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

2010年01月07日 12:5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瞿长福 王 玲

  这是一条坚定而持续向上的曲线。

  2008年底,当国际金融危机袭来时,危机可能带给中国外贸的影响,并没有明确的答案。当年11月,我国进出口贸易出现多年来的首次负增长,随后几个月,降幅进一步扩大。然而,到2009年中期,进出口降幅开始收窄;至2009年11月,进出口实现由负转正,实现增长9.8%,而且单月出口连续5个月突破千亿美元,进口回升明显。

  与此同时,自2009年8月份以来,我国实际利用外资连续4个月实现当月正增长;对外承包工程保持两位数增长,2009年1至11月完成营业额648亿美元,同比增长37.5%,各项指标均超过2008年全年发展规模。

  回升向好,记载的是我国外贸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的不懈努力;持续向上,显现的是我国对外开放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迈出了新的步伐。

  进出口,从负增长到正增长

  “形势很难预料。”这是2009年4月第105届广交会召开之前,记者从一些进出口企业业务员口中听到最多的一种判断。然而,广交会开幕后,记者听到较多的一句话是,“效果好于预期。”广交会业务办主任文仲亮以一种相对轻松的口吻告诉记者,第105届广交会出口成交额为262.3亿美元,比上一届减少53.2亿美元,但在一些新兴市场仍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此后,形势发展继续向好。2009年10月第106届广交会召开后,采购商到会和成交与上届相比,都出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出口成交额为304.7亿美元,比105届增加42.4亿美元。

  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任王志平分析,广交会被称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这表明中国外贸形势出现了明显企稳回升的势头。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企稳回升之势,在一些地方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江苏昆山出口加工区,许多企业提早“张开了向上的翅膀”。2009年1至10月,昆山出口加工区实际进出口额320亿美元,在全国率先实现同比正增长。

  在深圳,外贸进出口贸易跌幅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前10个月,该市实现贸易顺差433亿美元。

  “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家采取了调整出口退税、解决出口企业融资、大力发展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等多项措施。提升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说。据了解,从2008年8月份以来,我国7次提高出口退税率,2009年就连续上调了3次,主要针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传统大宗产品,如纺织品、服装、家具、鞋类等。

  共同的努力迎来了对外贸易实现保市场、保份额的目标。2009年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19640亿美元,11月份出现了可喜的正增长。商务部预计,2009年进出口将接近2.2万亿美元。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