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开幕词

2010年10月13日 11:21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0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

  时间:2010年10月13日

  大会主席: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调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 秘书长 李俊峰

  大会主席:我代表主办方宣布北京2010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开幕。10月的北京,备受业界关注的2010北京国际风能大会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隆重开幕。作为全球三大风电专业展览会之一,北京国际风能展览自2008年以来展览规模快速增长,2010年的大会展览面积接近5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超过500多家,分别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同期还要举办大会和论坛,历来是汇集全球风能精英的高端会议。

  我代表主办方欢迎并感谢参与和支持北京国际风能大会,共动见证中国风能的光荣与梦想。下面,我介绍出席本次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他们是:

  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 理事长

  全国人大环资委方案室 徐汇风主任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 李东副司长

  国家科技部高新司 张志红司长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 梁志鹏处长

  出席大会的国外嘉宾还有:丹麦王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瑞典能源署市场部主任以及欧盟、英国、丹麦、挪威等驻中国的投资机构。还有国际风能理事会理事长,全球风能理事会秘书长,以及来自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的老领导、老专家等等。

  我代表主办方对前来参加大会的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下面,首先请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主任,也是本次大会的联合主席贺德馨先生致欢迎辞。

  贺德馨:各位领导,各位院士,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

  在2010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开幕之际,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大会中方主办单位之一中国风能学会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来宾和朋友们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已成为全球性的长期战略任务。风能开发利用在增加能源供应、调整能源结构,保证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减排温室气体和构建和谐社会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最近,在中国天津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会议上,中国政府再一次重申节能减排的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信心。近年来,中国风能发展迅速,到2009年底中国大陆风电总装机容量已超过25800兆瓦,居全球第二位。其中2009年新增装机容量为13800兆瓦,居全球第一位。据预测,今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万兆瓦左右。

  随着风能市场的建立,中国风电产业和风电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国家积极支持风电设备国产化和规模化发展。扶持风电装备制造企业通过技术引进、联合研制和自主研发等方式,中国的风电设备制造能力大幅度提高,基本形成了整机和零部件的生产体系。目前,风电技术中的关键部件本土化生产能力已达到80%以上。中国1.5-3.0兆瓦的风电机组已实现规模生产,3.6兆瓦风电机组已投入运行。另外,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组也得到发展。

  发展风能是中国长期的战略任务。中国在内蒙古、新疆、吉林、河北、江苏、甘肃和山东等省区已经规划了8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到2020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可以达到1.5-2亿千瓦。届时风力发电将占中国电力供应的3-6%,为完成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消费的比重达到15%的目标做出一份贡献。中国风能发展的形势也向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例如大规模风电发展以后,我们的风电的并网问题,风电技术产能提高了,怎样保证设备的可靠性问题,国内企业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加速科技人才培养的问题,海上风电示范工程以后我们还有很多的技术问题和政策问题有待于解决。另外,风电市场竞争激烈,如何在商业的原则下,中国的风电产业能进入国际市场等等。所有这些挑战和存在的问题都是我们中国风能发展前进道路上的问题,可以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和国际合作加以杰作。实现风能在中国的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为世界风能事业做出一份贡献。

  本届风能大会结合当前世界和中国风能发展的情况,安排了企业家论坛、风电政策、风电并网、仿真与实验、风电关键部件等专题会议,安排了风电技术人才培养研讨会和风能专家接待日等活动。我相信通过大家的积极参与和研讨,不但能够达到交流的目的,而且也一定能为中国风能的发展献计献策。

  最后,祝会议圆满成功。祝愿各位来宾、朋友们在北京生活愉快,身体健康。谢谢!

  大会主席:接下来请全国人大方案室徐汇风主席致辞。

  徐汇风: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领导专家和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

  作为全国人大的一名立法者,来参加今天的北京国际世界风能大会暨展览会非常高兴。

  大家都知道当今世界能源问题直接与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化石能源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非化石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能源储备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政府有关部门,或者市场经济的各个团体,都在这一领域从事着各个方面,表现不同形态的竞争和工作。我们中国也不例外。

  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多年来非常关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当然,也包括今天所说的风电的发展。从第一部《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实施以来,它全力地推动了我们国家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也推动了我们国家能源的发展。记得在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定,针对于《可再生能源法》颁布以来急需要修订的内容进行了重新设立和修订,这些制度的重新修订包括一些问题的解决,都极大的促进了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同时也为世界气候变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从去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地关注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立法工作,在今年,我们进行了《清洁生产促进法》的执法检查。在今年下半年,还要进行《节约能源法》的执法检查。在十一届三次会议上,许多的代表还提出围绕着智能电网的制度建议。我们全年的工作都在围绕着能源领域的进一步的立法探索,包括对绿色经济方面全面的反思和应对。包括对《可再生能源法》实施需要进一步落实的问题,从立法和监督的角度促进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也同样促进中国风电事业的发展。

  最后,我代表立法者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也祝展览会比去年更上一层楼。谢谢大家!

  大会主席:接下来请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石理事长致辞。

  石理事长: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今天我们又欢聚一堂,在北京举行新一届的世界风能大会暨展览会。这次规模比以往更大,而且是在新的形势下召开的。这次大会正是在前不久刚刚在天津召开的气候变化工作会议后召开的。也表明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当中的努力和决心。以及我们在努力推进国际合作、对外开放的信心。

  请允许我首先代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向这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来自海内外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

  中国的风能在这几年取得了长足发展,是令人瞩目,也是值得我们从事这个行业的人骄傲的。我们在短短几年当中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风电装机国家,也成为拥有最大产业的国家。应该说是很了不起的成绩。回想一下在十年前,当时的风电装机容量还不到100万千瓦,在短短的不到十年当中我们已经推动了它的发展,而且中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以及形成了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大军。同时,风电已经开始以一定规模进入能源系统,跟电力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绿色电力、绿色能源的希望。在此,我要对所有从事中国风电事业的各位科技工作者、企业同仁以及工程技术人员、投资者,以及国际合作伙伴表示崇高的敬意。

  我们已经是风电大国,但我们还不能掉以轻心,我们还面对很多挑战。无论是在技术创新的水平、创新能力、风电设备的可靠性、风电设备的质量,还是在运行质量上,装机容量很大,如何能利用这样的装机容量生产更多的电力,让它在能源系统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更好地、更有效地融入电力系统,以各种方式向社会各方面提供绿色电力。同时,如何进一步向海上风电进军,如何向国际市场进军。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

  风电技术还在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空间很大。现在很多创新机构也在努力,我们应该有更大的空间,让围绕风能发展的各方面创新源泉更好地迸发出来,更好地得到支持,使风电事业得到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国际合作。我很高兴,丹麦大使馆的大使先生来参加会议。昨天,维斯塔斯宣布在中国构建维斯塔斯的风电技术研发中心。我们也欢迎有更多的国际厂商来中国办研发机构,与大学、研究机构、产业界共同携手努力,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为世界风能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中国和世界的风能世界得到更加蓬勃的发展。谢谢各位!

  大会主席:接下来请丹麦驻华大使培德胜先生致词。

  培德胜:女士们,先生们,贵宾们,我非常荣幸来到这里。

  首先,我要感谢组织方的出色努力主办了此次国际风能大会,这是非常重要的事件。之所以他们能够成功是因为有这么多的参与者,你和我。只有他们努力的工作,我们才能为未来的风能成功做出努力。

  我来自丹麦的,我并不是来自挪威。我是丹麦的大使,我非常荣幸来到这里目睹中国风能的飞速发展。我知道中国的风能已经取得很大的发展。中国的潜力也是非常大的。我们需要祝贺所有的国际企业,无论是私人企业还是政府企业,祝贺他们在中国的风能发展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也取得了发展。

  中国领导人为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制定了宏伟的目标,在欧洲和美国,我在美国做了五年大使,我们在美国试图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包括风能的发展。因此,在美国可以说是走过了漫长的道路才有今天的情况,但是,中国的领导是高瞻远瞩,看到了风能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作用。中国迄今为止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人瞩目的。中国和欧盟欧洲国家,和美国很多其他国家一样确实是走上了一条可持续的,经济上可行的,对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如果可再生能源能够得到发展的话,这个目标就可以实现。我们要向中国的领导表示祝贺。

  如果大家允许的话,在最后结束的时候,我想这样说,目前中国风能的发展会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让中国建设更加公平、更加公正,有更多机会的社会。在几年前我们只是谈到GE、西门子等其他企业,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千风)、华瑞等等,他们已经成为全球风能市场的重要主体。本土企业和全球企业之间的竞争会给我们带来更加有益的成果。同时,我们要鼓励优质的中小企业在2010年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更加积极地参与相关活动,与大企业开展交流合作。有些企业是非常小的,希望能够与大企业开展交流,也促进自身的发展,有些企业需要政府的支持,需要良好的竞争,这样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说到这里,我还要强调一下,非常高兴能够参加今天的会议,希望我们之间的合作项目能够继续,我们政府之间要继续合作,解决更多的问题。我们的良好合作是至关重要,我觉得智能电网也是丹麦试图努力发展的一个方面,我们希望建设各种智能系统,海上风能也是我们希望能够大获成功的领域。我们已经在欧洲实验了很长时间。我祝愿中国在这方面一帆风顺。国际伙伴关系对实现成功有重要意义,我们也祝贺这次会议能够成功召开。

  大会主席:接下来有请工信部装备工业司李东副司长致辞。

  李东: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

  很高兴能够参加这次会议,并且也非常感谢大会主持单位给工信部一个宝贵的机会在这里跟大家交流。

  我们认为2010年,今天在这里召开的世界风能大会是风能产业的盛会,也是全球风能界人士和企业进行交流的良好平台。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对这次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

  在全球应对能源和气候危机的大背景下,风电在全世界受到了各国的高度重视。在我们国家,伴随着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风电设备制造业近年来实现了高速的增长。新增装机容量已经连续4年翻番。2009年,我国累计风电装机已经超过2580万千瓦,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风电大国。借助于国家大力实施新能源战略的东风,我国的风电设备制造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陆到海的飞跃。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集整机叶片、增速器、增速箱、电控系统在内的非常完整的风电制造产业链。我们国家有三个企业跻身于世界前十强。3兆瓦以上的风电机组制造变成了现实。我们国家研制开发的海上风电机组已经成功并网发电。这些都为风电产业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风电产能飞速发展的过程中,风电制造产业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弱、整机开发技术落后、关键零部件技术薄弱、质量和可靠性有待提高、基础性共建技术的储备严重不足,这些问题是严重制约我们国家风电技术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得到尽快解决。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十二五”发展思路中提出要鼓励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做大做强,在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的基础上,促进加强国际合作,促进风电装备产业实现大型化和国际化发展。从而把我国的风电装备制造业培育成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

  我们国家风电设备制造业遇到的问题也是其他风电制造业大国曾经面对和曾经存在的问题。因此,本次大会为中国乃至世界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非常良好的交流平台和机会。我在此也希望来自世界各地的和来自中国的风电专家、企业家利用宝贵的机会就这些问题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为风电产业在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最后,预祝我们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大会主席:谢谢理事长。接下来请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梁志朋司长致辞。

  梁志朋: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非常荣幸参加今天的北京国际风能展览会。

  这几年中国的风电发展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已经在规模和技术水平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也形成了新兴的产业领域,我们为此也感到欢欣鼓舞。同时,我国的风电发展也面临很多挑战。风电开发规模已经达到了每年1千万千瓦左右。在今后十年左右的时间内将保持每年1千多万千瓦的市场规模。我们现在也正在研究制定“十二五”可再生能源规划,提出了与风电相关的产业发展规划。不管规划提出目标的具体数字是多少,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较大的风电市场。

  在风电市场快速增长的同时,技术也在快速进步。五年前中国举行风能展览会,当时参加企业和参会人员感觉展会规模比较小。现在展览会的规模非常大,参会人员非常多,现在看展览的时候需要看的内容太多,对外行来讲已经是规模较大的风电盛会,对内行来讲也是比较有价值的。这样的大会为技术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中国风电的于是得益于国际合作,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我们在风电发展初期就吸引了外国知名的风电制造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现在中国风电设备市场完全对全世界开放。中国已经形成了综合性的风电设备制造、风电开发建设格局,不但有国际知名的风电制造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中国本地的风电制造企业也在快速发展。只有全球的市场融为一体,形成全球技术产业链,风电才可以具备更先进的技术,在替代化石能源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祝贺今天的风能大会取得圆满成功,祝贺参会的各位企业家都能取得比较大的收获。谢谢大家!

  大会主席:接下来请国家科技部高新司郑方能处长致辞!

  郑方能: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今天的大会。

  首先,我谨代表科技部高新司对2010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能源紧缺和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挑战,大力发展包括风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走绿色、低碳、环保、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广泛共识。近年来,以《可再生能源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政策法规的颁布为我国风电技术和产业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不久前国务院又将新能源产业列为我国着力发展的七大新兴产业之一。国内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风能等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力度,我国风能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

  目前,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5年实现翻番增长,累计装机容量几居世界第二。同时,我国已有三家整机企业进入了世界前十的行列。国产1.5兆瓦和2.0兆瓦机组已成为国内市场的主流机型。2.5兆瓦和3兆瓦机组已开始小批量应用,3.6兆瓦机组也已经开发出样机,5兆瓦以及更大规模机组已经开始研制。

  科技部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发展包括风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的发展,积极促进风电技术的研发、示范和推广应用,并鼓励通过国际合作,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我国风电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进程。科技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共同颁布了《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合作计划》,将风力发电技术列为优先支持领域,为风电领域的国际合作创作了良好环境。“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加大对风电的扶持力度,开展轻量化紧凑型及电网友好型的机组研制。建立大型风场、基础测试实验平台及实验风电场,开展千千万千瓦级的陆上和海上风电场的设计、施工,进行风电场风力资源的分析、检测控制、风电场短期功率预测等技术研究。此外重点支持研发能够接纳大规模风电并网的智能电网的技术研发。我们希望通过系统布局和重点支持在较短的时间内显著提升我国风电技术研发能够和设备的制造水平,培养一批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近年来,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等有关单位在组织开展行业各项工作的同时,也协助科技部做了大量的基础性的和事务性的工作,为推动我国风电技术和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借此机会向上述协会、学会和所有风电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作为我国风能行业的盛会为世界了解风能技术发展和趋势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也为国内外同行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希望各位与会代表充分利用难得的机会,围绕风电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进行充分的交流,为共同促进全球风电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最后,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

  大会主席:下面请全球风能理事会理事长Klaus Rave先生致辞。

  Klaus Rave:贵宾们,亲爱的同事们,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我非常荣幸作为全球风能理事会的理事长来参加本次大会。

  当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中国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共同启动风能的时候,我们是在2007年开展了第一届风能大会。我们与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共同努力实施。现在我们能够非常骄傲地欢迎来自于23个国家的800多位参展商,其中有100多位发言人。同时,还有数百位参与者、参展者,已经比几年前增长了很多倍。

  全球来说,风能发展已经从2007年的94mw到2009年成倍的增长,今年我们预计将达到40gw,是新的装机容量。到今年年底全球累计风能将达到200gw。在接下来的几年,到2014年我们预计装机容量将再次翻番。没有其他行业能够呈现这么迅猛的增长,没有其他的行业能够像风能一样提供绿色增长、绿色能源。

  欧美一直是全球风能发展的领头羊,现在他们的市场还是在蓬勃发展。同时,我们看到在全球风能方面已经有新兴市场不断崛起。今天,不只是在引领着新的崛起大军,同时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风能市场,已经超过德国和美国。所有这些只是在短短几年中实现的。在中国的很多事情都呈现飞速发展,中国是世界上风能装机容量最大的市场。在风机制造商方面,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每年风能设备的生产能力都呈翻番的增长,这个趋势将继续持续下去,到2020年中国要达到风能装机容量30gw。在这十年中一定会实现这个目标。我要祝贺所有中国风能领域的投资人,你们工作的员工、设计师以及工程师。这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过不了多久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风能市场。这将对整个星球有很大的益处。

  中国风能的飞速增长也显示了中国政府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信心。中国可再生能源风能专业委员会以及全球风能理事会已经发布了中国风能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风能装机容量将达到230gw。风能的发展给中国的经济和环境带来了很大益处,不但可以推动飞速的经济发展,而且可以实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这一点不只使中国受益,同时对全球都有贡献。开始的时候,中国是向丹麦、德国来学习,了解风能方面的知识。现在,外国人要向中国人学习了,比如怎样降低新兴技术成本,在全球范围内怎样进一步开展研发。随着国际合作和与国际伙伴间建立对话机制,这些都将对全球风能行业有所益处。中国将会在全球引领风能的革新。

  在过去几年中我们已经看见一个事实,风能能够帮助中国,中国也能够帮助风能的发展。全球风能理事会非常高兴能够和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我期待着下一届更加成功的,更加有趣的风能大会和展览会,这将对我们所有的业务有好处。谢谢!

  大会主席:接下来请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朱俊生先生致辞。

  朱俊生: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早上好!

  2010年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今天隆重召开,我对各位领导和嘉宾前来参加并支持会议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风力发电产业已经成为成长最快的新兴产业,今年年底的总装机可能达到2亿千瓦。中国风电经过4年翻番的发展,今年新增装机将超过1千万千瓦是毫无疑问的。有可能最终达到装机4千万千瓦。风电规模已经越来越大,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风力发电的效益在不断提高,由于煤炭价格上涨,火电出现大幅度亏损,唯独风电的效益逐渐提高,这就是风力发展的动力。我们国家已经有三家企业进入世界前十的行列,他们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60%。国内已经有43家风机制造企业生产出了样机,风电制造业蜂拥而上的局面有所控制。风电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很多相关行业的发展,产业链在逐渐完善,关键零部件供应紧张的局面有所改观,一些重要零部件甚至出现过剩。风电的发展政策是稳定的,在规模上不断扩大,在效益上不断提高,发展是非常健康的。据发改委上报国务院的振兴规划指出到2020年中国风电将达到1.5亿兆瓦的规模,中国风电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好的。

  我们也要看到风电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突出问题就是并网难、送出难,甚至于在风电制造行业来讲也存在着不少的质量问题,比如说控制失灵、飞车、整机倒塌、叶片断裂等等事故都曾经出现过。正如风电行业的专家所说的问题是存在的,只要问题暴露了,我们中国是有能力认真解决这些问题的。我们已经举办了三届北京风能大会,目的就是提供一个平台,为企业展示产品搭建平台,为开发商选择更好的产品提供一个市场,为新闻界提供很好的新闻,这个展览会里面有新闻、有机会、有信息,希望通过展览会让每一个参会人有所收获。这是我们的目的。

  大家都说祝大会圆满成功,大会是否成功由大家评论,我希望参会的参展商、参加会议的领导、专家对展览会的举办和服务提出意见,好的给予表扬,坏的给予批评。目的就是为推动风电的健康发展出一份力,做一份工作。谢谢大家!

  大会主席:谢谢朱俊生先生。

  大家都知道风力发电有美好的前景,这个前景需要下一代的支撑。本次大会特别举办了绿色能源研究生论文的评奖工作。现在,进行绿色能源研究生优秀论文颁奖仪式。下面请(孙为本)先生讲话。

  孙为本:尊敬的各位来宾,非常高兴能在今天这个场合为第一届由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设立的风能研究生优秀论文颁奖。随着本土逢集制造业的崛起,中国已经是当之无愧的风机制造业大国。在过去五年中我们先后关注了政策、资金、市场、质量等一系列问题。今天,我们觉得是时候关注人才和教育的问题了。本次获奖论文涵盖了叶片疲劳损伤、叶片控制系统、风机智能控制、风机状态监测等诸多领域,评审小组专家一致认为获奖论文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更对工程领域的实践应用有较强的指导作用,这也是我们设立此项奖励基金的宗旨。感谢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的支持,尤其是贺总本人对本次评奖活动的关注。感谢评审小组专家牺牲假期休息为论文评选做最后的把关。我们坚信今天这一切付出都将在不久的将来通过风电强国梦的实现得到回报。下面有请贺总宣布获奖者及指导教师名单。谢谢大家!

  贺德馨:为促进中国风能事业的发展,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风能人才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专门设立了优秀风能论文奖励基金。

  大会主席:下面请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先生为我们讲一下气候变化的形势以及可再生能源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有请(苏伟)先生

  苏伟:谢谢主席,尊敬的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对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的召开表示祝贺。

  全球气候正在发生着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变化。气候变化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成为二十一世纪全人类面临的非常严峻的挑战,需要各国做出实际行动,需要社会各界做出共同的努力。中国人口众多,气候环境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是最容易遭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之一,气候变化严重威胁到中国的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能源安全。中国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同时,随着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意识的提高,大气层已经不是可以免费排放温室气体的空间,中国已经不可能像发达国家在工业化时期那样通过长期不受约束的排放来实现经济的发展。控制温室气体方面中国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任务和挑战。中国迫切需要处理好发展经济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关系,探索通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能源提高,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的有效途径,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中国政府对气候变化问题始终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我们建立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级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完善和相关法律法规。在发展中国家当中,中国是第一个颁布并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国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调整经济、产业、能源结构,大力开展节约能源的工作,开展植树造林,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到2009年底,中国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累计下降15.61%,今年将力争实现“十一五”提出的单位GDP能量下降20%左右的目标。这些是中国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的实实在在的重要贡献。

  当前发展绿色经济,降低碳排放已经成为国际潮流,也是国际趋势。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科技经济竞争的新领域。各国都在加大对相关产业、技术发展的投入,积极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低碳、绿色发展道路。中国政府已经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确定为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求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实现经济增长,而且也要求以尽可能少的温室气体排放来实现经济增长。应对气候变化所要采取的政策措施与中国多年来坚持的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动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保障能源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等等政策总的方向是一致的。利用好应对气候变化的机遇不仅可以避免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对碳排放的锁定效应,更可以通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来促进可持续发展。从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长远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出发,中国政府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确定了中国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相对于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提出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并且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中国将根据自己的国情,统筹考虑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保护环境,加快推动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既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又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降低碳排放强度的低碳绿色发展道路。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大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举措。同时,也将为可再生能源技术风电技术的开发应用带来无限商机,开辟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这次大会暨展览会汇集了世界各地数千位风电发展人士,我谨祝本次大会暨展览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大会主席:大会开幕式到此结束。下面请各位嘉宾参观展览。

(责任编辑:施晓娟)

精彩图片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