是什么样?在过去万科2004年,04年对万科是一个节点。2004年万科成立20周年,跟过去20年相比,我们复合增长率30%,创业开始企业很小,到20年后我们营业收入是93亿。当时我们做了一个未来10年计划,就像我们今天展望未来10年之后,预计2014年营业额是1千亿,当把这个目标告诉媒体的时候,媒体就觉得吹牛不是这么垂的,20年93亿,10年之后就1千亿了。

  我们给出一个数字,实际上就是今年12月1号,2010年12月1号,今年整个完成营业收入已经超过1千亿,也就是提前了4年。这里我就想来在往后说几年,假定我们看到2020年的时候,按照我们现在今天的会议,20年之后万科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大家如果说没有悬念来讲,万科这6年基本复合增长率当时是按25%增长率来算,2014年达到1千亿,但是这6年比那个要高的多。按照现在来讲,我们预计未来的4年,我们的复合增长率,我们说的保守点20%,到2014年万科的营业收入是多少呢?如果按20%恰好是过2千亿,如果是25%就是2400亿。刚才说我们在延长到2020年,在未来10年,2014年基础上未来6年不敢这么乐观了。刚才我们听秦晓讲到整个经济增长模式都要放慢,我们讲的非常非常放慢,我们就假定增长从25%降到10%,我们规模超过3千亿。

  我们再看到万科现在不仅仅是一个经营规模,比如住宅产业化,搞绿色三星,适合未来低碳和环保。按照这个做法上,2014年我们不仅仅是经营规模超过2千亿的问题,我们整个作为低碳住宅,绿色住宅我们到2020年的时候,国家中国对国际上碳减排强度40-45%这样一个目标上,按照万科2014年的标准我们贡献率是多少呢?光万科一家我们贡献率是千分之1.2。如果同行做到像万科这样的标准,我们建筑房地产行业,我们在碳减排强度的贡献度是12.6%。

  我们看看根据万科的品牌市场,影响力,规模,在未来下10年真的如此令人兴奋,乐观吗?12月12号,也就是三天前我去上海看了万科的一个小区,这个小区叫万科城市花园。这个城市花园是1994年底入驻,1992年开发,这个项目的特点是什么呢?特点是在飞机航线下,我觉得当年我站在这块土地的时候,我看到飞机一架一架的过,最平均的时候是7分钟一家,但是这个地我拿了,因为其他地我拿不到,其他地方万科的能力我又拿不到好地,拿到这块地是比旁边不在航线上的地价贵了一倍。当时拿下来了,那我们看看这是1994年入住,现在16年过去了。

  我12月2号又去了这个小区,我看到飞机依然轰鸣,尽管中间这时候虹桥机场建了一个普通机场,虹桥机场不仅没有吊销又建了另外一个机场,最频率的时候是3分钟一家。就是这么一个飞机航线下,3分钟一架,当然不是24小时都是这样,3分钟一架居住人口15000人,小区入住率是多少呢?是95%。在我们小区周围全部是住宅区,由于晚盖于万科,建筑质量要比万科质量高的多,问题就在这里了,为什么这个小区现在入住率这么高?我看了一下,我们给他进行比较,我们看到右边的图这是一个万科的大门夜景,发现规划座落有致,旁边这个基本上都是排排坐,问题就在这里了。你住在万科这个小区会发现很舒服,舒服到即使上面有飞机的轰鸣都愿意在这个上面住。

  但是,我们到今天16年过去了,包括万科的住宅小区规划,我们比那个时候品牌好多了,影响力好多了,设计的理念也丰富多了。但是,我们在设计的诉求上改变了。这个改变不是进步,而是在退步,甚至大大的退步。为什么这样讲呢?为什么这个小区里,当时我们如何如何开发成这样一个,10来年之后还是喜欢居住,在当时我们没有其他选择,我们不可能说我们利润最大化追求我怎么来讲,盖小区。

  因为人肯不肯去,你一定要想到他为什么要去,你一定从他的角度去考虑,我们所谓就叫做消费者导向,根据消费者的诉求来设计,居住环境是非常适合,一定是空间是非常适合他们居住,居住空间一定是开放式的。所以,这是为什么10来年过去了,他在那里还是受消费者欢迎。

  但是,万科现在品牌大了,影响力大了。我们在卖房子不愁卖了,我们会发现我们的设计理念在慢慢不知不觉的变化,已经快事利润导向,利润诉求,利润最大化。我们看看简单的图表会看到,最大差别在什么地方?就在于排排座。高档楼房排排座,多层楼房排排座,所谓的这种别墅,单栋别墅排排座,为什么呢?因为排排座从利润最大化上来讲这是最好的,最典型的排排座前面是底层,后面是超高层,前面的底层可以卖很好的价钱,我们就是在反思这个问题。

  我们2009年以前我们21年的时间一共累计开发了多少房子呢?一共是20万套,就是21年的时间。当我们仅一年一年要销售的房子是10万套。也就是说,我现在一年开发的量相当于21年的50%,而且这样的数量还在增加,预计增加到20万套一年是不会停下来的。我们现在有品牌,有影响力,有号召力,消费者看不到房子就愿意买你万科房子,我们如果还这样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下去,我相信在万科到3千亿的时候,也是消费者开始抛弃万科的时候。可能那时候利润也非常好,消费者不会因为你是世界上最大的开发公司,你的品牌曾经很好,我一直信任你。消费者还是在怀念生活环境当中,他可能更开始是2、3、5年感觉不到,在他感觉到的时候一定会抛弃你的。

  我想今天借这个机会来讲,实际上如果万科继续以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下去的话,利润在丧生自己,市场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我们未来的显然万科面临着非常大的转型,这种转型不是如何来讲,像马云学习,我们怎么搞互联网,搞创新,搞云计算。我们最简单的,我们要回到原点,就是你来如何的为消费者所取,这是我们现在万科我觉得遇到最大危机。

  在未来10年,万科显然面临着两个转型。一个如果从传统的营销向技术科研转,第二如何从建房卖房向服务型上转,无论从技术上转,还是服务上转一定非常明显以消费者为导向。万科现在在广州东莞有一个建炎中心,是07年投放使用的,到今年又改造,预计明年的3月份1期完成,10月份2期完成。这个完成之后,我们10万平方米中心当中将不用市政的一度电,不用市政的一滴水,完全用替代能源,水循环再利用,这是建炎中心现在正在建的一个实验塔,整个从上面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到下面整个地缘热泵,整个替代能源在进行往前推进。

  时间关系我这就结束我的主题发言,面对我们“新商业·新共识·新动力”面前,作为改革开放第一个30年,我们粗放企业家,我们靠无限市场发展起来,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在当时情况下没有品牌号召力,我们没有资源动员力,我们没有人力的组织能力。所以,我们只好诉求消费者,我们一切如何来从消费者角度考虑,我们怎么为他们服务,走到今天。但是,我们增长起来了,经营规模过一千亿,我们发现我们离开了原点。

  所以,如何我们能在新的时期下,在要求经济增长模式转换是万科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我们要回到原点向消费者负责。用一句口号结束我的讲演,“让建筑赞美生命”,谢谢各位。

  

(责任编辑:施晓娟)

精彩图片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