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2025年春运40天,北京局集团公司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出多项创新举措,发送旅客4047.7万人次,同比增长4.8%,日均服务超百万旅客。统筹客货运输保障与服务升级,日均装运电煤35.9万吨,管内44家电厂存煤平均可耗天数达30.9天,圆满完成春运运输任务。
北京铁路的实践表明,技术创新是破解超大规模人口流动难题的核心路径。北京朝阳站的AI引导机器人集群,通过实时客流热力图分析,动态调整服务动线;北京西站站台直梯的远程控制系统,将特殊旅客服务响应时间压缩至30秒以内;京津城际智能进站厅的“无感通行”设计,使旅客平均进站耗时下降40%。更具战略意义的是,铁路与城市交通的数据共享机制,通过实时向北京市交委传输夜间高铁到达数据,轨道交通延时方案首次实现100%覆盖深夜客流,标志着跨部门协同治理进入“秒级响应”时代。
技术的深层价值,在于将“人海战术”转化为精准服务,让“超级工程”回归人性化本质。今年的春运中,北京铁路方面致力于民生导向的系统工程重构,春运服务品质的有效提升,实现多个维度的系统性突破。从京张高铁设雪具固定专区,每列车增设20个运动装备存放位,服务标准达到国际滑雪赛事运输水平的设施无障碍化,到大兴机场站空铁联运旅客换乘距离缩短至150米,接驳时间精确对接航班起降时刻的流程精细化,再到高铁餐食“一线一菜谱”工程研发地域特色餐品32种,惠民套餐价格下探至15元区间等供给差异化。根据不同群体的具体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方案,而非一刀切的标准化服务,这些举措形成多层次服务体系,印证了公共服务“普惠不普适”的精准施策理念。北京铁路的创新实践,为我国公共交通服务的现代化、人性化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展现了在新时代背景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如何在实践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春运运力与“公转铁”战略的深度耦合,让铁路从运输企业转型为国家供应链的关键节点。在保障旅客运输的同时,北京铁路日均装运电煤35.9万吨,创下春运期间能源保供新纪录。以丰台西站至广州江村的快捷物流班列为例,通过运用“客车化”开行模式,使货运准点率提升至98%,全程物流成本较公路降低23%。据统计,春运期间铁路货运量同比逆势增长3.2%,客货运输“双循环”格局的成熟,标志着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进入效能释放新阶段。
2025年北京局春运实践,让“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更具体化、方案化、可操作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鲜活注脚。当4047.7万人次的迁徙潮与35.9万吨的能源保供量在铁道线上和谐共振,当AI机器人的科技蓝光与非遗剪纸的文化赭红在站厅交相辉映,展现的正是速度与温度、效率与公平、发展与传承的辩证统一。(郑杨)
(责任编辑: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