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微信图片_20211125152930.jpg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莅临广州,参加“2021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产业论坛”。
  本届论坛是由中央网信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省委网信委主办,中国经济网、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以及快手科技共同承办。在这里,我谨代表活动的主承办方对大家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主持人:

  相信大家都已经看到了,今年这场论坛的主题是“发展:行稳致远!” 要想走的远,首先必须走的稳。这是一个当下中国网络媒体发展亟待思考的问题和必须付诸努力的方向。
  在这样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已经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强大的影响力。因此,媒体产业该如何更好拥抱科技、拥抱网络,实现突破,如何赋能传统行业转型,催生新业态;如何坚持规范有序的健康发展,承担起作为媒体的责任?我们希望在今天的这场论坛当中,可以找到相应的答案,引领我们继续向前,走的更稳,更远。  

中国经济网:

  领导致辞。  

主持人:

  接下来进入今天论坛的主旨演讲环节:擘画未来,数字发展。我们一共邀请了6位嘉宾,分别从他们各自擅长的领域,谈一谈“网络媒体和产业究竟如何更好的融合发展”。
  首先让我们欢迎,快手科技联合创始人、内容安全委员会主席杨远熙先生,来跟我们一起探讨“数字变革:产业变革的新方向”,欢迎杨总!  

杨远熙:
杨远熙.jpg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快手科技杨远熙,很荣幸能够参加2021中国网络媒体论坛。
  过去十年,移动互联网在中国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5G时代,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融合为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推动了数字经济崛起,互联网已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创造出新业态新模式。
  这些年数字经济深刻影响了各行各业,是挑战,更是机会。作为一家技术驱动的短视频社区与内容平台,快手也被投入到这一大潮中,自身不断迭代、进化,同时积极与媒体行业展开合作、融合发展,共同应对机遇与挑战。
  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们认为,互联网作为重要助推器,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巨大作用。未来,随着技术不断演进与突破,数字经济所带来的变革将更加迅猛、深入。  

杨远熙:

  结合快手在内容社区、直播、电商、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实践,我谈一下对数字经济变革方向的几点理解:
  第一,基于数字经济的新业态新模式将蓬勃发展。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网民规模已超过10亿,形成了全球最庞大的数字社会,连接和互动的载体更是从图文全面转向视频。消费互联网的连接方式、互动方式、交易方式创造出新的场景、新的需求,也在推动供给侧的加速变革,实体经济的数字化、产业价值链的重塑,正在诞生越来越多的新业态新模式。最典型的是直播电商。早几年,直播电商和电商直播经常会被混为一谈,实际上直播电商是全新业态,交易不再基于商品的价格,更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情感连接,重塑了人、货、场。
  第三方机构预测,未来三年直播电商的年均复合增速为58.3%,2023年直播电商规模将超过4.9万亿元。只要有一台智能手机,田间地头的农民都可以方便接入,直播电商扩大了供给规模、提高了交易效率、丰富了交易体验,为商品的流通、乡村振兴创造了新通路。我们相信,未来数字经济驱动的新业态新模式将加速发展,带动实体经济进一步转型升级。相应的,企业的数字化也将让产业互联网持续落地和突破。  

杨远熙:

  第二,智能化将是大势所趋,虚拟现实融合为新场景。
  数字经济的另一大变革方向是智能化与混合现实。数字经济在重塑物理空间和实体经济,也同时在打造一个更大的数字空间。当所有的智能设备相连接,普通人的生活将更加数字化、智能化,从智能驾驶到服务机器人,从智能家居到智能社区,每一个领域都在不断迭代,爆发出新机会。
  对于媒体行业来说,内容创作的智能化尤其值得关注。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升级,需要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以实现传播效率的最大化和传播效果的最优化。视频识别、智能创作、AI美颜、智能语音、混合现实等底层技术将让视频创作更加高效和智能。
  顺应数字经济的变革方向,快手即将推出的AI开放平台,将这些核心技术整合形成行业解决方案,面向包括媒体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与服务。无论是出行的智能化、物流的智能化、城市的智能化,还是内容创作的智能化,都是数字经济所推动的变革方向之一,不断丰富我们未来的数字空间,最终让虚拟和现实融合为新场景。  

杨远熙:

  第三,数字经济既要创造商业价值,更要创造社会价值。
  数字经济是新动能,是新的生产力。但同时,数字经济也要有序、健康发展,这也是数字经济变革的重要方向。快手创立有10年了,最初它是GIF工具,然后逐渐变成一个国民性的短视频和直播平台。这10年时间里,我们一直在思考和坚持的是,我们为用户、为社会创造了什么价值?未来如何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因为只有创造社会价值,我们才有价值。
  创立之初,快手希望让每个普通人公平地被看见,如今我们依然坚持将大部分流量分配给普通人,让他们在这里能够发现所需、发挥所长,在物质与精神上增加获得感和幸福感。与此同时,快手也在不断迭代升级,以打造最有温度、最值得信任的在线社区。无论是媒体行业,还是短视频直播平台,在数字经济的发展大潮中,我们都是数字生态、数字空间的营造者,既要抓住机会发展,更要守护好人间烟火。
  我们认为,数字经济最终要赋能于人,为所有人提供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的数字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需要大力度缩小数字鸿沟,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杨总!
  的确,现在数字经济已经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消费的习惯,让很多原来高不可攀的东西变得触手可及,像刚才杨总提到,在数字经济发展的浪潮当中,我们既要抓住机会,也要守得住人间烟火,我们也看到像快手等很多短视频平台都在不断创造社会价值,像刚才杨总提到直播电商,其实也在不断地进行扶贫助农等等创造社会价值的事情,因此我们相信,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新技术加上媒体的海量资源,以及多元的场景优势,相信一定会为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助推它们的健康成长。再次感谢杨总。
  接下来让我们欢迎华大集团CEO尹烨为我们分享“科普即公益,技术当向善”,欢迎您!  

尹烨:
尹烨5.jpg
  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今天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是76岁,建国初期人均预期寿命是39岁。我们现在应该更有时间体验人生的广度、长度和风度。
  今天核心内容想和大家讲一讲,你要明白如果一个民族死亡谱以肿瘤为主的话,换而言之,就是长寿了。因此一定要考虑人口学本身,考虑平均预期寿命,再评价该民族为什么死亡谱会转换。  

尹烨:

  我做生命科学和科普已经很久了,大家真的要主动站出来,尤其是科研工作者不能只蒙头读书,不闻天下事。相当比例的国人,医疗花费最大的悲哀是什么?我们不愿意平时去做体检,一发现肿瘤就是中晚期。早干什么去了?
  我想说,没有突然发生的肿瘤,只有突然发现的肿瘤。这很关键。我和我身边很多同事或者朋友说,你该做做检查了。我们应该要有这样的正能量,早防早治。  

尹烨:

  对于惰性肿瘤,从开始罹患到中晚期差不多十多年,我们有机会可以远离它。
  因此我总结一下,很多人认为基因万能,很多人觉得基因无用。我们想生个好孩子,这是基因说了算。但还有好些事,和基因关系不大,比如说得糖尿病,更多的是与饮食相关。
  西藏人为什么能爬山?这是基因决定的——基因阳性的,不会有高原反应;基因不是阳性的,上去就得吸氧。你说我特别羡慕藏族人?也不是,如果把他们请到广州来,他们也会不适应。
  我们睡觉为什么会流口水?是什么决定的?只是因为嘴没有闭上!所有人都会流口水。这就是说基因不是万能的。
  有人问,尹老师,有没有创业基因?没有。没有创业基因,但是有猝死基因。因此,不要有促发猝死的因素,什么是猝死的因素?比如全民跑马,我是反对的。马拉松是什么运动?极限运动!不是说所有人都适合跑马拉松。还有大家不要过度加班。
  “孩子查基因能定天赋”,这事情靠谱吗?肯定不靠谱。
  归根到底,用基因算命不靠谱,现在互联网充斥大量的这些东西,应该是打假的对象。  

尹烨:

  做科普最难的是谣言满街跑的时候,真理还没有穿上鞋。为了人类的生命健康,我们一直在努力,但是我最担心的是精准医学这些技术越做越贵,把精准医学变成精英医学,大家做不起。
  防大于治非常关键,我们用人人可及的疫苗,帮我们远离了许多治不好或者治不起的传染病。
  我们今天谈论的是技术,技术一定要向善。因此科技的边界必须是向善。医学的精髓在于精诚。1978年,英国的爱德华兹博士,完成了第一例试管婴儿,当时却被很多人骂。而到了2010年,超过300万名宝宝因为这项技术出生。他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我特别想说,已知圈越大,未知圈更大。因此不能唯技术论。没有科技的人文,可能是愚昧的,但是没有人文的科技,一定是危险的,我们要明白我们的技术有边界。  

尹烨:

  我想说,技术普及、成本可控、渠道可及、认知正确,是网络科普最重要内容,就是要让大家有正确的认知。虽然在这过程中,不能保证每一次讲话能讲全讲懂,不一定都受欢迎,或者有人对你有各种各样的误解,但很多事情,只有你坚持做,肯定能看到效果。所谓德不孤必有邻。
  我们都明白科普既赋能别人,也造就自己,猛将必发于卒伍。我是做生命科学的,深知生命就是一组代码,我们所有科普的意义是将这份爱永续传递,让我们大流量去彭湃正能量。
  再次感谢!  

主持人:

  非常感谢尹总。尹总给我们带来了一场非常幽默生动的演讲,我看在座的各位也听得非常感兴趣,尹总给我们做了一堂非常好的科普。我想科技的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类,让这世界变得更加光明,媒体一定会不断努力传递这种正能量,让更多的人感到科技所带来的温暖和力量。再次感谢尹总。
  接下来让我们欢迎蚂蚁集团副总裁、智能科技事业群总裁蒋国飞先生,请蒋总为大家分享“数字科技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欢迎!  

蒋国飞:
蒋国飞.jpg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有机会和大家讨论一下怎么样通过科技和文化产业的融合来做一些创新的实践。
  我们看到报道,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一万美元,大家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更加热切,给文化产业发展带来很大的机遇,也包括媒体产业。给消费者带来很多多元化、更加有趣的体验,另一方面也推出新的业态,激发新的动能。
  在这过程之中,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很多挑战,一方面是侵权的问题。我相信在座的可能有很多网络媒体的创作者,创作非常的不容易,但侵权很容易,维权又非常难、耗时,经常一个案例要花很长的时间。
  第二是商业化的问题。有技术的人却难以在商业、市场上得到回报,没有形成闭环。
  第三是需求的问题。无论是创作者,还是设计师,实际上需要更好地了解消费者或者用户的需求,这样才能不断地推陈出新,更好地连接市场。
  第四当然是授权的问题。传统的IP授权定价非常高,很多时候让中小商家不太容易去尝试,形成很大的交易壁垒。  

蒋国飞:

  当然,有痛点,也会有需求。“蚂蚁”运用区块链来打造文化产业全链条的服务。推出了“鹊凿”平台,还推出了IP商业平台。为消费者推出数字藏品新的模式,打造IP数字化新的载体。鹊凿平台是基于区块链技术不可纂改的特性,为创作者提供了存证等各种各样的维权服务。鹊凿技术经过这几年的沉淀,实实在在地帮助很多创作者提升维权效率,一分钟可以上链存证,如图片、内容、创作的作品,同时可以实现全网实时的检索、搜索,有99%以上的图片和短视频的查准率和查权率。一个作品完成以后,帮你全网检索,有99%以上可以查权和查证。提供非常便捷、普惠的版权服务。我们也服务了超过五万家中小微商家。  

蒋国飞:

  另一方面,不仅满足功能性的需求,更需要满足个性化、认同感这样情感需求。这给品牌和IP带来全新的机会。IP商业平台为原创的IP提供链上的版权保护,同时为中小商家提供链上授权,而且是按量计费的新模式。可以很好地减少交易中的不确定性。秉承了持续的商业合伙人的关系,一起根据自己的特长,更好地给市场提供服务。目前我们在几个月内,平台入驻的IP有330多个,有超过1000个商家入驻,包括义乌的小商店城,以及酒店。  

蒋国飞:

  另一方面,可以举个例子,“纹藏”(中国纹样数据库)是首批入驻的文化IP。历史上有很多纹样设计,有人收集了两万多份珍贵的纹样,整理出数据库,但是创始人苦于怎样发挥价值。通过IP平台,聚积了十几个品牌方,把很多传统的纹样融入到服饰、商品设计之中。在今年的中国非遗日直播间,文藏合作的商品一天差不多卖出十万多件,因此可以看出大家对这类商品有很大的需求。
  另外面向消费者,我们推出了很多数字产品,利用区块链技术、3D技术,打造很多IP数字化载体,提升用户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每一个数字藏品都有无法纂改的身份凭证,具有文献和不可拆分性的特征,保证数字产品发行、购买、收藏的可信性。用数字技术,把文化、历史,包括中华文明的很多内容传播给大众,是一种新的方式。  

蒋国飞:

  我们知道,数字的文创行业发展非常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上个月,我们和很多机构一起,共同发布了数字文创行业自律公约,希望维护生态,更好发展产业,同时通过更好的机制来保证行稳致远。
  文化产业的繁荣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随着国家的高度重视,文化产业正迎来巨大机遇。科技也正在催生新的发展动能,无论是历史上沉淀很久的传统文化,如刚才提到纹样、故宫的东西,还是新时代蓬勃发展的产业、新的设计、新的IP,都需要新的协作模式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帮助我们进一步促进发展。因此希望有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努力,营造行业共识,助力新的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蒋总!其实这些年,大家应该非常明显感受到文化产业发展的势头,尤其是借助新技术、互联网,有非常多优秀的文化类节目成为爆款,像大家很熟悉的《上新了故宫》《典籍里的中国》等等。现在满大街都能够看到穿着汉服的小哥哥、小姐姐,大家不会再觉得格格不入,而是用非常欣赏的目光看待这些事物。这些是非常好的。我们也非常高兴看到有这样的公司为保护传承发展做出努力,为文化发展做出技术支撑,再次感谢蒋总!
  接下来有请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研究院院长肖利华先生为我们分享《数智创新驱动网络媒体发展》。  

肖利华:
肖利华.jpg
  非常高兴与大家分享《数智创新助力媒体行业高质量发展》。我们认为未来的世界是靠数智、算力、算法驱动的世界。
  整个媒体一路的发展过程和ICT技术,包括接下来云技术,都在同步往前发展。媒体最早是报纸,到后面的广播、模拟电视、数字电视等等,包括现在的超级APP,最近火热的“元宇宙”,这里面有很多沉浸式的体验,背后都是我们ICT和云技术和相关变化,从1G、2G、3G、4G到后面的万物互联,包括云,一系列的变化,我觉得技术和媒体其实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因此媒体产业在数字技术发展过程当中会不断创新。总结一下,核心是五个方面,一是计算部分。视频、图片在传输、存储、计算过程中,会有一系列很大的变化。二是数据。在大数据时代,怎样将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高效精准的匹配,会有很大的变化。三是AI(人工智能),生产过程中会大幅度改变媒体。四是端,在云网端一体化、媒体元宇宙的时代,创新一定会加速整个过程。五是安全。安全是底线,必须要守住。  

肖利华:

  接下来分模块逐一解释一下。计算的板块,云上采编、转播,我们除了强调更高、更快、更强之外,还有更智能。为什么?在传统方式下,摄像头基本上只是盯着前面部分,后面的看不到。比如马拉松,几万人在跑,摄像头永远只盯着前面几个。而通过多路信号,你关心哪个,就可以关注哪一个了。2017年,我们成为奥林匹克合作伙伴,提出更高、更强、更智能。在2018年韩国奥运会时,高管全部去了,不是看奥运会,更多是看人家后台怎么样做,那时候有8K,最好的机位是两三个位置。包括采编,现场工作人员减少了27%,面积减少25%。
  接下来可以看一下几个典型的客户,在阿里云技术的支撑下,央视网覆盖全球18亿人次,构建整个数字中台,背后的数据量非常大。大数据时代,不仅是数据量本身大,还是多维时代。消费者如果对内容不感兴趣,就会关掉,因此推荐合适、感兴趣的内容非常重要,否则分分钟没有了。
  再往下面讲,看一下人工智能,简单可以看一个小视频。  

中国经济网:

  播放视频  

肖利华:

  两会期间,两会好声音全网阅读量迅速超过5000万,会议一结束马上就出来了,效果非常好。背后有很多技术,我们达摩院提供整个底层的技术支撑,像里面的智能标签、智能搜索、智能海报,包括里面提到多国语言的同步翻译。还有智能清除。在淘宝层面,商品数有多少?不同的商品,这么多视频怎么处理,10亿级的消费者,千人千面,每个人看东西不太一样,还有这么多直播,因此这背后需要的数据支撑力量是非常的重要,包括智能配音、配乐,以及自动生成。文字输入进去,自动生成完整的视频,自动寻找和文字比较匹配的语音、文字、图片,结合钉钉开会。钉钉有超过5亿多的用户,开会的时候,不同的国家、地区的语言,怎么搞?会议结束,同步的会议记录马上就好了,这需要多个工种不同区域进行协同。底层的技术加上网络协同平台,通过钉钉非常高效的一键,所有板块同步做转发和分享。
  再往下是终端。终端接下来会是新的爆发,我个人觉得比尔盖茨有句话非常经典——我们对未来一到两年的预测总是太过乐观,但是对未来三到五年预测总是太过保守。因此未来对于媒体行业而言,虚拟的全息演播室,虚拟的数字党建馆已经有了,包括沉浸式的观影、沉浸式体育赛事,非常黑科技,可能未来五到十年会成为常态。只要想得到,给一些时间,技术基本上就可以把它变成现实。  

肖利华:

  最后一条非常重要,即安全。因为要行稳致远,底线要守住,即安全。我们的数据、系统需要安全。阿里云全球所有合规资质都有,这是第一。第二,在亚太区的市场份额也是全球第一,在国内更不用说。
  我们还发展了媒体云,ENS的边缘云,包括ZStack超融合,还有飞天企业版。刚刚播放的视频是AI编辑器里面生成,包括后面的媒体大数据库。
  总结一下,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媒体行业的整个健康发展。只有这样,媒体行业才能够行稳致远。再次感谢各位!  

主持人:

  非常感谢肖总!谢谢刚才肖总给我们介绍了很多数字技术在媒体产业当中的应用,这一些说实话,在过去真的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当中,大家录节目还是录像带,现在上云,一部新闻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对从业的前辈来说更加感受深刻。我们作为媒体从业者,一定要保持一颗好奇心、向外求索的心,保持虚心的态度,保证正确内容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尽情享受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新场景,期待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上由阿里云带来的全球转播,再次感谢肖总!
  接下来有请小红书创始人瞿芳,请她来为大家讲一讲小红书是如何坚守价值导向,链接美好生活,欢迎!  

瞿芳:
瞿芳.jpg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我是小红书的瞿芳,今天非常荣幸给大家分享小红书在平台经济发展和平台治理上的观察和思考。
  2013年,8年前,小红书从一本购物攻略起步,经过八年的成长,已经成为广大用户的美好生活指南,不管是毕业旅行去哪里,第一次面试怎么样准备,还是如何给自己和家人做一桌好菜,用户每天在小红书上分享自己的点点滴滴,也在这里发现他们的美好生活。
  平台在成长当中,看到人们越来越向在线化发展,比如说大家可能最近都注意到,现在非常受年轻人追捧和喜爱的新一代国货品牌是伴随着互联网起来,比如说大白兔、百雀羚,在很多朋友心中,大白兔最出名的是糖,但是在小红书上是护手霜、香水。
  很多95后、00后都爱上老北京布鞋,在这些年轻人眼里老北京布鞋和他们的板鞋一样搭。我们看到很多新老品牌百花齐放,包括刚刚过去的国庆,发现露营成为新的生活方式,露营房车变成越来越多人走出家门,去发现大自然美好的方式。迄今为止,在小红书上今年已经超过22万用户分享自己的露营生活,相关笔记超过45万篇。今年国庆节期间,露营笔记的发布量比去年增长了11倍。我们看到人民对新生活的向往,助推了新场景的发展。在这里面既有新的露营装备品牌,也有大量的小微露营服务商,我们看到这样的场景在不断地涌现,其实大家也非常熟悉,现在刚刚进入冰雪季,北京也即将迎来冬奥会,比如说在滑雪的场景里面,大家不仅要寻找去哪里滑雪,找滑雪的装备,在如何用平台经济反哺现在的新业态,我们看到很多新的模式和新场景。  

瞿芳:

  互联网平台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让这份向往映射到现实生活中。最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农村老家创业,因此,许多婚纱摄影、婚庆策划服务开始从城市走向农村,他们中还有一些人回到农村创业,不管是办有机农场,还是乡村旅游,他们在乡村扎根。
  去年下半年,我们公司举办每年的例行活动,在街头听到大家对小红书最重要的期待是“有用”,大家希望在这里看到更多有用的信息。他们对平台的心智是探店,希望通过小红书发现更多线下有趣的生活方式。
  人们对生活经验有需求,希望借助好的经验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这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经常让我被打动。最近看到一个90后山东女孩启动了自己筹备的三年开店计划,评论区里面每天为她加油打气的粉丝,很多都成为这个小小面包店的第一批顾客。如今开业一年多,不仅在当地卖得不错,还可以通过线上销往其他地方。他们已经成为数字化时代推动小店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他们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的模样。这也是小红书平台价值的底色。  

瞿芳:

  随着平台逐步发展,服务越来越多用户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作为一个平台企业的责任之重,尤其是价值导向上。今年以来,小红书认真落实各个专项整治的要求,重点针对医美的“真美行动”等专项行动,对存在违规的内容和账号从严处理,累计处理笔记上万篇,同时还通过加强技术管控水平,提升机审模型拦截能力,拓宽用户举报渠道,加强安全培训的手段,不断提升平台的治理成效。
  今年年初,我们对外发布了社区公约,“真诚分享、友好互动”的社区价值观,这八个字是全公司今年最重要的目标。我们在公司内外进行了宣导,希望告诉社区的每一位参与者,我们在倡导什么样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我们觉得这不仅是一句口号,“真诚分享、友好互动”是核心竞争力。
  今年,我们对炒作炫富、大吃大喝加大打击力度。今年5-10月,累计处罚账号240个,已经把这件事情做到小红书平台的基因和血液里面。
  我们思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想要展示自己的生活无可厚非。我们要留下更好的内容,对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公司除了内容安全部门,还有非常核心的部门是生态部,对于小红书来说,生态部门已经完成了全闭环,我们更觉得生态部是我们未来核心竞争力,是小红书区别于其他平台的差异化所在。  

瞿芳:

  作为一名创业者,在过去的八年,我非常幸运和感恩,小红书伴随数字经济的发展一路成长而来,我们既是数字经济的参与者,也是获益者。作为平台型公司,见证传统业态借助数字化在转型的过程,幸运的陪伴了亿万用户,通往他们心中的美好生活。坚持价值导向,做好平台生态的治理,只有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信息,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环境,才能持续地获得用户的信任。接下来小红书将和各位朋友一起,致力于打造健康、优质、可持续发展的互联网平台,帮助更多人看见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可能性,守护清朗向上的网络空间,为构建和谐网络生态贡献我们自己更多的力量,谢谢各位!  

主持人:

  谢谢瞿总!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以及正在观看直播的很多朋友,好多都是小红书的使用者。我每天都会打开小红书看看有什么好玩的东西,去看一看别人最真实的感受给到自己一些参考,再把自己的实践经验回馈给别人,这是非常奇妙的认可和被认可的过程。小红书不仅带动线下消费,更重要的是传递对于生活的理解和态度,是年轻人积极向上向善的生活观,我们也看到一个更加有责任、有态度的小红书,希望有更多这样构筑美好生活平台造福大众。再次感谢瞿总!
  接下来请出的嘉宾,他的目标是要让更多人感知世界。掌声欢迎柔宇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刘自鸿来为我们分享柔性技术的创新与未来,欢迎!  

刘自鸿:
刘自鸿.jpg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线上的各位朋友们,大家好!今天非常荣幸有机会参加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产业论坛,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柔性技术在相关各个行业的应用,尤其今天想探讨一下在媒体行业,包括和媒体行业的结合点。
  柔性技术本身是非常新的产业,我先大概介绍一下产业的背景。
  我们回头看技术发展的过程,大家可以看到有几个重大的发展节点,尤其是信息时代,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最开始PC的出现改变了工作方式,再到九十年代互联网出现改变了生活方式,再到2007年苹果、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未来是万物互联。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将变得更加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在未来万物互联时代,会有几个基础的领域需要我们非常关注,一是感知,二是计算,三是互联。就像人一样,用眼睛、鼻子、嘴巴感受这个世界,再用大脑去思考、计算,再用手臂去执行。世界也是这样,先感知,再用AI计算,再用5G互联,这是未来的世界。  

刘自鸿:

  现在都知道AI对于计算是平台,5G对于连接是平台,很少人说什么对于感知是平台,我们一直思考这样的事情。在感知世界里面,有很多不同的接受方式,信息显示,视觉是其中最主要的一部分,大概人每天接受70%的信息来自于视觉,媒体朋友对行业非常熟悉,每天接触到很多显示方式,因此我们试图去解决的一个问题即怎么样能让视觉感知变得更加方便和无处不在,因此柔性技术希望能够打破传统显示的物理空间限制,比如说原来的显示大家要做成方方正正、玻璃,能不能做成一个像纸张、布料一样柔性,不受物理空间限制,这是柔宇创立的初衷。
  柔性显示属于人机交互的部分。人机交互的发展过程从上个世纪开始,比如说PC打字机再到鼠标,再到后来的触摸屏,今天看到大部分还是用触摸屏这样的技术,但是有一些节点发生之后,体验感完全不同,比如说在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节点,发现设备做得非常复杂、庞大,人不断适应机器。当今天技术发展到高度微型化、集成化的时候,这些技术产品的设计已经在越来越趋近于人的需求而不是人去满足机器。现在带的东西越来越多,从手表到手机、平板等。买不同的设备,和不同的设备打交道,通过柔性技术可以做更好的规划。比如说将手机和平板甚至将来的电脑融合在一起,大家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自己想要看的大屏。  

刘自鸿:

  这里非常简单的介绍一下柔宇的发展过程。柔宇在做柔性技术,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0-1的技术创新,因为以前没有这样的技术,需要从基础的物理、化学开始,花了多年时间,把基础原型做出来。然后进入到第二个阶段,怎么样把该技术实现大规模量产和产业化,如果没有实现产业化,很多技术只能停留在实验室。我们花了大概三年时间,在深圳建设了全世界第一条生产线,2018年开始投产。在这过程的两三年时间里面,和各行各业的合作伙伴做很多思想的碰撞,把这技术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后面会详细讲一讲。
  新产业的发展归纳起来有三个阶段,0到1的技术创新,1到N的产业化,N到N+的市场化。现在处于第三个阶段。
  2014年当时做出来业界第一个只有0.01毫米的柔性显示屏,视频非常粗糙,没有任何高超的拍摄技巧,在专业媒体朋友看来是很原始的东西,但是对我们团队印象非常深刻,因为当时把这做出来,放到实验室,拍这样的视频传到网上,引起很多关注。最开始时候没有想那么多,新的技术和大家分享一下,没想到引起那么多人的关注。这是网络的力量,快速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认识。
  这样的柔性屏其实经过几年的发展之后,现在已经远远不是当初的原型,已经从大规模量产线上批量生产的大量的柔性显示屏,而且面积可以做到非常大。今天这样的屏幕,它已经从实验室走出来,走入到生活当中,这已经是第三代的蝉翼柔性屏的技术。
  这里面花了很多精力去克服背后技术难点,我们所创造一个新的技术路线,即超低温的非硅技术路线,从基础的材料到器件设计、工艺设备都不一样。全世界做柔性显示屏的只有这两条路线,一条是我们主导的超低温的非硅技术路线,一条是三星主导的多晶硅技术路线。还有在显示寿命方面,有很多优势,现在使用寿命比传统的使用寿命要强很多。另外,当我们应用了新的材料体系之后,把生产工艺做了非常大的优化和精简后,整个设备投资成本和制造成本比多晶硅的成本更有优势。  

刘自鸿: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其他大公司没有用我们技术路线去做产品?传统的显示公司做玻璃显示屏和曲面显示屏用多晶硅,确实投资很大,大家希望把这样传统的技术路线改进,我们当时创业的时候,说得比较通俗一点,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我们可以从全新的技术路线去探索,该技术以前没有人去做,但是我们觉得是有前景,但是非常难,没有任何参考的情况下,要从基础的物理、化学,包括要产线的时候,是白纸,没有参考图给我们参考。每一个技术创新背后,都有大量的付出才能够走出来。
  除了刚才说可以蜷曲的柔性屏之外,还有弹性的柔性屏,大家说你的屏可以卷,是否可以像布料这样抓,现在可以了,真的可以覆盖在一个球面上。之前说的可折叠屏不能做到球面,只是2D。将来在生活当中,包括媒体朋友们用到这样大量的显示屏,会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无处不在。
  这里稍微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个视频,是我们当初怎么样从开始建成这样的生产线,是2016年开始,从荒地开始,160亩在深圳,包括设备要自己去定制。这里头很难的是很多设备之前都没有,我们自己要去设计、开发。另外产线非常新,怎么样的链接可以使得实验室的场景成为可量产的产品,需要很多的时间。大概从2016年到2018年一年半的时间做的工作。差不多接近一千个大的设备,而且很多是真空设备。现在这条生产线一直在大规模的量产当中,该产线还有很大的特点,非常高度的自动化,大家进厂区平时看不到什么人,前面90%以上是自动化,只有后端一些工作才由人去操作,自动化程度非常高。  

中国经济网:

  播放视频  

刘自鸿:

  2018年6月份的时候,这条产线正式点亮投产,我们进入应用阶段,目前在全球大概建立了有三十多个实验室,有四个研发基地,积累了大概三千多项知识产权。我们是技术投入比较大的团队,研发团队占比超过66%。
  我们希望通过柔性技术让人们更好地感知世界,因此现在把这样的技术和各行各业去结合起来。希望通过柔性电子赋能融媒体,所有的表面可以变成交互的屏幕,其实本身一个屏幕是媒体交互入口,比如说像一棵树,原来这棵树是传统的事业,但是每一片树叶变成屏幕,而且可以随风飘动,因此可以做很多宣传、广告、交互。因为不受空间的限制,机舱的曲面角落里面都可以放上这样的柔性屏,还有包括汽车的座椅。
  我们和空客合作在飞机后面的座椅上,把传统的玻璃屏幕变成柔性屏,一是设计感很强,二是减少很多重量。原来的座位的玻璃很重,现在换成柔性屏,非常轻薄,减少燃油、碳排放。还有和中车的合作,应该是今年7月份的时候,磁悬浮列车背后用的是我们柔性屏,它的安全性非常高,也不需要改变座椅的重心,因为比较轻,很好融合到皮革里面。  

刘自鸿:

  智能手机不讲了,大家已经比较熟悉,但是非常骄傲的说一下,其实全球第一款折叠屏手机是柔宇开发出来。2018年的时候,我们第一次把手机、平板弄到折叠屏手机。
  还有比如说家里用的音箱,现在可以变成媒体的交互入口,只要用语音呼唤,可以把网上的这些视频、MTV调出来,在音箱的表面是弧形,可以显示,也可以播放音乐。今天在开会,还是用的传统纸张打印的名牌,如果用柔宇的技术,还可以显示今天开会的议程等等内容,现在有很多会议室在用,变得很数字化、低碳化。
  因为今天是媒体论坛,讲一下和艺术创意媒体相关的内容,这两年在春晚上面播过我们相关的画面,上面用的屏幕都是我们柔性屏,这些在上面,都是可以用无线方式控制,好处是可以很轻很薄,各种形状,可以移动,代替了传统的大的固定屏幕。
  因为时间关系,我略过关于低碳的事情,稍微讲一下,用柔性技术可以带来低碳、双碳方面的帮助,举三个例子,我们现在在研究怎么样用柔性电子来实现给各行各业减少碳排放,一是飞机,因为减重,一辆飞机减了几百公斤的重量。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能够减少碳排放一千多万吨,蛮有价值,一个燃油单程减少两吨,减少电子废弃物的产生,可以进一步减少碳排放。如果1%的企业在用柔性技术代替纸张,一年能减少一百多万吨的树木使用量。  

刘自鸿:

  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把碳效率到2030年提升一倍,通过柔性技术赋能各行各业,一起来协作建设绿色的柔性星球。谢谢大家!  

主持人:
圆桌_副本5.jpg
  谢谢刘总!今天刘总准备的内容非常的丰富,我们也希望未来能够继续有机会请刘总给我们介绍柔性技术!刚才刘总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柔性的世界,柔性+后面将是无限的想象力,我们都知道,现在外部世界有很多不确定性,对抗这些不确定性,唯有靠我们中国产业链自身的强大韧性。我们一起展望由柔性技术推动的超强人机互动的到来。再次感谢刘总,也感谢以上分享嘉宾,可以说内容非常丰满,给我们打开了全新的视野。
  今天除了有各位嘉宾非常精彩的主旨演讲,还为大家准备了一场圆桌对话,可以更加充分来讨论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的未来。各位嘉宾会围绕“守正创新、有序发展” 这个主题来探讨未来中国网络媒体产业的发展。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参加圆桌对话的嘉宾,他们是: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任天阳先生
  人民网党委委员、监事会主席、研究院院长 唐维红女士
  影谱科技董事长 姬晓晨女士
  二更创始人兼视然集团CEO 丁丰先生
  同时我们还邀请了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赖凯声先生为我们担任嘉宾主持,接下来非常欢迎赖教授以及各位对话嘉宾到台前来,为我们进行接下来的圆桌对话,欢迎各位!接下来把时间交给赖教授。  

赖凯声:
赖.jpg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以及现场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今天主办方邀请我来担任下午的圆桌对话的环节主持人,我是来自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赖凯声,现在就职于网络与新媒体系,近年来关注像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网络谣言等互联网相关的研究,非常荣幸和来自业界的四位大咖畅谈网络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问题。
  首先隆重介绍一下今天参与圆桌对话强大的嘉宾阵容,来自人民网的党委委员、监事会主席、人民网研究院院长唐维红女士,来自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任天阳先生;也有来自技术企业的代表,有深耕AI影像技术的独角兽企业影谱科技创始人姬晓晨女士;还有应该算是由传统媒体人成功转型新媒体人,现在也是我们国内知名的原创短视频内容平台二更创始人、视然集团CEO丁丰,首先感谢大家来参加对话环节。  

赖凯声:

  今天下午的主题是守正创新,有序发展,凝练成两个关键词即创新和秩序。上半场嘉宾的主旨演讲更多的是从产业的发展、技术变革等等这些相对宏观趋势的角度给我们做了精彩的分享,接下来我们对话环节,希望更多从如何促进和保障网络媒体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角度,能够怎么样去落地,怎么样能够促进它更好的发展,这是我们下午希望大家能够一起来交流,在技术赋能网络媒体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过程当中,有哪些创新实践的经验以及相关的思考,希望对网络媒体的发展有所启发。
  接下来我们进入今天要讨论的第一个关键词即创新,引出第一个讨论的议题,在技术赋能网络媒体产业发展的过程当中,有哪些是我们今天在座的四位嘉宾想分享的创新实践案例,接下来邀请四位嘉宾分别用大概6分钟时间,先介绍各自的经验,接下来留出的时间会再针对大家分享的经验展开一些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首先据我所知,人民网其实在很早开始已经布局了内容科技战略,我了解在昨天,唐总也是代表人民网发布了最新的2021年内容科技年度报告,我想先请唐总给我们分享关于技术赋能创新实践这方面的实践,有请!  

唐维红:
唐_副本.jpg
  谢谢主持人,也谢谢主办方的邀请,很高兴参加产业论坛,刚才在下面认真聆听上面的嘉宾分享,刚才说关键词技术,产业论坛其实很多技术也无处不在,刚才很多嘉宾的分享也有新技术的展望和应用,我们充满期待。
  在媒体从业那么多年,越来越感觉到技术对内容的助力和引领作用,因此刚才就像主持人所说,人民网定位现在是内容科技产业,因为现在内容科技是越来越融合在一起。内容离不开技术的支撑,无论从采集、制作、播放、反馈,整个产业链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撑。新的技术其实也在引领新的一些内容更好的服务老百姓的需求,因此内容科技是融合在一起,我们定位是内容科技产业,未来的“十四五”规划也是紧紧围绕这个。
  参加此次论坛,我们主办的第一个论坛也叫技术论坛,昨天在那上面,大家围绕媒体融合的四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也分享了实验室成立以来的新成果、新理念。要说案例分享,我今天可能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两个案例,正好在我们展台也都有展示,一是“领导留言板”,二是“红色云展厅”,大家知道今年是建党百年,各地都会宣传党史教育,我们“红色云展厅”项目是人民网和中国传媒大学,还有奇安信,三家把各地的红色资源上云,具体来说,现在已经在云上有一百个红色展馆,还有数十家的电台、电视台参与这方面的制作,包括今天的展示,昨天也进行上云,因此大家感兴趣可以在那展示。通过该技术的支撑,让资源打通,大家除了线下可以去红色旅游地、红色展览馆去打卡、浏览,还可以在线上云端观看、受教育。
  因此通过技术让红色资源、历史资源活了起来,也让红色教育活起来,这是一个尝试,而且这在不断丰富,欢迎各地有红色资源,还有技术力量的参与进来,这是一个项目。  

唐维红:

  第二个在展厅展示的是“领导留言板”。这是2006年人民网创办的一个沟通领导和网民的桥梁,即网民有什么难办、办不了的事情可以通过留言板上传,找领导来重视,通过工作流程办下来。现在保留的最基本留言板,其实随着技术的支撑,现在无论是收集、办理整个流程,通过技术改造,已经几代更迭,因此整个留言板的后台有大数据在支撑,通过数据挖掘、分析、研判,很好地提升办理效率、效能。现在留言板从2006年开始,人民网收到网友留言一共350万件,各级政府领导办理、回复的已经达到300万件。今年是建党百年,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活动是“我为群众办实事”,因此各地很多地方也通过留言板的板块,在为大家解决急难险愁的事情。我们粗略计算一下,到10月份,通过该留言板,各级党委政府“我为群众办实事”已经达到了60万件。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技术的引领,该板块能够发挥更多、更强、更好的作用,架起群众和党委的连心桥,也让该问题解决在网上、源头,谢谢!  

赖凯声:

  谢谢唐总给我们介绍人民网最近做的一些工作,尤其像我所知领导留言板的特色的功能,感谢唐总分享。
  据我所知,南方财经近些年作为主流的财经媒体,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和案例,因此接下来有请任总给我们介绍相关的经验。  

任天阳:
任_副本.jpg
  谢谢!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是一个新成立的媒体集团,刚刚度过五周岁的生日,也是中国第一家中央批准的全媒体集团。谈到技术,在媒体融合转型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过去15年,中国媒体融合转型一直追赶技术。没有技术,媒体融合无法进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全媒体“四全”(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其中包含技术。媒体融合转型,内容是根本,技术是支撑,管理是保障。因此在媒体融合转型当中,技术是不容回避,也是必须要补的短板。
  南财成立的时间短,但是对技术的重视和投入,一开始就比较重视,像整个集团大概接近100人的技术人员,除了传统的编辑记者,现在有首席技术官、数据工程师,他们的工作方式和编辑记者已经是编成一个组,在组织架构上,甚至包括各级的领导班子里面都有技术人员参与,这是一个变化。  

任天阳:

  说到技术支撑媒体融合转型的案例,主要讲三个:
  第一个,我们全媒体管理平台是自主研发。我们通过自主研发的全媒体管理平台,实现了报纸、电视、电台,还有其他资源的融合,现在在全媒体管理平台上可以一次生成、多次播发,这已经在我们这里实现。刚刚几位行业的领袖所讲,在南方全媒体管理平台里面,智能标签已经实现,还有机器学习、智能识别系统。
  第二个,技术赋能对我们在渠道的创新,我们客户端,还有融媒体产品的生产上提供支撑。我们21财经APP刚刚进行8.0版本的迭代,这里面也有很多技术赋能,比如说沉浸式直播、沉浸式视频,还有我们里边算法对用户的定向精准的分发,在我们财经客户端里面也已经实现了。
  第三个,对我们来讲比较重要的是南方财经大湾区数据中心,因为作为一家财经媒体,未来除了我们做好报道、经济舆论引导,其实很大程度上,我们要占领财经数据的制高点和话语权,用数据作为战略资源,现在已经成为国际各大财经媒体争夺的焦点,包括我们所在的粤港澳大湾区,国内国际各大财经媒体争相进入,所以财经数据某种程度上是作为财经媒体话语权的一种体现方式。  

任天阳:

  我们组建的南方财经大湾区数据中心目前大概接近80人,已经推出五个产品,比如说理财通,主要是关于银行理财产品的评价系统,现在已经覆盖了400家银行,它的理财产品大概有17万只。目前该产品有两百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在用。该产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技术赋能,包括机器的深度学习。我们还有一个是通过爬虫系统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关键字段进行抽取,它有图像识别技术在里面。
  另外一个,我们还推出资讯通产品,每天写一千条稿。刚刚行业大咖在演讲说现在以秒计,我们现在做不到以秒计,我们做到以分钟计,一分钟可以发大概一千条稿,这一千条稿里面,有五百条是机器人写,有一百多条是记者编辑写,还有是编辑进行整合,技术赋能我们,你打开21财经APP里面,其中有一个南财快讯72小时,每天一千条的写作从这儿来。当然也包括接下来还要推出的一些财经数据的产品,包括地方债务系统、宏观经济预警,宏观经济预警对技术的要求更高。
  因此总体来讲,在媒体融合转型过程当中,尤其是财经媒体在基于媒体、超越媒体的过程当中,技术是我们必须要加强的,谢谢!  

赖凯声:

  谢谢任总,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点,刚才任总提到南财是基于媒体又要超越媒体的定位,我感觉刚才讲到技术赋能既体现在对传统媒体业务的生产、传播、分发的领域里面,同时又体现在刚才讲到的大湾区数据中心拓展和战略规划,对数据中心非常感兴趣,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机会请任总给我们分享关于数据中心后续的技术赋能方面的经典案例,再次感谢任总的分享。
  刚才任总提到一点,对于银行数据有一些像影像数据的分析,刚才前面的嘉宾也有分享到未来我们都知道网络内容的视频化非常重要的大趋势,海量视频的内容的生产,以及数据的分析挖掘,可能对我们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在这一块,影像技术这块可能会对我们非常重要讨论的话题,接下来我们有请姬总,影谱科技是作为AR影像的企业,如何技术赋能这些实践?  

姬晓晨:
姬_副本.jpg
  感谢主持人,刚刚唐总和任总非常重视技术,而且作为中国网络媒体的领军企业,以及在其中的领军人物,都把技术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确实我们也看到作为相应的一些新技术的代表,开始影响各个业态。以我们的网络媒体作为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应用场景来讲,它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网络媒体并不是传统上面大家上一代去认定的媒体,它有更加丰富的内涵,以及更加具有延展性的外延。今天下午论坛中好几位嘉宾,无论是从信息保护的逻辑,还是引领美好生活,还是一些载体的逻辑,其实都代表着网络媒体的一些触角和更多的一些外延,当然今天还有基因工程、生命科学等等,你可以看到网络媒体代表着成为人类信息载体的这样一个获取的必经且最重要的渠道之一。在此过程中,广义的技术去赋能一些网络媒体,可能是一些采集、分发、录入、生产、监管、审核、上下架,以及推广等等环节,现在和中国的网络媒体一起,技术也是和网络媒体一起升级,形成更紧密的关系去影响大家整个的一些全部信息的输入。
  今天刘自鸿总也有说到已经有70%的信息获取来自于视觉,视觉更大头是来自于视频化或者是信息的可视化,我们的网络媒体也正在充当着其中最重要以及最坚实的桥梁。在此过程中,技术和相应的桥梁结合在一起,我们最早实现了大数据化、信息化,形成了服务的结构化,又将服务的结构化之后,形成了大量的内容自动化生产。内容自动化生产也是影谱科技这么多年在行业里垂直和深耕领域。  

姬晓晨:

  在此过程中,典型的代表案例是帮助两会代表委员实现全息履职。以前大家拿一份纸来做报告,或者是呈现一段视频,现在在向大众讲述和向网络渠道讲述的过程中,不仅产生交互,还产生了各式各样的一些实时视觉增强。他在讲一些非常专有的技术名词,边上用最好的方式帮他增强和展示出来;他在讲一些和用户息息相关的信息时,可以和用户进行实时交互。因此在此过程中,不仅实现了我们更好的一些新闻媒体内容的触达,以及网络媒体内容的触达,并且将它变得更加多元化、数字化、智能化、交互式、沉浸式,来完成整个和大众的信息可视化的传导。
  同时,我们很有代表性的是完成了两会领导观点更好地大众化传播,帮助青少年一代更加理解我国未来的发展,以及我国强大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些法律法规、价值观、意识形态、相应观点的输出,和大众、青少年形成了更加紧密的联系。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因此,我们也帮助贵州进行了相应一些蜡染技术、绣娘刺绣技术社会化的传播,用领先的自动化的AI的技术把它可以重现在大家面前,并且就像大家可以看到一样,可以进行相应的交互,把非常多的网络媒体正在触达到的方方面面的,不仅仅是围绕着我们生活、信息传播,以及今天下午也讲到购物、消费,其实都是在于我们网络媒体信息触达后的引导,我们也将这样的文化自信和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带到大众面前,以及代表中国文化自信走出去。  

赖凯声:

  谢谢姬总从技术的角度,尤其是从影像视觉的角度给我们讲了技术赋能生产或者相关产业化的项目和经验。接下来我们想谈的话题是,新媒体时代,内容为王的原则仍然成立。丁总的二更和视然集团是以短视频内容服务商,相信在技术赋能内容生产方面,肯定有很多经典的案例给我们分享,接下来有请丁总。  

丁丰:
丁_副本.jpg
  谢谢主持人!谢谢前面几位老师。过去二更是个内容公司,从自媒体发展起来的,但是在2019年,整个集团算是从一个纯内容公司朝着技术+内容公司转型。前面几位老师讲的,包括下午讲到,技术已经成为去解构内容或者帮助内容更快地生成和传播的手段,对于我们的转型,最早几年创业依靠过往的内容经验,但是到2019年发现技术已经不能忽视,如果企业不能正视技术的存在,还是想用传统的生产方式,是不行的。因此我们花了差不多两年多时间,摸索怎么样让内容更高效生产,这和刚才姬总讲的用AI的技术生产,完全是另外的逻辑。
  我们做几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我们当初通过自媒体的发展速度,一年生产大量的精品原创短视频,也投入大量的资金,这方面其实靠人工。想怎么样用技术让内容生产更高效,除了AI或者自动化之外,至少从现有还是需要靠人去讲故事的基于场景的内容采集、编辑、生产的过程当中,我们想,在5G时代到来的时候,是否可以用5G的技术让内容创作在云端,这是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或者第一个思考。  

丁丰:

  因此2019年开始我们做内容生产的SaaS,把全部的产能集中到云端,基于云端的协作共享。做了一段时间发现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因为该行业内容这件事情或者我们因为一直在服务B端,生产一条精品原创内容的时候,客户需求非常多元,今天的项目,可能三天后,老板拍板又换一个项目。我们发现在非标的场景当中想做成一个更高效,可以让用户能直接在平台上采购的内容,其实需要标准化。但是内容标准化这件事情,特别是服务B端这件事情上很难。
  因此我们在2020年5月份,找了很小的切口,切一个本地生活的餐饮场景。因为餐饮场景里面的需求比较统一,看到视频希望到店来吃或者网购,我们开始利用它的统一性,解构了单一场景影像化的各种分发需要的需求,比如说在抖音、B站、视频号的场景当中,它需要什么样的竖屏、横屏,是否需要人设,是否需要到店来吃,还是可以外卖等等,基于各种维度,我们进行了产品的解构。因此在去年年底,上线了一个更火APP平台。  

丁丰:

  经过一年左右的测试以后,发现基于这样先把内容标准化产品做出来,让用户在平台进行采购,明码标价,用滴滴拍摄服务的方式到店去服务。在这过程当中,你去教育市场的成本挺高,通过一年多的时间,建立了一套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行业第一个用公式化用工的模式,把内容生产的环节从影像的创意脚本开始数字化,一直到生产数字化、拍摄数字化、云端剪辑数字化,最后环节可能到姬总那里,到她云端库里,哪一天真的能做自动化。这也是过往两年思考或者尝试的方面。
  另外一点,我们也看到随着这几年的短视频的兴起,其实B端需求在视频方面,确实产生大量的新需求,以前一条PPC广告在央视投一年,但是基本上现在只有三小时,你在分发平台上架以后,可能就没有了。因此B端的客户,特别是大品牌客户会想以前花几十万、几百万的一条PPC,现在是否可以更便宜一点,几千块、几万块,因为它生命周期那么短。看到大量的基于B端高品质的,但是同时低客单价的需求,在整个市场的趋势非常明显,我们基于B端行业性的需求,从餐饮行业生活,一直到服饰、快消,甚至现在可以帮助很多的SaaS平台利用我们产品的模式、模型,帮他们形成数字化的脚本,同时用系统化的生产来服务。
  因此经过这两年,我们从一个传统的内容公司,利用了技术、互联网5G传输,尝试着想朝一家科技公司转型,谢谢!  

赖凯声:

  谢谢!刚才谈了关于技术赋能创新的案例,我个人的感受,整个对话环节就是要干货,我们特别强调的是,对我们未来的技术赋能的实践工作有所启发,像刚才丁总的发言当中,我关注到几个点,比如说第一个,为什么选择餐饮行业,其实在实践经验当中积累发现标准化的特性比较适合我们去做这样一个工作,这对于我们在座的各位嘉宾,对整个对话环节,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行业实践经验。
  刚才丁总分享的技术赋能生产,和纯技术的AI影像技术不同,但是在产业链是不同的端。刚才经过这样的分享,接下来希望帮助大家再进一步向四位嘉宾挖掘一些干货。我们想问一下四位,我们在刚才介绍这么多成功的案例背后,做的工作当中可能存在哪些难点?或者说像刚才丁总讲到餐饮行业有这样的特性需要挖掘,类似这样的工作点做深入交流和讨论。我觉得刚才分享的案例其实数量是非常多,接下来想看看在这过程当中,有哪些已经作为这四家企业探索过的案例当中,总结出来有哪些点有哪些难点、重点,或者有哪些经验,这是今天特别想要听到的内容。  

姬晓晨:

  我来分享一下,关于技术向网络媒体渗透,加大技术的渗透率,同时网络媒体也向技术去做联动这样一个过程。我们都认为共生互联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经验或者是很重要的难点,在我们刚刚分享的从网络媒体工作链条或者产业链条,从技术的产业链条你可以看到,它也有非常多的多样性和延伸性,是大家不可控。以仅仅在网络媒体上看到的交互性为例,可能对应着非常多的物理文件的格式,以及物理文件的存储、打开、读取等等。大家可能在十几年前,打开很多视频还不能兼容,后面开始有各式各样的播放器、设备,很多在早年间,打开很大的视频都是要等待,大家也知道早期的新闻工作者打开很多专业的影像素材库很慢,以及编辑汇编很难。怎么样兼容所有的物理文件、物理载体和格式,同时兼容所有的互联网端的技术相应的一些通信协议,以及技术的工作流,服务器、浏览器,还是其他的等等,现在国家正在不停地制定标准,又不停地有新的技术通讯方式、传输方式、传输格式等等在里面。这样不仅仅我们兼容所有的格式和所有的技术交互方式,同时还有所有的媒体平台。我们像唐总和任总他们的媒体集团都有各式各样的,早期可能有纸媒,后面有网络端、手机端、直播端,各式各样包括传统的广电系统、报业媒体系统等等,一直在推陈出新。以及现在还有各式各样硬件的交互端、一体机终端、大屏,我们都讲早期有屏到无屏,后来讲小屏到大屏,现在讲多屏到跨屏,最后讲有屏到无屏。柔宇科技讲到的,还有任总讲到的全息,这是人类信息载体太丰富了,通过网络媒体可以触达的东西太多了。在这里全平台的兼容或者技术的覆盖很重要,当然到最后,我们全终端也是很重要。现在每个人拿手机能够解决所有的事情,从早期这样的手机、照相机、摄像机,后面有AR、VR、手持设备、可穿戴设备、可移动设备等,技术的赋能要将在所有的这种物理文件的格式和试图打通所有的技术流程和传输,以及在所有的平台和媒体上,以及最后在物理的这种端上的处理,把这些做到全面的兼容,其实是任何一个技术公司在做很重大项目中一定要考虑的很重要的难点所在。  

赖凯声:

  谢谢姬总,从技术实现的角度给我们指出这样工作的难点,我相信对网络媒体产业来说,如果想要从技术方面进行突破,这也是关注的问题点。  

唐维红:

  刚才包括任总也在说,其实媒体融合技术是支撑,内容是根本,就像我刚才分享的案例,领导留言板一样,技术是帮我们提供效能,无论是最新的技术应用在上面,但最终留言板还是要办事、办成事,网友上传很方便,留言回复很方便,但是最后事情有没有办成,这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专门的团队是群众工作部,今年成立的,以前也有,今年是更加强的力量,投入更大的力量是在后台,因为网友有很多问题提给各地、各部门,包括现在有部委,部委接到问题后怎么办,这是难点。从2006年到现在这么多年,推动了各地形成了领导留言办理机制,很多公务员在留言的背后,在形成了一套办理机制,他收到留言怎么办,成为他考核的办法,因此这个机制是我们投入很大的力量,而且才有那么高的办复率和回复率,老百姓真正受益。
  由此想到我们党报党网是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这可能是我们优势所在,也是应该下大力气做大,因此对技术保持一种敏感,跟着技术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但最核心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把自己优势做大,真正让老百姓受益,事业有所发展,这是我的体会。  

赖凯声:

  谢谢唐总,之前看到很多人分享成功案例,看到都是展现出来的结果,实际上背后还有一个像刚才唐总强调的有一个支撑的机制非常关键,没有支撑的机制,前面技术的呈现出来的内容无法去高效运转,感觉对我们非常大的启发。我们看看其他嘉宾有没有补充?  

任天阳:

  我大概提两点体会,传统媒体在融合转型当中,技术如何赋能,其实非常难。
  第一个难点,思维方式不同。传统媒体基本上是文人,文人比较多,其实是一个文化和技术公司,甚至包括现在互联网公司的工程师文化,在思维方式上有很大差距。难点应该在于媒体融合转型或者融媒体产品的生产,应该是技术+创意、技术+思想、技术+艺术。技术人员和采编人员如何协同起来,单一的技术人员也不能解决媒体所有的问题,单一的传统媒体人员更不能解决媒体自身发展问题,如何把两者非常好的融合起来。
  比如说一个新的融媒体产品H5,一个动画或者动漫产品,先有创意,然后有技术的生产,再有传播,就像抖音的13秒一样,先要有一个模版,该模版技术的能力很强,再有内容创作者的生产,这在传统媒体里面有一定的难度。做得比较好都是结合比较好,做得不好,要么一方比较弱,要么另一方也不行。
  第二个难点,人才。因为传统媒体不具备技术的基因,尤其是互联网基因,像我们做财经数据要从头建起,人才培养、人才吸纳能力,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因为互联网平台本身技术人才的薪酬非常高,传统媒体要把很优秀的技术人才吸纳进来,要付出很高的代价,但是事实上做不到,因此对我们来讲,技术人才的团队建设是一个难点。  

赖凯声:
谢谢!丁总有没有补充?  

丁丰:

  其实我刚刚可能针对我们企业服务,在企业服务过程中,发现现在很多的企业特别是大品牌,他们在互联网媒体做传播的时候,刚刚提到,因为整个算法的成熟以后,所有的用户标签化以后,其实在做多样性内容当中碰到很大的问题。最近我们密集在接触一些快消品牌时候,几乎痛点都是说怎么样可以让原来可能各个部门的内容形成一套体系,比如说他们电商部,比如说渠道,线上线下原来不打通,比如说市场,比如说企业文化、培训等等,因此其实对我们来说,会看到整个企业随着企业媒体化,企业自己要建立一套内容体系,随着体系要建立一套数字化,基于视频的物料、视频存储、检索、标签,因此经常看到大企业自己建这套内容中台。
  我从传统媒体出来的时候,确实觉得当大的企业开始重视内容,把内容作为它一个除了产品、市场、营销、品牌,另外很重要模块的时候,也可能是整个行业要到了可以迭代的时候,基于原来的广告、媒介、制作,还有我们分发平台,包括传统媒体,因为某种意义上,大量是靠广告、广告主,核心还是广告以客户为中心的思考,他们需求发生改变,原因是消费者已经时间碎片化或者信息碎片化的时候,他们也希望不可能让以前生产内容的方式再生产或者以前的广告公司给他做的物料来传递。企业要自己建立内容体系、完整运营体系,其实是很无力,对于品牌来说,没有那么好,就像刚刚任总说,媒体缺技术人才,但企业是缺内容人才、媒体人。
  这里面碰到怎么样在未来的整个大的互联网网络兴起的时代,怎么样可以引导、用产业的政策或者说能不能用一种更好的机制让更多的像把人民网、全媒体,包括AR的技术再通过内容生产打通闭环,为其提供服务,这是我的思考,谢谢!  

赖凯声:

  谢谢!几位嘉宾刚才给我们再深度分析成功案例背后的难点,总结起来,我个人的体会,要做技术赋能网络媒体创新,对资源的需求很高,需要打通各种资源,包括技术、人才,同时又对很多协调机制的问题,怎么样去落地,怎么样不同工种之间的协调等等,这些机制方面的建设也是一些挑战。今天对话环节,既能看到一些成功的案例,同时还能知道背后相关的经验或者说工作的难点。
  在我们今天开始讨论环节之前,也做了一个小规模的调查,想知道大家对对话环节希望探讨什么样的问题,调查结果发现对于技术赋能网络媒体创新实践的话题,大家关注程度是所有备选题目的榜首,可见大家对该话题非常期待,今天通过4位嘉宾给我们深入分享,我相信大家和我感受一样,感觉收获满满,而且受益匪浅。
  接下来因为时间关系,要进入论坛第二个关键词即秩序,顾名思义,论坛第二个问题即怎么样去实现健康有序发展,第二个要讨论议题,在网络媒体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看待发展和安全之间的关系,如何做到守正创新的同时,又能够实现有序发展,接下来请各位嘉宾用2-4分钟简短时间快速陈述各自的观点,先有请唐总。  

唐维红:

  抛砖引玉。安全发展其实就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两轮,互动促进、互相支撑,大家肯定有共识。现在讲的大安全观念,国家安全还有内容安全、政治安全,很多方面,经济安全是大概念,具体到媒体这一块,可能内容安全压力更大一些。
  不知道是否有注意到,昨天发布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人民中科发布新的搜索工具叫白泽,是跨模态的视频搜索工具,那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内容风控的新产品,昨天刚刚发布,为什么叫白泽?大家知道白泽是古代的神兽,通万物之情,晓万物之貌,等于是所有的妖魔鬼怪,它都能了解它的形状,还能了解它的招数,然后还能识破,因此我们说它是抓妖神兽,因此用这个命名。
  这搜索引擎是基于视频,但是跨模态,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搜视频,也可以通过语义什么这种跨模态的搜索,通过语义可以解决新闻的溯源问题,可以防止假新闻,还有安全、版权保护,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因此这一块内容的安全还需要很多技术的支撑,但是安全和发展是大家必须同步强调,这是我的一个基本观点,谢谢!  

赖凯声:

  有请任总。  

任天阳:

  发展和安全的确现在高度关注,毕竟是网络媒体,包括数据的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安全,安全包括国家的政治安全、文化安全,还有作为媒体的意识形态安全,在媒体转型当中,这些已经纳入到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框架里面,赋予网络媒体,应该说更重的社会责任。
  在发展和安全当中,肯定是互为支撑。守正才能创新,没有守正,创新是无从谈起,因此这里边我觉得一是政治安全、导向安全,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价值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包括其他泛媒体,都存在意识形态安全的这方面。
  另外一个,可能是法治环境。法治环境的建设对我们来讲是确保安全很重要的一环,网络媒体假如没有法治环境,一个好的环境,其实没办法进行发展。
  还有一个,可能是立破并举,在发展和安全当中,一方面尊重新媒体规律,移动传播规律,也要发展,没有发展的安全没有意义,什么都不做,未必是安全,要尊重规律,怎么样掌握、利用规律,把网络媒体做大做强。  

赖凯声:

  谢谢任总,接下来请姬总!  

姬晓晨:

  我们网络媒体现在已经几乎全覆盖,2020年的数据达到9.89亿,以及超过70.4%,这么大的规模性安全事件非常重要。任何基于群体或者大规模时第一个安全性一定是防范为主,因为会在第一关口形成最小的筛子,把它先完成最基础的安全保障,当然首要的还是整个安全防范以及相应的一些安全的制度、技术标准,以及相应的管理标准。
  其次,在这之后,这么多的网络信息内容的情况之下,我们该怎么样进行其中的一些筛查、筛选、数字化的清洗、存储、留存,以及验证也是很重要的工作,并且在此过程中,也引发了一些比如说数据安全的隐私问题,包括之前大家也有一些基于相应的隐私保护的讨论等等,都是未来监管部门着力去进行的监管的方向。
  在此,我们更需要除了前面几位老师讲的之外,我们后面也需要做更好的绿色的共治,因为现在我们不仅仅是数字中国,我们更要做到绿色低碳,在双碳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怎么样用技术的手段去将我们原来的更多的产业链的损耗去掉,去加速整体的效率,以及做到数字化、智能化的过程中,同时做到绿色化的环保低碳的行为,也是未来我们在安全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围绕这一些我们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整个未来技术和网络安全基于安全情况下的未来稳健的共生发展。  

丁丰:

  我还是在服务B端的角度谈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因为现在大量帮企业做咨询,做内容资讯,非常重要谈到一个价值观、初心,其实我们见到大企业能做到那么大,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昨天在一家企业33年,企业老板一定是非常笃定想做好一家企业,价值观在未来的内容生产过程当中,包括昨天提到非遗等与他品牌结合非常好,我们提倡一家品牌企业要做好内容,首先价值观非常重要,那就是守正。
  第二个,我们这个行业以前大量的内容其实是版权问题,这也是很重要的安全问题。很多企业主可能为了便宜、快,或者版权意识弱,缺乏对版权的真正体系化管理,因此我们提供整体版权的素材、音乐、数字资产库的服务,背后看到很多企业从原来开始教育市场,让他用会很抵触,现在看好像不用不行,甚至我们提倡他们整个办公软件体系,包括剪辑软件的正版化。像我们公司很早以前就用,大家知道你公司做内容,因此我们每年要花几百万买软件,很多这种公司,包括企业自己购买电脑的时候缺乏这种意识,整个从内容生产环节当中,我们帮助企业做安全方面意识的提升。  

赖凯声:

  谢谢丁总!刚才四位嘉宾都针对发展与安全的关系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尤其有些嘉宾还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了一些具体工作。重点是,要在做好技术赋能创新的过程当中,在快速推进网络媒体发展的过程当中,还要做好反思,在这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像虚假信息、版权问题等等安全行为的问题,这是保障我们产业能够健康有序发展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
  在刚才嘉宾的发言当中,其实大家都在不同程度上谈到了我们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要强化法制建设等等这样的宏观机制的工作和思考,另外也有一些嘉宾是结合我们在服务的过程当中,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具体的工作举措,包括像人民网在内容风控方面的工作,还有像刚才丁总介绍的服务B端的经验当中,我们都有一些具体工作的举措。  

赖凯声:

  在这里面,我补充一点,在网络媒体产业的健康发展当中,我认为不仅需要我们政府部门、内容方、技术方等等机构力量的工作和努力,更离不开广大公众和社会组织的支持、配合和努力,比如说从我们学术界关于像网络谣言、虚假信息治理来看,如果能够提升公众层面,提升大家的媒介素养,引导公众能够健康理性的进行内容消费或者信息消费,这可能是支撑或者保障我们网络媒体产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之一。我个人认为,在我们这样一个产业健康发展的过程当中,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包括其实结合我个人关于网络谣言的研究来看,目前学术界有一种治理方面的思考,对于谣言信息,为什么人们相信虚假或者有害信息?他们可以参考免疫学,即打疫苗,生物免疫的角度,学术界提出信息免疫的概念,其实对于信息的防范也是可以做一些像信息免疫的工作,我觉得也是需要我们来自社会各界的共同的努力。
  总而言之,我认为我们的网络媒体的健康发展,守正创新,有序发展需要充分的去挖掘社会多元力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多元治理格局,建立支撑产业健康发展的良性生态。 再次感谢我们今天的四位嘉宾的精彩发言,我们今天的圆桌对话环节到此结束,谢谢!  

主持人:

  非常感谢赖教授,也感谢各位嘉宾嘉宾,请移步就座休息!
  今天我们非常感谢赖教授以及各位对话嘉宾针对中国网络媒体发展如何守正创新、有序发展建言献策提供的一些思考。我们希望媒体产业能够和各界一起融合发展,共同来为社会进步,为人民福祉,贡献着自己的那份力量。2021年还有不到几十天的时间,就走完这一年的历程,这一年当中依旧是充满着各种变化,但唯一不变的就是我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初心的坚守,以及勇往直前的决心。相信在内容、技术、责任、产业的共同加持下,中国网络媒体发展一定能够在变局中开新局,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2021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产业论坛到这里就圆满结束了。感谢各位的支持和参与,我们明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