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门口岸的文明使者
镇江检验检疫局港口办事处创建文明综述
滔滔长江水,一路高歌一路风流。奔腾的江水在江苏镇江留下了长达250多公里的长江岸线。在这条“黄金水道”上,镇江检验检疫局港口办事处的年青检验检疫人用奉献和青春谱写了一曲文明之歌。他们舞动文明的青春旋律,用检验检疫人特有的姿态展示了国门卫士的青春风采。江苏省青年文明号的荣誉让每个港口办事处青年人的脸上充满荣光。
在学习中培养文明素质
创建文明需要良好的素质作为支撑,港口办事处年青人坚持在实践中努力学习,在实践中提升素质。办事处共有18位年青人,平均年龄33岁,35岁以下青年占了一半。他们承担着维护镇江口岸公共卫生安全、防止疫病、疫情传入传出的艰巨任务。针对青年文化层次高、党团员多的特点,结合新时期青年工作和检验检疫事业发展的要求,他们一直把文明创建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广泛开展教育引导活动,组织开展“知荣辱、树新风”“争做文明卫士”主题教育活动,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充分发挥青年同志多、学历水平高的优势,推出了“一专多能、跨岗位协作”的工作模式,定期开展系列培训,通过举办行政处罚、质量体系认证、信息宣传、文明创建等专题知识讲座,组织青年同志跨专业参加各类检验检疫业务培训提升素质,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提高技能。先后涌现出“优秀青年卫士”、“江苏检验检疫系统十佳职业道德标兵”、“镇江市党员示范岗”等先进,一个个荣誉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港口办事处年青人的文明素质。
用行动见证文明风采
“文明创建必须与检验检疫工作紧密结合,在检验检疫实践中用行动见证忠诚,展示风采。”这是港口办事处年青人的共识。每次有了检验检疫任务,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严格实施现场检疫,建立检验检疫工作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人人签订工作质量责任状,明确质量责任、目标和责任追究,提高检验检疫工作质量。夏天,他们头顶烈日,在高温炙烤的甲板上认真履行职责,冬天,顶着刺骨的寒风,在飘荡的舷梯上下翻爬,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质量完成检验检疫任务。
他们每年要完成1000多艘次的外轮检疫任务,10万多标箱的集装箱查验工作。截获大批疫病疫情,多次截获红火蚁、小麦印腥黑穗病菌等危险性有害生物,在对进口原木的检验检疫工作中,一次就截获44种次有害生物,其中有2种是江苏口岸首次从进口原木中截获。港口办事处的年青人多次及时处理外籍船员突然生病等港口卫生应急情况,协助配合边防等部门处理偷渡案件,在应对港口突发事件中展示卫士风采。
他们坚持在把关中履行职责,在服务中践行文明。围绕服务镇江港的快速发展,港口办事处的年青人不断推出优质服务港口发展的新举措。推出了推助镇江港快速发展十项服务措施,定期主动与服务对象进行交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携手共创文明口岸。长江实行夜航,进入镇江口岸的外轮深夜停靠是常事,港口办事处的年青人始终坚守“宁叫人等船,不让船等人!”的郑重承诺,常常是顶着星光守候,在深夜完成检验检疫作业,用他们的辛勤劳动营造了镇江口岸文明发展的良好环境。
在创建中体现卫士形象
港口办事处的年青人用他们的行动不断把文明创引向深入,在创建中体现国门卫士的良好形象。坚持文明创建工作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前进发展步伐,开展各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活动,结合港口特色,主动与口岸相关单位、外贸企业携手共创,深化文明创建成效。
与镇江边检签署《军检合作共建备忘录》,加强军检文明共建,推进口岸单位的联系和交流,推进和谐口岸建设,完善军检合作共建机制,加强检验机构监管、口岸发展规划和建设、文明共建,与边检官兵开展乒乓球友谊赛,加强交流,增进了解,在交流中展现港办青年的精神风貌。与金东集团、镇江港务集团进行游泳比赛,在比赛中交流感情,着力营造镇江口岸和谐的检企环境。
他们把奉献社会行动作为创建的重要载体。汶川地震发生后,港口工作的港口办事处全体青年同志在第一时间向局党组递交了请战书,交纳特殊党费、特殊团费向灾区人民献爱心。江晓华、吕存孝两位同志奔赴前线抗震救灾,圆满完成抗震救灾任务受到嘉奖。热心公益事业,定期开展维权咨询活动,为群众解答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相关政策法规,开展 “献出一份爱心、温暖孤残儿童”活动,定期到社会福利院向孤残儿童送温暖。
肩负“严守国门,保国安民”重任的镇江港口办事处的年青人,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奋战在250多公长的长江岸线上。在平凡的岗位上,用无悔的青春和无私奉献铸就了青年文明号的熠熠光辉。万里长江奔腾的浪花见证镇江港口办事处青年文明号年青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文明风采。
(责任编辑:裴崇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