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中国企业家俱乐部联合协办的2010(第九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12月4日在北京国贸大酒店隆重举行。中国经济网正在对本次会议进行直播。
以下为“再造实业精神”主题论坛详细内容。
主持人罗振宁:各位领导,嘉宾大家下午好,咱们下午的论坛现在开始,下午论坛的主题是再造实业精神。媒体就是干这个的,媒体实际上就像电影《盗梦空间》,都是故事,跟事实无关,就是我个人的感受,也是我想给今天话题做的开场白。感谢主办方中国企业家杂志社,在本场论坛我们请到几个对此话题特别有身份,有资格,有立场来谈论这个话题的嘉宾,下面我一一把他们请上台。
首先我们有请联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柳传志先生、泰康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东升先生、北京燕京啤酒集团董事长李福成先生、摩根大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先生、德意志银行亚洲区公司金融业务主席蔡洪平先生、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先生,有请。
既然我坐在李福成先生身边就先把第一个问题抛给他,唯独您是一个典型的实业家,到底我们应该抱着实业精神,还是去拥抱资本时代,给我们一个您的答案?
李福成:现在新的资本时代诱惑力很大,利润率很高,比实业不知道高多少倍。比如我们搞一次创业板,搞一次创业板投资,一下子可能利润就高了60、70倍。但是,我们真正搞实业的呢?净资产收益率如果能达到10-15%,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高的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有的企业、企业家到底应该有什么样的选择,我感觉要简单地说,要真正搞实业,还就得有实业精神。如果经不住诱惑,耐不住寂寞,搞实业应该说也是挺苦的事。
但是,我感觉在十二五期间,我们中国在实业上,在中西部地区发展过程当中,我觉得对我们实业来说有很大的机遇。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说我们大家都搞金融,搞投资,搞房地产,但是我想我们一个国家,真正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我觉得最主要还得看实业的竞争能力,这是一个。
第二我讲我们整个的投入,一定要找好自己的定位。找好定位以后呢?不是说我们搞实业就没有创立的空间,比如我们这几年我们就注意一下我们的市场结构的调整,我们原来在从东部向中西部进行调整,调整之后,我觉得我们今年500万啤酒销售市场,有50%以上在中西部,而我们今年10个亿利润也有一半以上也是在中西部。所以,我想怎么办?一个就是我们我们企业家应该看准了这个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主持人罗振宁:李总我是不是可以理解您这样讲,第一从道德上来讲,为国家的经济进步我们应该做实业,第二实业有利可图?
李福成:我是这么看,企业要说赢小赢在智,大赢在德。我们搞企业,一个要搞资本投入,搞市场的培养。就拿我们啤酒饮料行业来说,2020年我们国民经济要实现新的发展,明年的收获要翻一番,这时候对我们的企业来说是有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也是一个良好的空间。所以,我感觉反正我们燕京集团,不管干什么事情先搞好定位,第二搞好战略策划,第三坚定不移的走下去,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
主持人罗振宁:我就问您一个问题,您只回答谁和否就行了,您做过房地产吗?
李福成:没有。好多人劝我做房地产,房地产确实收益比较多。但是,我觉得我们资金优势这个应该没有问题,技术优势,管理优势,人才优势都不具备。因此,我感觉我们还是应该参与这个国际市场竞争。虽然是国有控股企业,但我们还能够得到快速发展。
主持人罗振宁:好的,谢谢,李总把自己的立场说的特明白。我知道大家都想尽快听到柳总的发言,为什么把您这段话搁在前面,我想让柳总的话更加有一个对象。柳总应该认为抱定实业来走,可是您给大家的印象一致是拥抱资本,但是对实业又不时流露出来非常浓厚的情感,不知道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不知道您怎么看到纠结的问题?
柳传志:你说我现在是做实业,还是做资本?
主持人罗振宁:我个人的观感,您从资本层面在做实业,已经不是在做实业了?
柳传志:是从资本的层面做实业,我以前做过两件事,现在正在做第三件事。两件事就是前20年,十几年左右的时间是在做一件事,就是把电脑做好。在2000年前后开始进入资本领域,这个资本领域是通过做投资把钱赚过来,就是你说的纯资本,这个不存在的。
然后,先做了一个联想投资,是一个风险投资,做成功了。我们又做了一个大一点的,就是鸿毅投资,是做大的股权。到现在又进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就是我们投资赚的钱,我又用你说的投资方式在做实业了,投进去的卖了变成实业。比如福成啤酒,如果觉得发展空间好买回来变成自己的资产,这就是实业。
原来我们有电脑领域,现在要进入现代服务业领域,进入煤化工新的领域里面去等等。因此刚才说做所谓资本的人,一般讲有两种情况。一个就是比如做实业很难,做不下去,愿意去做资本,他觉得做资本容易,他看到容易的一面,很少看到风险那一面。
还有一个,确实我也有一些朋友做实业做了十几年,存了一些钱,他希望能够更好的享受生活,他直接做投资算了,这样的朋友也有。我刚才说的不是我个人,是我们这个班子共同定的一条路,就是说做完实业,有做实业的基础再来做资本。所以,我们在做投资的时候,我们觉得做的还是很成功的。然后,拿这个基础之后,我们又继续把它投入到实业里面去,有这么一个情况。所以,无论你说是得也好,财也好,我们都占上了。
主持人罗振宁:那您刚才在问我一个问题,您说“我是做资本还是做实业”,我把这个问题现在反问给您,您现在觉得是做资本还是实业,或者偏重那边更多?
柳传志:我们现在是通过资本做实业,因为联想愿景里面有一条,第一句话是以产业报国为己任,我们做资本赚的钱还投在产业里面,最后想形成在若干个行业里面具有领先企业的一个投资控股公司。比如哪个企业,我不一定白手起家做,哪家公司做了,我们把它买回来,觉得合适通过它再把这个思路延伸下去。比如做哪个领域都可以,比如现代服务业,还有金融领域等等,我们从这个角度开始,我不知道表达清楚没有。
主持人罗振宁:我明白。有一个人叫郭广昌,上午做演讲的。他最近一直在讲这个观点,不存在多元化的问题。我是做投资方面最专业的,我在做一个专业化逻辑下的一个资本因素,其实也是在做这个东西。我想请教柳总,现在社会上,包括媒体,在讲一个故事:现在中国实体经济环境不好,很多老板不做实体,把钱拿出来去运营一些虚拟经济,这对中国经济是一种伤害。刚才柳总隐隐约约表达这样一种观点,您觉得这种现象有没有?这些老板的选择,你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对待?
柳传志:其实不要是中国财政拿着老百姓纳税人的钱,他自己愿意拿钱出来去做投资,对经济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因为什么呢?至于对他本人有没有好处,其实是不敢说的。他这个里面,他就光看到好的一面,没有看到风险一面。我给你具体举个例子,比如说投资买股票,股票一下子涨了那就叫资本,结果股市垮下来了,人们知道股市有风险。现在看到投资有回报,前几天金融危机的时候有一个小小的教训,不少人觉得在IPO之前能投进去,IPO之后就能赚钱,金融危机出现,投的时候有12倍市盈率,结果他以为中国股市翻到50、60倍市盈率一下子掉下来,而且投的企业不是好企业,不知道这是不是好企业,认为只要投了IPO能上市就能赚钱。
如果真的是好企业,就算他市盈率下来了你别着急,等着还会上去的。巴菲特投资三个原则,其实对一般投资人还是很重要的。他必须得是好行业里的好企业,另外就是要长期持有,心理别浮躁。第三投进的价格要合适,而哪些人他心理浮,他投的时候又不知道企业是不是好企业,投资价格高的时候,大家觉得追高当时能赚钱吗,就进去了,违反了其中两个原则结果就完了。
假如你刚投进去,只要这是好企业耐心搁,其实最后还是会回来。比如当时市盈率高到80倍,一下子市场变了掉到,现在创业板市场就很危险,但是已经很高了。你进去的时候,假定掉下来了,你等着他,他利润率每年在增长,慢慢市盈率就又回来了。所以,你投进去60倍,一下子掉到30倍,再过两年利润增长又回到30倍,所以人们又开始涨了。整体上,我觉得主要还是投资本身,他是一门学问,绝不是乱来的,大概这个意思。
主持人罗振宁:我觉得柳总给我们一个特别坚定的回答,这个回答在场观众一定听的懂,我们一定要遵守市场经济调制下无强制个人自由选择,只要是自由选择往往都是对社会整体福祉有利的。但是,毕竟有另外一个层面意图,我们请教那边经济学家,金碚老师?你觉得中国存在这样一种,把实体经济放弃,向虚拟经济追忆,吹大中国资本泡沫趋向吗?
金碚:有一定的这样一些因素,因为实体,中国产业发展实业报国,中国可以说是企业界近百年来的梦想,而且是很多的实业救国解放以前就有。但是,自那以来到现在实业报国一直是不容易,建国以前民族企业,民族实业经营环境也是越来越差的。建国以后市场计划经济咱不说,到了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实际上一开始也是体制上希望把中国实业做起来。
但是实业和所谓的投资,实际上是现在经济体两个大的部分,一部分就是我们讲实体经济部分,一部分就是虚拟的部分。过去的时候,经济发展初期基本上实业的部分是主题,虚拟的部分资本基本上是为实业经济来服务的。但是,上个世纪70、80年代以后,这个情况全世界都发生了变化,虚拟的部分膨胀的非常快,最后就导致好象关系有点相反了,实体经济反而成了虚拟部分一个工具,只不过是一个投资的标的物,实体上是一个金融部门膨胀。
(责任编辑:施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