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畅通“大循环”“双循环” 推动高质量发展——专家热议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0年10月16日 21:1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 题:畅通“大循环”“双循环” 推动高质量发展——专家热议构建新发展格局

  新华社记者刘红霞、魏梦佳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近来备受关注。如何准确认识新发展格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如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10日举行研讨会,多名专家学者就此分享观点。

  “理解新发展格局,千万不要把它看成短期的、特别是国际情况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来了以后的一个应急之举。”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说,它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目标的历史要求,我国需要以新发展格局重塑经济新优势。

  在他看来,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创新驱动、创新引领,实质在于均衡发展,战略基点在于扩大内需,战略方向在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支撑在于以“一带一路”引领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突破在于打造区域性的新增长极和开放新高地,战略目标在于全面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内循环、双循环’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更深层次改革开放的必由之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认为,未来我国需要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加大对企业扶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扩大民众消费等综合措施,消除痛点、补齐短板,更好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看来,理解新发展格局要紧紧抓住“循环”这个关键点。他认为,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畅通经济循环,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化市场体系;应加快完善科技和产业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只有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才能更好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效果。”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晓说,面向未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要求由“门槛式”开放转向“规则式”开放,要着力增强我国在区域经济市场规则的兼容性,更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副校长林桂军认为,要在开放大国的视角下审视“大循环”“双循环”,同时要建立系统的全球价值链风险防控体系,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化解等。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辉认为,过去我国更加依托外需,随着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我国逐渐转向内需驱动。下一步,要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流通体系,把生产和消费更好结合起来,以强大生产能力支撑国内巨大市场需求,以国内市场体量反哺生产转型升级。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认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必须促进“大循环”“双循环”良性互动,弹好经济内外均衡协调发展的“钢琴”。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后疫情时代,我国仍需保持一定的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释放制度红利,着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构建更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