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全球四分之一温室气体排放来自交通运输,怎么实现低碳化转型?

2021年10月18日 10:59   来源:上观新闻   

  15日和16日,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上,来自国内外的政府部长、交运行业专家、机构组织代表、企业领军人物纷纷就实现可持续交通的技术创新和低碳化转型及零碳化发展展开讨论、分享经验。

  中国部分交通技术世界先进

  中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装备、运输服务等方面突破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取得了一批国际领先、实用性强的重大科技成果,为可持续交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高寒铁路、高原铁路、重载铁路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膨胀土、沙漠等特殊地质公路建设技术攻克世界级难题。特长悬索桥、斜拉桥等桥梁建设技术,离岸深水港建设关键技术,巨型河口航道整治技术,长河段航道系统治理技术以及大型机场工程建设技术世界领先。港珠澳大桥、京张高铁、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等一批重大工程建成投用。

  “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充分发挥了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大力推动新技术与交通运输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说,近年来,中国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综合交通基础设施规模和质量实现跃升,运输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交通强国的战略部署。中国将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并为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他说,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使交通运输行业受到明显冲击,全球产业链也受到不利影响,推进可持续发展面临困难和挑战。中国齐心协力抗击疫情,在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复工复产,经济得以增长,并为全球抗击疫情和供应链的保障做出了很大贡献。“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需要国际社会携起手来共同努力。”

  交通运输低碳化转型成当务之急

  联合国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全球近四分之一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于交通。交通在促进人流、物流的同时,对环境和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交通运输的低碳化转型成为当务之急。

  北欧、西欧一些国家在这方面行动较早,其代表在本次大会论坛上做了经验介绍。丹麦工业、商业与金融事务大臣西蒙·科勒鲁普说,丹麦作为一个绿色领先的国家,目前50%的电力来自风电,建议全球要发展风能和其他可持续能源。芬兰交通通讯部长蒂莫·哈拉卡认为,要实现交通运输的低碳化转型,必须注重数字化发展。芬兰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和大学正在积极参与推动“电子燃料”的应用,还在探索数字社会发展路径,在高效率计算、人工智能以及数字移动等方面取得突破,为减排目标服务。卢森堡副首相兼交通和公共工程部大臣弗朗索瓦·鲍什介绍,卢森堡聚焦两种发展模式,一是关注人的运输而不是车辆,建设相应基础设施,促进自行车出行或步行。二是确保车辆使用可再生能源,使剩余的机动车用几年时间完全脱碳。

  摩纳哥对外关系与合作大臣洛朗·安塞勒米建议各国采取积极行动,应对交通运输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摩纳哥的目标是,通过努力,建立一个100%的电动巴士网络,同时改善铁路服务、禁止商船使用传统能源。厄瓜多尔共和国交通和公共工程部长马塞洛·卡夫雷拉认为,应对气候变化首先要减少城市交通的温室气体排放,更好地规划土地使用及停车设施。多哥共和国公路铁路和空运部长阿福·阿查·代吉呼吁建立一个可持续的联运机制,帮助减少全球的碳排放。日本国土交通大臣齐藤铁夫说,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日本正在加速发展公共交通,增加物流效率,同时加强数字化应用,推动引进电动汽车,应用可持续性的航空燃料,努力发展“碳中和”港口。

  交通服务体系建设要跟进

  发言中,不少国家和组织的代表提到交通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应用。

  加拿大创业公司TransPod首席技术官、公司联合创始人瑞安·詹曾认为,交通的创新需要生态系统、经济体系的配套进步,需要基础性研究的跟进。软件要创新,硬件也要创新。

  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5G、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正在积极推进,以铁路、公路、港口、航道、民航、邮政为重点、推动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主任于福林介绍,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共建设7个集装箱泊位、集装箱码头岸线总长2350米,首次采用中国自主研发的自动化作业系统,衔接上海港的各大数据信息平台,实现了码头主要业务环节生产调度自动化。码头配有26台岸桥、119台轨道吊、135台自动导引运输车(AGV)、4台轮胎吊,是全球单体最大的全自动化码头,也是全球综合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码头。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理事长顾问中村道治发言表示,在开发交通技术的同时,还要注重对交通数据的分析和国际规则标准的制定,注重技术和服务的普及,因此需要多方共同协调,要有统一的“路线图”,促进交通服务体系在更广区域的建设  

  需要政策与法律的支持推动

  交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加力。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龚克说,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全部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都与交通相关,这只有通过在交通运输领域实现科学、技术以及工程的创新才能实现。

  他说,正在进行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了各种可替代绿色能源和材料,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应用,有的已经可行,有的处于试验开发阶段,这为交通技术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技术本身需要推动,包括政策的推动。“政府的管理和治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投资方、公众的理解和参与等,都是影响交通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型的重要因素。要实现可持续的交通,政策的支持和鼓励必不可少,需要有各方参与的整体解决方案。尤其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要有超越惯常的做法,实现交通建设的发展。”

  欧盟委员会首席科学顾问组副主席内博伊沙·纳基切诺维奇表示,要在本世纪中叶实现零排放目标,不仅交通运输业,每个人的行为都要做出调整。要构建有韧性的、环境友好型的出行,要有政策鼓励,各国、各区域要整体协调,不能让一个人掉队。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