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论坛:企业和社会--冲突与融合【实录】

2010年12月05日 16:21   来源:中国经济网   

  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中国企业家俱乐部联合协办的2010(第九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12月4日在北京国贸大酒店隆重举行。中国经济网正在对本次会议进行图文直播。

  以下为12月5日主题论坛“企业和社会:冲突与融合”详细内容。

  主持人王利芬:今天这场论坛的题目是企业和社会的冲突与融合。相信在座每一位朋友来听这个论坛都希望能够听到我们企业和社会发生某种冲突的时候,怎么形成这样一个融合,能够听到这样一个精彩过程。

  那么,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是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先生、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刘长乐先生、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先生、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先生,他现在有一个新的头衔,刚刚给我没有打在上面,结尾的时候宣布一下。还有中科招商董事长单祥双先生、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先生,大家一并欢迎,谢谢。

  我本人叫王利芬,是优米网创始人,很荣幸主持这个论坛,我是一个小企业,很想听听各位嘉宾对这个问题阐述。因为今天这个话题非常大,我希望今天的讨论能够非常有色彩,能够可感可知。我们六位嘉宾我做了一个简短分工,四位企业家他们主要谈一个案例,一位教授,一位应该是经济学家汤敏他们作为观察员和评论员,我们这场论坛首先有请四位企业家来谈一个是实例,一个非常生动的案例,这个案例就是说当你的企业在发生和社会某种冲突这样一件事情的时候,请讲出这么一件事情,你们是怎么处理,从处理的过程里面自己悟到什么,有哪些规律性的东西能够告诉大家,特别希望四位企业家能够把这个案例说到栩栩如生,首先有请我们招商银行的马蔚华行长,有请。

  马蔚华:我们这个题目是社会冲突,还是一个挺不好回答的问题。但是,我的感受很深,在过20多天这个本世纪前10年就要结束了,正好这10年是我当商业银行行长的10年。这10年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社会转轨,经济转型,人民的思想都在转变。那么,我们遇到最多的矛盾就是企业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冲突。很多传统的东西不在适用了,而新的东西又不被社会所接受。所以,就出现了企业内部的矛盾和企业社会矛盾的交织,这些矛盾大多数都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个就是企业的经济目标,企业都要发展,但是和社会责任目标产生矛盾和冲突。第二企业要消费资源,和环保产生冲突。第三企业要提高生产率,但是和就业产生冲突。第四是企业要盈利,但是和消费者的利益发生冲突。我体会最深我们中国的银行,怎么样能够改变收入结构,发展非利差收入,我的感受很深。

  大家知道中国的银行都是传统的银行业务,所谓传统银行业务就是存款,贷款,结算。而中国银行大多数收入,95%以上都是来源于利差,都是贷款收入。而非利差收入,收费的业务很小,几乎是开始没有的。但是,原来不计资本的时候没问题,那么最近几年,特别是这3、5年,大家知道《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就要求银行资本金一定要在8以上。最近首尔G20会议又提出,金融危机以后,这个会议别的没有达成共识,就达成一个共识就是《巴塞尔3》,所有银行要把充足率从现在8%,可能要提高到14%左右。

  那么,这就要求银行不断的补充资本。所以,现在这几年银行最苦恼的事,一方面是要不断的应对监管层提高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而另一方面又得坚持不断的发展速度规模。那么,银行转型就成为必然,银行就要求节约资本。节约资本就得发展风险权重小的业务,其中收费业务是风险权重最小的。大家可能银行要收费,老百姓就说你乱收费,所以就把银行述之舆论,述之法庭,银行没有办法就缩回来了。

  在银行消费现代发展的过程中,因为中国老百姓的风险意识还不是很高,在不是很高的情况下一旦出现风险银行要承担责任。当然大家知道雷曼倒闭以后,雷曼债券在香港发的时候都签过约,倒闭之后那么多的消费者上街游行,在银行门口示威,银行就得妥协,银行你是有钱的,消费者是弱者。

  所以,在中国大家过去都觉得银行就是政府,过去银行也确实像衙门一样。所以,认为银行里就是为人民服务,银行为人民服务还能收费吗?

  所以,老百姓把银行收费当成一种多余,是乱收费,这样银行面对一个最大冲突。我要节约资本,要发展收费业务,但是你收费什么叫合理,什么叫不合理就出现一个很大的矛盾。在西方银行收入结构里,30%,40%,50%以上都是非利差收入,最差的也30%。当然我们这个体制不能混业经营,这也是一个方面,最重要是人类社会对你银行收费有一个过程。

  当然银行收费也有合理的部分,也有一些乱收费的部分。那么,我们在实践中觉得银行你本身,因为他也是一个商业机构,银行大家都知道再生产也需要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但是,收费你必须得和你消费者有个约定,有个契约,你不能中间突然就收费了,人家还不知道就给加钱了。

  所以,银行把哪些应该收费,哪些不应该收费要告诉你的客户。另外,你收费以后确实要物有所值,你的服务要跟上。新瓶老酒你提价大家就反感,也确实应该考虑到循序渐进,让消费者接受。这种社会矛盾,这种转轨这是客观现实。所以你从各个方面要做好一系列的调整,适应这个社会才能发展,谢谢。

  主持人王利芬:好,谢谢。马行长刚才讲的是有理有据,因为他是经济学博士,讲课跟教授一样。但是,我们今天论坛特别希望,因为已经有教授,有经济学家在那,特别希望作为一个企业的主体他讲一件事情,就是说哪件事情和社会冲突了,把这个小事大事或者中等的事您给讲出来,最后你们是怎么化解,寻求一种平衡和融合。您是非常能讲故事的高手,给我们栩栩如生讲一段。

  马蔚华:让他们先讲完了我再讲。

  主持人王利芬:您要补充啊,好,刘台长,我原来做电视工作,我见了刘长乐先生觉得叫刘台比较亲切,我还是有愿意被你领导一下的心理。您也给我们讲一下,比如说凤凰卫视在某件事情上和大众发生某些冲突,您是怎么来处理,或者怎么来看这件事情?

  刘长乐:谢谢利芬,我的话筒在这边,要往这边呼应了。我们今天谈论话题是讲冲突和融合,我们的主持人建议我们用一个案例来说明一个问题。我想了一下,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一件能够特别引起冲突,或者是社会压力,或者是危机这样一个案例。但是,我愿意作为媒体人,也是一个媒体的企业操盘人,谈一个关于在过去的一年中间,在世界上发生一个重大的企业和社会发生冲突的案例,就是BP引发的墨西哥案石油泄露事件,这个案例另外一层含义告诉我们,在企业对于危机的处理方面,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在这次危机处理中间不仅是企业做的不好,包括美国政府。美国政府也是比较滞后,在做的方法上也出现很多问题和瑕疵,但是更严重首先是来自于BP本身,这个BP在墨西哥案时有发生40多天没有做媒体工作。

  对危机处理,一般除了危机本身造成的影响之外,媒体危机是推波助澜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在媒体处理方面也体现出来了一个企业怎样处理好危机。我觉得BP对危机的处理方面的主要问题,一个是不能够面对这次问题,躲躲闪闪;再一个非常不及时;另外对社会没有任何责任感和责任心。尽管他当时付出5千万美元广告费想做企业形象调整,但是石沉大海。他自己本身在美国受到的压力,大家已经看到一个非常典型案例。开始美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和他共同一个台来做介绍或者做解释,最后美国政府发言人不愿意跟他同台了,完全把他闪到一边去了,因为你根本不配跟我们在一起,你们根本不讲真话。

  所以,对危机的处理应该说是在现在媒体高度的发达,而且在媒体权力不断放大的这样一个情况下,媒体在追逐自己权力提升的过程中,对危机的处理确实也有不客观比较片面的情况发生。

  正是因为如此,我觉得危机处理对一个企业更为重要。通过BP这样一个件事情,我们在危机处理应该有这么几条体验:一定要及时面对,千万不要晚,当危机出现的时候最好是越快越好,哪怕是在24小时之内进行及时处理。

  我觉得这次在上海大火发生的时候,我们国务委员孟建柱在晚上及时赶到上海,他们出发之前公安部的负责人就打电话告诉我本人,希望凤凰卫视能跑一条字幕,说我们国务委员孟建柱代表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连夜赶赴上海现场,这样一种危机处理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非常迅速和非常及时。

  第二在危机处理中间一定要坦诚,一定要透明。你不要藏藏掖掖,不要躲躲闪闪。第三一定是态度,要谦恭。像BP的CEO太牛了,所以美国人很不喜欢他。一段时间还打高尔夫,或者到处溜达找不到本人,美国人非常恼火。奥巴马都去了好几次现场他还不出现,这样一种态度非常令人遗憾。当然最后他们也采取很多措施,也花了很多钱想补救,但是已经为时已晚,又是华尔街日报鲁宾,他写了到了要踢BPCEO一脚的时候,这一脚踢过去他就倒台了,这是非常深刻的一个教训,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企业家警惕。

  主持人王利芬:谢谢刘总,他讲的非常生动。我作为媒体人也深表同意您刚才说的三个原则。刘永好先生,您的新希望集团,我把问题更加窄化,你有没有遇到公共事件一个危机,因为你也是生产很多饲料,猪的饲料,鸡的饲料,这也是有消费者的?

(责任编辑:施晓娟)

精彩图片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