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各位好,这里是中国经济网2018两会特别节目,我是主持人龙煦霏。今天我们将要探讨的话题是做大做响中国医药品牌,首先介绍一下今天我们演播室请到的嘉宾,坐我旁边的这一位是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欢迎耿代表。  

耿福能:

  大家好!  

主持人:

  欢迎您,耿代表今年是第二年来中国经济网演播室了,非常欢迎您。我们知道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要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我们都知道中医药是我们国家的瑰宝,同时也是解决我们老百姓有身体上,包括调理方面的需求,可以说是刚需,那么您觉得中医药在传承与发展方面现在做得怎么样?您怎么评价这个话题?  

耿福能:

  确实,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建设健康中国,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我们的中医药是通向古代文明的一把钥匙,所以中医药在我们中华民族繁衍过程当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在中医药传承做得不太好,为什么呢?因为人们对于中医药的定义可能有很多不知道,没有理清楚什么是中医药,因此导致我们在传承过程当中、发展过程当中存在许多的问题。
  主持人,我问你什么是中医药,你一定答不上来。  

主持人:

  一下子会出现几秒的空白。  

耿福能:

  对,中医药是中国人的医药、中华民族的中医药,如果我们仔细梳理中医药定义的话,我们是很自豪的,因为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一个医药体系。比如我们有哲学思想、医学哲学思想,哲学思想是从《易经》开始,《黄帝内经》是医学哲学,这一部分往往是被我们遗忘掉的。
  第二部分是医学,医学部分我们有《伤寒病》、《金匮要略》等名著,哲学体系很完整,医学体系也很完整。  

耿福能:

  第三个部分是我们的实际技术,就是我们的刮痧、拔火罐、推拿等等,所以中医药从哲学、医学哲学和实际技术方面来说是非常完整的医学。
  人们认为中医药是汉医汉药,也就是过去我们说的汉医汉药,当然中国人的医药是以汉医汉药为代表,往往我们在发展过程当中,没有把完整的体系读懂,导致我们在发展过程当中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厘清。
  比如说药,西方的药和中国人说的药是不同的概念,西方的哲学思想是要不就是黑、要不就是白,药就是治病,除了治病不知道还能干什么。但是我们中药呢?除了治病还有保健、养生的作用。养生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对生命的养护。比如一年四季,季节不同,我们春天该用什么养生,秋天该用什么去火,夏天该用什么清热解毒,这是非常完整的,但是西方对养生这个概念是不明白的,所以我们的中医药是非常值得骄傲的,只是目前没有传承好,世人的认识还不到位,所以我们作为行业里的人,需要传承好,但是真正的定义还需要国家相关部门来制定,这样我们中医药在传承过程当中就能够发扬光大。
  你刚才提到刚需这个词,为什么没有传承好,还出现刚需这种情况呢?中医药是植根于我们民族血液里面的一门医学和哲学,我认为它是近乎完美的。这些年由于对这个概念不清楚,所以在传承过程当中,我们正在努力把这个概念传播出去,让人民认识到人类历史上还有一门最悠久、没有断过代的、非常完整的体系,它对我们的生命健康有非常好的作用。  

主持人:

  像您说的中医药不仅仅是一个药的概念,同时它也不仅仅像西药一样,只是针对于病痛的缓解和消除,它有养生作用。同时,其实中医药的根源还在于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历史悠久的文化里面,有很多精髓在这里面的,所以说中医药的概念、中医药的传承,中医药涵盖的范围很广泛的。  

耿福能:

  对,内涵、外延都比西方的药大得多。西方的药只是简单的治病的概念,没有提到养生,没有提到像我们所说的天人合一。要知道,我们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是一个平衡理论。中医、中药里面有一个平衡理论,平衡就是世界只要平衡就和谐了,人类社会都是这样的,所以它是有天时,有深刻的哲学思想在里边的。  

主持人:

  也就是说中医药蕴含着很深厚的文化基础在里边?像您说的天人合一之道,养生之气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中很多精髓部分的体现。目前的现状是,一方面不少野生中药品种面临濒危,另一方面是种植产能过剩,导致中药材价格大跌。同时中药质量不可控、市场混乱、监管困难的问题也存在。您认为,如何实现中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避免中医药亡于药的尴尬?  

耿福能:

  这个现象确实存在,我们国家的高速发展,也使得一部人比较浮躁,没有静下心来读懂我们祖先留下来的瑰宝。第二点是没有静下心来把我们的品牌、品质做好。像你提到的这样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我们做产业的,一定要把第一车间建在土里面,野生的,我们要看怎么保护野生资源,让它能够持续为我们的健康服务。种植的,我们生产企业一定要在地里面把第一车间建起来,形成优质的种子资源,从种植到科研,再到生产销售,尤其是市场销售过程中必须以学术推广为主。今年3月5日下午,汪洋副总理到我们四川代表团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我就讲到了这个问题,在发展中医药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应该打通各个环节,确保我们中医药这个产业,能够起到助力脱贫攻坚的作用。你说到的这个问题,是我们的产业、做工业的不知道自己的原料来源何处,都是到大市场去采购,也不知道地里面长的情况怎么样,所以导致市场无序。有些种的多了,卖不出去,有些种的少了,价格就上来了,尤其是有一些稀缺产品价格非常高,质量不稳定,供需之间没有达成默契,所以只有打通各产业链,建成完整的产业链,形成有序的市场规则,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耿福能:

  我们公司有两个品种,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全产业链,从养殖、种植再到生产的过程,完全可控,这样我们的品质就可以控制,质量非常好,老百姓用了我们的这两个产品解决了自己的需要。而且,逐年有30%的增长,这些都是好的现象,再过几年,有可能这种市场无序现象就能够避免。  

主持人:

  也就是像您说的,中药从种植到筛选,再到加工销售,就像我们食品从农田到餐桌,所有的环节都是非常清楚的,是可以把控的。这样消费者他在吃中药的时候,服用中药的时候也吃得很放心、很安心。  

耿福能:

  对,这一点要下功夫。我们做好中医药也一定要下功夫,静下心来才能把中医药做好。  

主持人:

  您说我们汉药只是中医药其中的一个代表,还有包括了其他的苗药、壮药、蒙药,现在这些发展怎么样?  

耿福能:

  它们都跟我们的汉药差不多,我们说的中医药实际上涵盖了各民族的药,比如藏族、彝族、苗族、维族的药。《中医药法》没有出来之前,我们认为中医药就是汉医汉药,实际上不是,它是我们中国人的医药。其他少数民族的药跟我们的中医药都在这个大家庭里,它们相互影响,也有共同的东西,比如藏药讲究平衡,彝药论公母,公母就是阴阳表里,是相通的,只是民族习惯不一样,所居住地不一样。比如西藏的老百姓用药和广东老百姓用药习惯就不一样,这个是有很大的地理差别。有人说藏药里边的重金属多,实际上那些都是一种偏见,其实用了藏药很见效,所以各少数民族、各兄弟民族之间的都是相同的,合起来就是咱们中国人的医药,中华民族的医药。  

主持人:

  我注意到您在今年两会当中提出要做大做强中国的品牌,其实中药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如果做好的话,走向世界,尤其是借着“一带一路”规划,在全球共识的大背景之下,中药也是我们一个非常好的民族品牌,能够享誉世界的,您怎么来看中药走出国门,做大做强中国品牌呢?  

耿福能:

  中药走出去,要走好分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我们国家日益地强大,中华文化让世界逐渐地了解,这就是我们的先决条件。第二个方面,在这个条件之下我们的中药要走出去的话,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第三个方面,我们要加大科研投入,我们要建立自己的标准,如果按照西方的标准、西方的思路那是走不出去的。  

主持人:

  我们要建立自己的标准。他们有他们美国的西药标准,我们有自己的中医药标准。  

耿福能:

  对,我们的主持人非常地内行。西方的标准,它的药就是治病,要么黑、要么白,不治病它什么都不管用。比如说某些中医药里边有毒性,我们正在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讨论,在安全性、毒性方面,不能是只有急毒、长毒试验中最大给药剂量的限制,我们应该有一个生命的亲和性的筛选和研究。比如说全生命周期,它对我们的生命是不是会起到副作用?比如说我们正在选动物模型,两年、三年生命周期的动物,它一直吃我们的中药,对它的生命有没有影响?哪些器官有影响?要建立我们的一整套标准,讲我们自己的故事,如果说现在我们走偏了,好像别人说,对呀,他们的标准就是那样建立的,单一的成分,这样做是走不出去的。所以一是咱们国家强大了,我们自己行业内要静下心来,医药就是呵护生命的,就是让我们的生命健康长寿的,哪种药有这个作用,哪种药就能让全世界人民能接受。比如我们中国人了解,我们中国人能接受,我们就受益,这个受益可能大家还不知道,有三组数据我告诉主持人,第一组数据就是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它的医药强不强大、先不先进,就看人均预期寿命活多少。  

耿福能:

  第一组数据,今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7岁。第二组数据,就是我们人均医疗费用花了多少钱。中国人均医疗费用是500美金,美国的医疗费用是人均1万美金,他们人均预期的寿命是76—78岁,我们是76.7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4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这些举措将会进一步增加我们中国人的预期寿命,说不定再过两三年,我们就能够达到他们的标准,也就是78岁。这样对比,中国和美国谁更先进呢?现在我们老百姓幸福指数是很高的。  

耿福能:

  另外一组,就是生育能力。健康质量怎么样?你要看生育能力强不强。我们现在中华民族是在享受我们祖先留下来的中医药瑰宝,为我们的健康服务,我们今后要为全世界人民服好务。对这点我们是信心满满,但是一定要静下心来,要有行业监管,每个人都要有一个思想准备,就是我要跟上时代,静下心来把自己的产业、把自己的事情一点一滴地做好,走出去就没有问题。  

主持人:

  也就是像您说的,中医药要有自己的标准,我们都说一流企业是制定标准,我们自己的品牌要有自己的标准。当然,也希望有相关的政策扶持,也希望我们老百姓更加理解中医药,像您说的花1万美金去吃药,还不如花1万美金去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好、更健康。  

耿福能:

  养生方面,相当于你少花9千美金去吃药。这一点就像我刚才给你讲到的中医药完整的医学体系。实际上我们静下心来了解以后,这让我们倍感自豪,也让我们感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先进性,它确确实实是用中国人的智慧,解决世界难题,医疗保健是世界难题。我们现在全民医保,农村有新农合,治病都能报销,贫困人口报销的比例还更高,贫困户报销90%,这些逐渐地会显现出我们的优势。以后美国人知道我们才花了那么少的钱,就能够健康长寿,他们的想法怎么样呢?说到老百姓的接受程度,比如主持人的父母可能也是五六十岁了,他们首选的是什么?他们首选的一定是中成药,很多二三十岁的记者采访我时,我就问他们的父母多大年龄了,都说五六十岁,我说你们的父母如果有个头痛脑热伤风感冒选择什么药呢?他们都异口同声说是中成药,这是人生的阅历告诉他们,中成药对他的健康有帮助,所以他选这个。  

主持人:

  而且相对后续的副作用会小很多。  

耿福能:

  对,他们并不是学医学药的,但是人生阅历告诉他,中医药是对身体健康有帮助的。这点不用我们来争了,对于中医药走出去,我们信心满满。所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进入落地实施期,中医药走出去这一点我们信心满满。当然我们要把自己的事做好,自己的故事讲好,建立自己一整套的标准,说自己的故事。  

主持人:

  好的,谢谢您。我注意到,2017年7月1日《中医药法》正式实施,到现在有半年的时间了,《中医药法》出台之后,对于我们整个行业您觉得这半年有哪些影响?未来您怎么看?  

耿福能:

  有一些帮助。但是,由于原来我们整个思路,都是导向在西医西药的主渠道。现在我们如果把医药作为一个文化阵地来说的话,我们中医药大部分阵地是沦陷的,我们的医院80%、90%都是用的西药,但是这个西药,我个人认为它不叫西药,而是现代医药。因为这里边也有我们中国人的智慧在里边。《中医药法》从去年7月1日实施以后,确实对我们中医药行业有比较大的帮助。中国人的医药几十年来都在为老百姓服务,《中医药法》对行业的促进是有很大帮助的,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国家出台相关的政策来促进中医药的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医药法》会不断地完善,不断地往前走,当认识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医药、中国人的医药,是世界上最宝贵、最可贵的,是一个完整的医学体系,那个时候就会更加地发扬光大,国运昌我们中医药就能昌,就能繁荣。我们坚信随着国家的发展,中医药一定会发扬光大。  

主持人:

  您在两会上呼吁大力发展中医诊所,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耿福能:

  基于我看到的一个现象:老百姓无论得了大病小病都会去大医院。目前老百姓得病了以后很着急,因为癌症都成了常见病,人们有个头痛脑热、伤风感冒都往大医院去跑。医生为了明确责任,会让患者做彻底的检查,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检查是不必要的,这给患者就医带来了麻烦。如果中医诊所开得多,并且开在社区门口,配备高年资医生,就能解决“小病大治”的问题。  

耿福能:

  如果中医诊所开了,希望国家能够扶持能够给予资金支持。另外,中医诊所还要开在社区门口,老百姓一出家门就可以看病。中医诊所看病比较简便,全科医生把脉后就能开副中药,或者开中成药就能解决问题。而且,时间长了以后就形成了朋友关系,继而从内心签了长时间的家庭医生。现在我们的家庭医生都是走形式,大量的医生忙不过来,而且是没有报酬的,签了以后起什么作用呢?社区老百姓不一定信赖、不一定相信,所以鼓励个人开诊所,国家鼓励给予经费、政策便利,让他们开,开得越多,我们的分级诊疗就能实现,我们的分级诊疗、家庭医生一系列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所以我在两会上提得比较多的,是希望国家支持这些大医院的医生出来建诊所,他个人投资一部分,政府可以支持投资贷款一部分,他需要认认真真给老百姓看病,老百姓是用脚投票,他用心去服务,服务好了以后,很多小病就在诊所里解决了。如果发现大病,建议也很准确了。我认为中医诊所建得越多,对中华民族的健康,对我们医疗卫生的管理会越有帮助,基于这些我提的上述建议。  

主持人:

  结合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在中医药方面,您有什么小的目标或者小的期许吗?请您跟我们分享一下。  

耿福能:

  我们2018年计划企业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因为我们凉山有企业,在脱贫攻坚的战役中要做出新贡献,我们现在正在凉山的几个县建中药基地,我们需要的一些品种,包括市场紧缺的一些品种,其中凉山昭觉县的火普村那个地方海拔比较高,我们原来在那儿种,包括悬崖村我们也是在种一些中药材。凉山11个县,每个县有两个品种,我们要建立中医药的小镇集散中心,帮助老百姓把这个药材种上去,脱贫致富,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呢,我们的规划就是在科研方面,要投入大一点,我们和澳门大学药学院合作开发凉山中医药品种,开发药食两用的保健品、食品。第三点呢,就是我们想把一个链打通,就是我们要开中医诊所,我觉得我们有好药,好药出名医嘛,我们药的质量好,我相信我们的医生开起诊所来得心应手,建立自己的品牌,然后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在这个过程中,是久久为功的,不是说很浮躁的一两年就见成效,所以有这么一个规划。第四点呢,在“一带一路”方面,我们正积极准备在美国和其他国家建立中医诊所,当然是和当地的一些专家学者。我们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就建立了一个诊所,很快我们会建立一个中医学院,中医学院我们想用我们好的理念、好的药,让老百姓能接受,主流市场能接受,这样全方位地推进我们中医药的发展。我相信有一天咱们中国的医药能够畅销全世界,全世界人民都能享受到中华民族中医药的福音,他们会过得比现在的医疗条件幸福。不管干哪一行,围绕的核心就是健康、长寿、幸福,所以这个行业我们觉得非常有空间和前景,有奔头。  

主持人:

  我想补充追问一下,借着这“一带一路”的东风,现在是很多的企业家都是非常地热衷于走出去,我注意到您也提到想在美国及更多的国家去推广中医药。对于企业在“一带一路”走出去的过程当中,您有什么样的建议?或者对于走出去的风险您是怎么认识的?  

耿福能: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自己的行业,读懂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定位要准,如果莽撞地走出去的话,肯定有很大的风险,医药不同于其他的产业,比如电子产品、日用品等,它是一个受自己的文化、生活习惯影响很深的一个行业,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要静下心来脚踏实地,把自己的品牌做出来,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古人讲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比如我造的药,从我自己到我的家人都是首选,这是对这个行业的信心。企业走出去,要通过市场调研,不能急躁、不能浮躁,浮躁是没有用的,所以要走出去的话,一定要认识到这两个问题。当然我们不是做贸易,也不是做其他的产业,做大的产业和做中医药产业的话,急是急不来,你没有读懂自己的产业,也没有信心走出去,走出去三两年又会折回来了。  

主持人:

  想为什么走出去,同时这个行业走出去有没有前景?  

耿福能:

  有没有前景,比如说是不是信心满满,我对我们中医药的理解就是来自于信心满满,就是快一点和慢一点,早一点和迟一点的问题,我相信国外的老百姓,对我们中医药的选择也只是个时间问题。刚才我举例说,主持人的父母并非是学医学药的,但他生病还是会选中医药是一样的,现在183个国家已经有我们的中医中药了。因为中医药能给老百姓解决问题,能解决问题老百姓就能接受,我们怎么样才能够让主渠道官方接受,这就是我们的科研要跟上,跟上时代的步伐,走出去就有很有希望。  

主持人:

  是的,做大做强中医药品牌,打造自己的民族品牌,可以说也是打造人类的命运共同体,非常感谢耿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