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ong>平行论坛之海外并购:中国买家如何"出海"【实录】</strong>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平行论坛之海外并购:中国买家如何"出海"【实录】

2010年12月04日 16:41   来源:中国经济网   

  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中国企业家俱乐部联合协办的2010(第九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12月4日在北京国贸大酒店隆重举行。中国经济网正在对本次会议进行直播。

  以下为“海外并购:中国买家如何"出海"”平行论坛详细内容。

  主持人王冉:我们现在就开始了,您暂时认不请台上的嘉宾没有关系,我首先也认不太清。我们现在先对号入座,我先试图把台上的各位嘉宾跟各位介绍一下,首先感谢大家在这样一个周末的下午来参加我们这场论坛。从我最左边开始,就是美国铝业亚太区集团总裁陈锦亚先生、埃森哲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王波先生、A Capital集团主席Andre Loesekrug-Pietri先生、全国工商联并购工会会长王巍、中国有色金属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宏前、渣打银行投资银行部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成长青先生、普华永道中国主管合伙人林怡仲先生、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郭本恒先生、最后一位是上海奔腾企业集团董事长刘建国先生。介绍完了之后,大家都知道做任何事就跟做企业一样,其实管理预期很重要,我也先要管理一下各位的预期。

  话题是个好话题,但是说实在的想谈清楚,而且特别谈的有针对性,谈出点东西不容易,因为非常散,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涉及方方面面非常多,可以谈的非常宏观,也可以谈的非常微观。我们今天尽量,一会做到可以找一两个聚焦点这样的话也许大家很有收获一点。

  第二任何的论坛,反正我参加过的,包括跟海外并购相关论坛,以前我以嘉宾的身份至少参加过3、5个,只要台上人数超过5个,虽然我们今天台上的嘉宾非常优秀,超过5个就很难谈出东西来。我们把这个期望降低,这样大家就没有压力,特别是我。

  所以,从比较具体的,谈点故事,比较微观的事说起。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其实想想从联想收购IBM,到现在虽然后来有很多国企都在海外收购资源型,做这方面的收购。但是,其实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历史还非常短,成功的案例并不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想先谈谈困难,在这个过程里面到底有哪些迈不过去的槛。

  我们先请有色的,前不久你们收购了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做了一个收购。在这个过程里面,可能也遇到一些波折,所以想请您先来谈一谈,告诉我们在并购过程当中最困难的是什么?

  王宏前:主持人给我提的不知道从哪讲起了,并购这个事应该说是很大一个事。非常大一个事,从目前我们刚才就下面来说,我们现在澳大利亚特拉敏(音译)还在进行当中,我们并购完之后最关键是生产运营。这个公司主要有两块业务,一个是在亚洲生产,也不断勘探,因为澳洲资源型开发和中国完全不一样,我们中国的开发是整装先做地质,开始开矿。澳洲不一样,发现一块,哪怕10万吨、20万吨就开始开矿了,不断的开矿,他有进,有产出之后拿这个资金不断的勘探,或者在资本市场的融资,他是滚动的,做法跟我们不一样。所以,我们这个项目他是有一个生产矿井,在澳洲不断勘探。

  最关键它拥有一个在阿尔巴尼亚大概有400万吨进出口量的矿,所以他是两块东西。但是,你要把400万吨怎么能够把它开出来,并且持续盈利,这是不容易,我们还在做这个事。

  主持人王冉:这个事问您稍微有点早,在这之前您曾经在蒙古有过一个收获,还陷入官司,跟当地能不能从那个案例给我们稍微分享一下,当时遇到的困难又是什么?

  王宏前:这个蒙古应该说我们现在是中国在蒙投资最大的一个项目,也是我们国家在海外并购当中应该说做的最好的典型案例之一。所以,我不自夸,这个确确实实这样,你们可以在所有的资料当中看到,而且我们高访的时候,是双方领导人肯定的项目。好在哪呢?这个项目我们的代价不大,代价非常小,而且到现在为止我们经营大概5年时间了,已经给当地交税交了7千多万美金了,把当地的经济发展,当地的就业全部给拉动起来,是个为当地的社会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所以,在蒙古国也是他总统,总理肯定的一个项目。

  当然对我们来讲,也是非常好的。我们国家这方面资源短缺大家是知道的,我们澳洲新矿所有金矿全部用到中国,解决了我们短缺的一部分空白。第二他赚钱了,我们双方股东都受益,政府也受益。

  主持人王冉:后来为什么有官司?

  王宏前:官司是税收的东西,但是要准备好。特别是像发展中国家,在你进的时候,他可能对你吸引力非常大,比如说我们在2000年签了一个贷款协议的时候,他给我们叫固定状态协议,相当于我们中国原来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5年免税,免所得税,5年在减半所得税,给你10年优惠。第二资源税是2.5%,而且是按销售收入。那我们进去投产之后赚钱了,而且是利润非常丰厚的时候,他马上要改他的税法,矿产资源法要改了,改了什么呢?资源税2.5涨到50%,然后所得税要免掉,以全额纳税,就是要取向我们所得税,当时才生产了1年多,全部改掉。当然,我又跟他打官司了,所谓的官司最终是什么概念呢?一直到08年把这个官司解决完,等于到08年我们享受到他2年的全免税,在继续两年的减半。这什么概念呢?1年1千万美金,所以,这个量是很大的。

  主持人王冉:正好我们在这里有普华的林总,能不能从我们专业角度谈一下,刚才提到的这个税问题。其实很多外国企业来中国也一样,包括中国政府,各地方政府对企业的各种承诺。站在你们的角度,当你真正看这个企业,尤其他需要将来上市,需要做正式审视的时候,政府给的所谓税收优惠,会采购什么态度,会不会真正有持续保证的企业利润的一件事呢?

  林怡仲:这个问题是蛮复杂的,你要看每一个国家政府给的税的优惠方面,我觉得最重要的考虑一个因素是看看这一个国家的稳定性,在政治上,政府上的稳定性。就算在这一方面,你可以说某一个问题在政治层面,政府层面是蛮稳定的话,有很多时候政府透过种种一些考虑因素,在你收购了以后一年,2年,3年,或者4、5年还是会考虑增收一些额外税收。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是事后你才察觉的话,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之下,往往在收购过程当中你是看不到东西的,我觉得可能就是你要去尽量利用当地的关系去跟他们讲,但是到最后来讲,如果政府既然有这种行为,他们还是会考虑这个问题。

  我觉得我们可以作为普华永道来说,作为一个会计咨询公司,在开始的时候,在现有税收政策上一定要搞清楚,有哪些税是你可以拿到优惠,有哪些不可以拿到优惠的。在这一方面,倒是前期工作可以做的很多。起码,在去收购企业的过程当中,你可以预计到你到底额外的成本有多少,透过当地的一些专业人士,专业结构跟当地的政府去谈判,看看有一些额外的税收是不是可以拿到,你自己就可以计算一下收购的成本。这个确实你要分开来讲,如果是事后发生,这个事情就不是那么容易去处理的。

  主持人王冉:旁边成长青,你们渣打帮助国企在国外做了很多资源导向的收购。在这个过程当中,刚才也提到,王总提到在蒙古遇到的问题,你们在其他国家遇到过哪些其他的问题,是你觉得带有一定普遍性的?

  成长青:我在渣打前前后后完成的案例大概有100亿左右,80%是在自然资源,主要是能源和矿产。每个行业碰到问题不一样,但是我有一个客户是做石油,2年前用一句玩笑非常精辟来概括这个行业挑战。我从拉美回来,拉美那个地方石油如海,美女如云,强盗如林,政府天天换人。他这几句话非常有意思,实际上就讲拉美这个地方绝对是最大的一个石油未来潜力非常大的地方。全世界拉美和中东,中东对外不开放进不去,拉美是开放的所以潜力很大。

  讲到美女如云是一个文化问题,我们将来国际化的员工,高层中层到了异地,这些就是社会问题,还有对当地员工理解问题,这个挑战是很大。第三个就是安全环保很多问题,尤其是刚才王总讲到资源型公司,实际上也有很多挑战。当然遇到当地的居民搬迁,有很多问题,你需要水,需要桥梁,需要路,需要管道把它挪到海边去,这个挑战很大。

  刚才讲到政府,政府是一个很大挑战,各个国家政府不一样,税收问题变化最大危地马拉是一个,他的税收政策经常改变,说好的问题经常反悔。在并购里面,为什么请专家做评估,把潜在的风险尽量量化,能够在并购的时候考虑这么一个成本。还有一点,我想讲的,实际上要处理好一个各国之间的关系,过去很多企业第一次做并购非常急迫的把这个拿下来,但是实际上稳固政权更重要,包括王总都介绍了,各位都有亲身体验,给他们一些机会。

  主持人王冉:说起资源型,一说资源大家首先想到是铁,金属,石油,天然气等等,郭总能不能给我们分享一下,当您飞到新西兰上空的时候另外一种资源?

  郭本恒:我们在新西兰收购一个新公司,我前几天看到新西兰这个企业的收购绝对是应该的。在直升飞机一看,基本上就是高尔夫球场,草都很低,而且高尔夫球场面积是几十万平方公里概念,其实这是开玩笑的。我们收购这个企业,我想在大的方面有三点可能要注意的,企业这个收购跟你战略方向一不一致。现在中国人,中国企业有些钱到外面买的时候,不管战略方向协不协同,只要感觉好就买,这是绝对不对的。

  第一就是我们为什么买这个企业,我们感觉光明乳业,因为在上海资源对我们是非常重要,尤其是奶源基地的建设,我在这可以拿到10万吨工业奶粉,实际上90万吨奶,相当于光明乳业一年总的原奶收购量。中国每年进出口奶粉,进口工业奶粉就在25万吨,10万吨占到进口量靠近了40%,很大的一个概念。

  第二个有没有协同性,我们收购这个企业之后,因为他老外看你,其实他在全世界有很多的客户。那么,我给他讲的就是说,我在中国我可以帮你开拓这个市场,我们仍然需要协同。

  第三个就是花多少钱,不要看这个东西好不敢多少钱都买,都有一个心理底线,过了这个心理底线再好也不能买,再美的美女也要忍住,不能就得完蛋,这是我的体会。

  再有跟老外打交道的时候,老外最大一个障碍,感觉我们中国人不行。我们有5、6家企业在争,后来也有国内,也有国外的,最后我是跟新加坡人在争。那么,跟新加坡人争的时候,他就感觉新加坡人比我们是要好,规范性,理念的先进,各方面都是很优秀的,就感觉我们中国人不行。我们靠什么打动他?我就来给他谈,我们的视野不差,我们管理规范性不差,企业规模也不差,最后要打动他的是什么呢?我们中国的市场,新加坡毕竟是一个转口贸易战,弹丸之地,你跟我做,在你这我就是一个战略投资者,在新西兰的本部,在中国这一块我是一个产业投资者,中国以外的市场我不管,我可以保证你这块做到什么样的程度,现在已经完成了,他开心的不得了。

  再一个就是说,在国外收购企业,好的企业。我当时派了一个代表团在那待了20几家,澳大利亚,新西兰所有企业跑了一遍,我条件也很苛刻,我必须控股,参股都不愿意弄。找到这家企业,这家企业已经资不抵债了,非常困难了,如果他不跟我合作的话,有可能就破产。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敢不敢买就要分析利弊,这个企业到了我手来要再亏怎么办,活不下去怎么办?我分析完了之后,只要到我手里马上就会立竿见影,我够给你举个例子。

  

(责任编辑:施晓娟)

精彩图片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