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6Z6A2312 61.jpg
  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2018中经两会之夜,我是主持人郭枞枞。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为“一带一路”打call。首先让我来介绍一下今天的嘉宾,他们是:全国人大代表,民建广东省委副主委,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勇;全国人大代表,中创美巢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琪雅;全国政协委员,洛阳师范学院院长梁留科;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研究员杨建国。欢迎几位来做客我们的节目,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一带一路”。说到“一带一路”,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在做《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也提到,要落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我们知道这当中有非常丰硕的成果,包括了贸易、政策、资金等五大类270多项具体的成果,这些成果当中几位都有非常关注的点,我想知道几位最关注的是哪方面呢?我们先请梁委员。  [03-09 19:56]

梁留科:
梁留科 61.jpg2017年5月,在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达成五大类、270多项具体成果,可谓“成果丰硕、非常成功”。我非常关注的是第五大类,增强民生投入,深化民心相通。在高校里边,我们主要进行了科技、学术交流和人文合作,在这儿特别关注这一块,包括共建联合实验室、进行学生交流、出去到外面办校。我们最近正和马来西亚一所大学在谈,准备办一个合作学院,他们到我们学校来办一个南洋学院,同时再办一个“一带一路”研究院,通过这样的合作把“一带一路”成果推广出去,深化双方的合作。  [03-09 20:03]

主持人:
包括也加深一些民间的交流。  [03-09 20:04]

梁留科:
对。  [03-09 20:04]

主持人:
据我了解,今年两会您特意带来了一个关于“一带一路”的提案,能不能跟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03-09 20:05]

梁留科:

  我这两年一直从事“一带一路”研究,今年带来的是《关于支持河南全面提升融入“一带一路”服务能力》的提案。主要内容是要把郑州打造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综合城市,打造“网上丝绸之路”和“空中丝绸之路”,从而为丝绸之路提供更加全面的综合支撑。  [03-09 20:05]

主持人:
我们期待。杨老师,这些成果当中,您最关注哪方面?  [03-09 20:07]

杨建国:
杨建国 610.jpg
  我最关注的是如何建设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实际上这个数字丝绸之路是我们国家需要建立的国家层面的数字支撑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能把全球的有关“一带一路”的数据通过一个载体展示出来。因为,现在很多的信息是极不对称的,我们不完全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信息,而且沿线国家也不完全了解中国“一带一路”的信息,所以我认为数字支撑平台非常地重要。另外,做好标准和中国品牌。“一带一路”要有多少标准和中国品牌来支撑呢?中国现在很多产品在“一带一路”这些国家,能否被他们认可?再者“一带一路”是我国倡议的,我们国家在相应的情况下,要有很多中国标准,这样的话“一带一路”才能落到实处,而且能更好地为我们的数字丝绸之路起到最大的支撑作用。  [03-09 20:07]

主持人:
您说到数字丝绸之路,就是打通各方的信息,其实不光是各方的信息被打通,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当中,我们也需要运输,包括通关物流各个方面都需要打通,这样才能让各个国家充分地到一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推动国际大通道建设,深化沿线大通关合作”,究竟该怎么打通这些通道呢?林代表。  [03-09 20:09]

林勇:
首先要说到我们国家各方面的优势,比如说我们的产业优势、制造业优势、品牌优势。 “一带一路”是一个全面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我们大家都知道,刚才杨院长也谈到了,高铁是我们的一个优势,互联网数字、移动支付也都是我们的优势。我们首先要利用经济发展的优势,把最好的产品推出去,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在交往的过程中,必须把我们的这些做法与国际惯例结合起来。因为“一带一路”从长远来说必须把中国拥有的经验及优势和文化都要与国际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的。比如说,在现行的国际贸易体系下,中国怎么跟西方国家打交道,并将积累的经验,用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沟通。 
    [03-09 20:15]

主持人:
冯代表,您作为企业的代表,您觉得对于企业来说,如何看待推动国际大通道的建设呢?对企业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和好处?  [03-09 20:16]

冯琪雅:

  刚才我也听了几位教授的观点,实际上我们在交通运输方面的优势其实已经有了,比如说现在我们国家在倡导的开展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推进公路、铁路、民航等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的衔接。
  从多式联运的优势来讲,我觉得中国可能比“一带一路”沿线的绝大多数国家都强,甚至比欧洲强。比如我们在瑞士有一个办事处,有业务。同样在网上订东西,从我们国内电子平台上订东西,有时候隔天到、有时候当天到。但是,我在瑞士在亚马逊订东西,可能要一个月以后收到。
  实际上,现在政府该做的很多事情都已经做到了,包括打造立体交通,都已经做得很好了。“一带一路”对一些企业来讲,能够享受“一带一路”的带来的机遇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一些准备。比如,我们公司有两块业务:一块是建筑施工企业,主营装饰装修,这一块业务往外走就需要很长的过程;我们还有一个林海家居制造业,这个就简单,因为是有成品的东西,我让工厂按照标准做出来再运出。“一带一路”上有比我们发展程度稍微低一点的国家,也有更发达的国家。我们要运出更符合他们国家标准、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的产品。你得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消费的需求,来决定你的什么产品能出去。
  再说一个做施工的企业,做施工的企业走出去有点难。比如说去年第三季度,大概九、十月份,去瑞士磋商一个星级酒店的装修,这个酒店是一个酒店连锁集团,我们给它的施工费用报价,比国内加了一倍以上,到他那里还是很便宜,因为他的施工,工人的报价是我们国内的十倍左右。我就很想去接他的活,因为他们设计比较强,他设计做好了。后期的施工、加工都可以来做。但是我们面临一个什么问题呢?我们的工人输送出去以后,怎么办当地的工作签证,所以说像我们这种形式的企业要出去,就面临着如何弄清楚当地的法律、文化,以及劳务合同。只有弄清楚以后,才能出去。否则,这个地方我们去了以后利润再高、红利再大,我落不了地。现在总体来讲,因为我们是在欧洲那一块片区也有开拓,开拓得还可以,中国的商品和服务去欧洲已经相对来讲比较成熟了。  [03-09 20:17]

主持人:
未来,随着“一带一路”不断地推进,中国可能有更多的、好的产品“走出去”,而且随着通道不断地扩展,各国之间的交流也会更加加深,梁委员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您认为如何打通这个通道呢?  [03-09 20:20]

梁留科: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第一点,打通合作通关的合作机制对通关来说特别重要,机制的建立有两个层面。
  第一个要从国家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建设成顶层的高层会晤,这个机制在整个层面上非常关键。 
  第二个是企业之间合作的集中实践。通过这个集中实践能够把这个机制做好,这是整个大通关合作的第一点。第二点是推动贸易的便利和安全合作,因为在通关合作里面,贸易的便利化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便利化,目前做的是跨境电商的工作,我们这些年和清华大学搞了一个电子学院合作,全力做跨境电商的平台,今后的发展是一个平台经济,贸易的便利化主要在平台上来实现,抓贸易的便利化是整个大通关合作非常重要的基础。
  安全,因为在合作中国内外情况差别比较大,怎样从法律角度、安全角度来保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效益得到最大化,是我们关心的问题。所以第二点怎样来保证贸易的便利化和安全合作是大通关合作最成功的基础。
  第三点,是积极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这个合作环境是长期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所以咱们国家的企业在不太熟悉对方的情况下走出去,怎样在这种背景下做好这种工作,都是非常关键的。这个包括文化、法律以及当地的用工等,都需要做非常好的沟通,所以环境是整个通关合作的基础。只有把这三个方面做好了,整个大通关的合作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03-09 20:22]

主持人:
杨老师,听了刚才几位的想法,您怎么来看这个问题呢?  [03-09 20:25]

杨建国:

  刚才他们讲得非常好,我认为用发展的眼光、统领的规则和创新的制度都是很好的举措,实际上大通关里制度创新非常关键。我们合作的模式一定要和国际进行接轨,如果不接轨的话,很多是不通的。另外,刚才大家都说了,我们的企业要走出去,必须抱团出海,以产业园区集聚的方式出去。  [03-09 20:26]

主持人:
我们形成一定的规模?  [03-09 20:27]

杨建国:
如果我们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不仅解决了我们现在的一些问题,而且突破了我们通关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03-09 20:28]

主持人:

  “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合作的旗舰项目,对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几位觉得我们有哪些机遇可以去探索呢?林代表。  [03-09 20:29]

林勇:
林勇2 610.jpg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上推进得比较快的一个项目。巴基斯坦跟中国长期友好,地理位置也非常重要,我认为相比较其他国家的合作,它应该可以走得更好、更快。只是要注意当地的文化跟我们文化的差异。怎么来克服这个差异,我觉得中巴经济走廊这个项目,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除了港口建设以外,我认为,我们还应该对巴基斯坦有一个全面的支持,包括它的基础建设投资的支持力度。在这个基础上,要先引进我们的国企,然后再是民企走出去。  [03-09 20:29]

主持人:
好的,冯代表,您觉得我们对巴基斯坦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开始合作呢?  [03-09 20:31]

冯琪雅:
我没有做深入研究。巴基斯坦我也去过几次,我觉得那边真的很需要中国的商品。我们两国一直非常友好,这样对企业来讲能抓住机遇,有些产品有些服务能尽快进去,对企业来讲是一个发展机会。  [03-09 20:34]

主持人:
梁委员,我们中巴之间的合作在能源、交通方面是不是能大有所为呢?  [03-09 20:35]

梁留科:
是的,中巴经济建设,包括产业方面的合作,对我们来说有很大的机遇。刚才谈到的能源,都是产业方面的合作,我们这方面合作机遇非常大。另外在政策方面它也是个试验田,在整个“一带一路”发展过程当中,我们首先推出的是政策方面的,只要把“一带一路”做好,在中巴经济走廊里面来做,这个试验意义会更强。第二个大的机遇是市场机遇,在这里面要打开广大的市场。第三个方面,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是发展非常好。最后一点,在产业方面这是互补的。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来说,为咱们国家,在市场开拓方面,在基础设施完善与产业发展方面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03-09 20:38]

主持人:
杨老师,我们在巴基斯坦有很多项目,比如说卡西姆电站、瓜达尔港等等,您认为未来在哪些方面还会有比较好的机会呢?  [03-09 20:40]

杨建国:
中巴经济走廊的存在,实际上是把我们中国的西部和东部距离改变了,这能减轻“一带一路”的成本问题。这包括,运输的成本、物流的成本以及生产资料的成本。第二点,21世纪是中国和印度两国的发展,这个商机实际上对中巴经济走廊也存在着机遇的转变和实际的发展。第三点,就是西藏的机遇,“十三五”期间,西藏五年将完成一万亿固定资产投资。我们把基础设施做好了,走廊打通了,商机不就来了吗。我认为实际上中巴经济走廊对我们中国的产业“走出去”提供了一个很大的便捷的通道。  [03-09 20:40]

主持人:
不光是跟巴基斯坦之间的合作,我们现在一直在大力地鼓励企业“走出去”,带动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一起“走出去”。在这个过程当中,依托“一带一路”会给我们的企业带来哪些挑战呢?林代表。  [03-09 20:43]

林勇:

  我想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首先最大的一个挑战可能是社会制度的不同。我在广东,广东有一些大的企业“走出去”,到非洲去,“走出去”最多的还是在东南亚这一带,为什么在东南亚这一带“走出去”比较多,而且成效比较大呢?关键是东南亚一带华侨华人多,社会制度方面差异不是特别大。我觉得我们整个“一带一路”的国家“走出去”首先要考虑社会制度的问题,法律制度的问题,然后文化的差异这些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怎么保持贸易平衡的问题,经过一个阶段以后就会碰到一个问题,怎么持续?怎么能把这些东西形成一个贸易平衡?为什么广东这个企业会去刚果(布)投资?因为我们在这个过程里面能很好地做到以后的长期发展里面的国际贸易的平衡。所以我认为,包括我刚才讲到的,东南亚的国家有很多大量的华人华侨,其实他们平时都是在做贸易的。在这个过程里面,你把东西卖到那边去,他们那边又有什么东西可以带给中国?比如说像旅游业,旅游业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贸易的平衡,所以我说要做到贸易平衡,这个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第三个就是这些国家的法律政策,包括刚才各位代表、委员谈到的通关,这些都需要政府层面来解决,比如说签证问题,我记得我前几年到老挝去的时候,我们那里有一个老乡,也是在老挝那里做得很大,当时他在那里投资当地最大的一个酒店,来招待亚非拉国家的领导人。他们争取到最后老挝政府给它什么样的待遇呢?你从中国多少人过来我就给你多少签证,你多少材料过来,我全部是免税的。
  我们碰到的问题呢,我们的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要在这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跟官方的沟通以后,企业再进去就顺利了,这是我谈的这个问题。
    [03-09 20:44]

主持人:
要形成一种顶层设计?  [03-09 20:50]

林勇:
对。  [03-09 20:52]

主持人:
冯代表,咱们的企业在国际化道路上是怎么规划的呢?怎么面对这个问题呢?  [03-09 20:52]

冯琪雅:
冯琪雅2600.jpg其实企业“走出去”,刚才提到两种观点,一种是抱团,如果在当地没有办事处,没有很熟悉当地法律的人的话,你可能真的要依靠政府,要抱个团;如果对当地情况比较了解的话,剩下的事情就是你要有适合的产品和服务,把账算准。“走出去”的时候,大家会觉得我这个产品预计是可以赚钱的,最后发现它赚不了钱,也有很多可能当初没有算进去的账又冒出来了。但是不管怎么样,对中国企业来讲,“一带一路”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机会,是一个百年不遇的机会,一定要“走出去”,根据每个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不同,决定去哪些地方;还有一种你的资源禀赋,你的机缘巧合。每个地方有一个条件,或者意外地来一个订单,这种情况都会有的,但是不管怎么样你都要勇敢地“走出去”,这一点我们真的是跟浙商、闽商、粤商,要跟沿海这几个地区的学习,他们“走出去”得很早,没有“一带一路”的时候他们就“走出去”了,现在有“一带一路”了,他们走得更快、跑得更欢、走得更顺,关键还是要“走出去”,边走边摸索边学,边扩大业务范围。  [03-09 20:52]

主持人:
您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是怎么边走边学边摸索的呢?  [03-09 20:56]

冯琪雅:
比如说我们的产品现在销往欧洲,欧洲市场比较成熟,它的消费能力我们也清楚,我们只需要把东西做好,而且东西肯定比本地便宜,我指的是欧洲那几个比较发达的国家。我们先把东西往那儿送,再熟悉一切可能遇见的问题。  [03-09 20:56]

主持人:
包括遇到的文化、法律等各方面的问题。  [03-09 20:56]

冯琪雅:
我们在那儿有办事处,所以在了解这些问题后,总是在不断的优化。当然,我们现在想往其他国家发展,比如巴基斯坦。我上次去巴基斯坦,参观了当地最大的一个医院,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给它提供更好的服务,而且企业也有利润。  [03-09 20:57]

主持人:
关键还是像您刚才说的,要充分了解当地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要针对当地所需要的东西去输出?  [03-09 20:58]

冯琪雅:
对,一步一步地来,其实商业就是这样一个过程,要接通市场,你一定要跳下去,不能只在岸边,跳下去以后才能试水温,“走出去”的关键是得迈开“走出去”这一步。中国企业竞争力其实是很强的,而且越来越强。在中国国内市场,各种产品和服务,竞争都非常激烈,是很充分地竞争,因为中国市场经济这么多年了,我们“走出去”的话,很有优势。比如说你去欧洲发达国家,一到周末门都关了,商场、商店都没人开门。而我们不是这样,一周可以干七天。“走出去”以后,我们有我们的优势,到巴基斯坦优势则更大,因为我们的产品和服务目前来讲大多数等级都比巴基斯坦国内的高。  [03-09 21:00]

主持人:
梁委员,您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03-09 21:02]

梁留科:
就跟刚才的调整一样,是摆在企业面前现实的问题,主要包括从生产、设计到市场开拓,用工制度、文化语言都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比如说用工的问题,在“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很多工人不愿意加班,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到马来西亚感受非常深,他们加班干什么呢,这对中国企业都是一个挑战。包括产品的设计,语言方面怎么考虑到当地文化的需要。所以这个调整是一个现实的,把这个调整做好,中国企业一定能够成功。  [03-09 21:03]

主持人:
杨老师,您有什么想要补充的吗?  [03-09 21:03]

杨建国:

  我想从三点讲。一个是对我们企业的挑战,怎么融入到“一带一路”的“软连通”,因为“硬连通”我们沿线的基础设施投资基本上有了,“软连通”就是文化,包括规则、制度、质量、效益,我们怎么能和它沟通在一起。因为我个人制作的《老杨会客厅》,是和“一带一路”沿线很多的国家的政界的和企业界的人士对话,其中对话对我最深的就是意大利的一个吉利先生,这个吉利先生是意大利西北部工商联合会的主席。他给我们提出来一个很好的建议,意大利人过着很休闲的生活,和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他说,你们中国的产品和我们意大利的企业家联合,在意大利建一个中国馆,然后把中国产品放到意大利,这就是一个软文化的融入和沟通。
  第二点是人才的问题,我们国内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很多国际规则不是完全一样,虽然有很多留学生都在国外,但是留学生学习和我们现在“一带一路”这些企业,包括冯代表他们这些企业对接,中间还是有一定障碍的,国内的法律和国外的法律完全不一样,人才奇缺。梁院长他们学校未来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包括自贸区的人才,恐怕人才战略才是最关键的一个。  [03-09 21:03]

主持人:
我们可以扬长避短。  [03-09 21:08]

杨建国:
扬长避短,产业出去了可以优势互补,产业出去了我们的人就输出去了,人输出去了,我们的产品就到那个国家去了。  [03-09 21:08]

主持人:
形成一个正向的循环。  [03-09 21:08]

杨建国:
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循环。  [03-09 21:09]

冯琪雅:
我插一句,这个想法很好,杨教授他有产业集聚,我们国内的产业集聚还在提,一直在提。杨教授考虑的问题,面比我们的宽,如果真能到巴基斯坦,或者到其他“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去做一个产业集聚的话,相对来比一个企业单独做一个产品或者服务意义的价值都大,而且它能够使我们中国的中华文化和当地的文化进行交融。“一带一路”倡议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未来影响深远。  [03-09 21:09]

主持人:
其实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有一个前提,就是维护好中国形象,树立好中国品牌,究竟我们应该怎么去维护、打造好中国品牌呢?林代表。  [03-09 21:13]

林勇:
打造中国品牌,首先还是要把我们的好品牌拿出去、走出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刚开始“走出去”的产品的品牌实际上就代表了大的中国品牌,应该说在“一带一路”国家,我们的大品牌首先代表的是中国,人家接触你的产品,不管你是电视还是手机,还是空调,人家感觉这就是中国来的。所以在“一带一路”这个过程里边,我认为我们国家从国家层面上首先要把最好的品牌,要鼓励这些好品牌走出去,因为有一些好品牌不缺市场,它好像不着急。比如说格力空调,格力空调在国内来说当然是市场地位,但是它在国际上也非常有竞争力了。比如说在中国生产的空调已经完全适合中国的气候了。那么你到非洲,那里的天气比中国热太多,就需要重新设计一个,当然对格力来讲,技术上不是问题。再一个就是我们的华为手机,我在欧洲看到有好多华为手机的高级商店,华为、苹果都是摆在一起的。我觉得我们好的品牌首先要“走出去”,这样来说,对中国的品牌人家有一个好的印象,这是一个。 
  第二个,我们很多企业产品在国内不一定有名气,但它投到国外以后,如果一开始就建立了良好的质量口碑,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把一个好的品牌在国外树立起来了。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有些电池跟手电筒品牌,他们的产品在国内已经不怎么用了,但是在非洲很多国家是第一品牌。他说我们基本上不在国内竞争了,我们就在非洲竞争,我们培育品牌走出去,“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我们的企业一定要重视,包括我们有些老总,你可以搞一个新的品牌,在非洲面对不同的客户,品牌有市场定位和客户要求在里边,所以我觉得培育这种品牌,要针对不同的市场、不同经济发展的国家,这样才能够把我们中国的品牌树立起来。
  还有一个,我觉得树立品牌还是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着力,特别是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因为行业协会在推出品牌方面能够做企业不能够做的工作。
     [03-09 21:13]

主持人:
比如说呢?  [03-09 21:18]

林勇:
行业协会能够召集更多的行业企业,它可以通过行业标准,规范这些品牌达到一定的质量以及要求。如果没有行业协会来做这个工作,可能有一些鱼龙混杂的企业也“走出去”了,这其中可能包括一些还达不到质量的小品牌,给人家一个不好的印象。如果由行业协会来做,把品牌标准做出来,只有达到这个标准了,这个产品才能“走出去”,这样来说保证中国品牌的质量。 
  我认为中国一些企业目前通过“一带一路”走出去的时候,刚开始都有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行业协会来把握标准。现在,我们有自己的手机品牌,华为、小米品牌都是在深圳、珠海等沿海发达地区产生的,我们应该用这个标准把我们的产品带出去。
     [03-09 21:18]

主持人:
好,冯代表,您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去塑造中国品牌呢?  [03-09 21:18]

冯琪雅:
我觉得每个企业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真的是在维护整体的声誉,让好产品、好质量的东西“走出去”,到时候中国制造就会有日本制造和德国制造的诚信度,肯定路是越来越宽的。因此,首先是要把产品做好,把服务做好,讲究诚信。不管是高端的还是低端、中端的产品都要把品质做好,同样是手机,苹果手机可以把品质做好,小米手机也一样能把品质做好。总之,不管我们输出什么品类的产品都要首先把品质做好。  [03-09 21:19]

主持人:
质量一定要过硬,除了质量过硬,我们还要有一系列完善的售后服务,这也是很重要的。  [03-09 21:19]

冯琪雅:
是,质量和诚信都不能缺,而且诚信很重要,承诺的事情一诺千金,一定要做到,这样路才能越走越宽。  [03-09 21:20]

主持人:
粱委员,您觉得在这方面,我们应该从哪些地方着手呢?  [03-09 21:20]

梁留科:
目前,中国产品在海外已经有非常强的吸引了,中国产品开始品牌化。品牌化对整个提高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具有非常好的作用,所以品牌化从过去的跟跑、并跑到现在的领跑阶段,有很多产品在世界上处在领先地位,包括高铁、移动支付等等,下一步一定要把品牌化战略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地位,从各个方面打造中国品牌化。通过品牌化,下一步进入到中国品牌的国际化,品牌国际化是整个中国产品推向世界,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表现。从品牌化到品牌国际化,对整个中国产品的影响力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中国产品的品牌化,中国品牌的国际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希望各个企业能够抓住这个机遇,把中国品牌做得更好。  [03-09 21:20]

主持人:
杨老师,您怎么看待刚才几位嘉宾谈到的观点?  [03-09 21:21]

杨建国:
他们总结得非常好,品牌是国家形象,国家形象要往外推的话,要有一个平台。我认为这个平台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中国经济网,我们中国经济网一定要讲我们中国品牌的故事,包括我们现在的高铁经济,我们中国现在有很多品牌,像宇通客车,在国外市场都是非常好的,加上冯代表的美巢品牌,只要中国经济网把美巢品牌讲好的话,不仅美巢在国内市场开发,国外的市场也会开发得很好。所以说中国经济网一定要讲好中国品牌的故事,使我们中国的品牌走出去,走出国门,走向“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走向全球。  [03-09 21:21]

主持人:
最后呢,对于“一带一路”的建设各位还有没有一些意见和想法呢?  [03-09 21:22]

林勇:
我说三点。第一个,“一带一路”要做好三个方面的考虑,第一就是充分发挥华侨的作用。我们从政策上,从产品上,怎么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更好地结合起来?这里有一个黏合剂,502胶水怎么黏起来,第一个是人才问题,人才问题不是说几个大学生就能解决的。刚才谈到南方石化到刚果(布)发展,第一个碰到的问题,就是语言人才,第二个是在当地怎么跟人家打交道,怎么招工,怎么满足工人的千千万万的需求。你要帮他建小学,你要帮他买手机,你要给他流量等等,如果那里有华侨,自然而然就可以做贸易了。所以我认为华侨作用非常大。为什么广东、闽南、福建、浙江“走出去”的那么多,因为历史上就有这个渊源,就有很多人走出去了。所以在广东,好多人“走出去”都是有华侨他就出去了。去年我在广东参加一个全球华侨的高端论坛,我作了一个演讲,下来就有好多华侨找我谈,林教授你这个观点我们很赞成,因为我们也想报国,要找途径,现在“一带一路”就是开了一个大门。这些华侨熟悉当地的文化、教育、法律等等,所以这个我认为很重要的,要利用华侨,还有留学生的作用,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就是我刚才谈到的,要利用行业协会的作用,就是说要抱团出海,行业协会可以做到这方面的作用。
  第三个,我们“一带一路”开始的时候都是对外投资方面,或者对外贸易,对外投资能不能够把我们的一些专业的园区,整个地搬出去,因为我们国内有好多地方有,比如在广东,中山市是做路灯的,全国市场60%这些灯都是它做的,如果它把这些专业灯厂整个搬过去,它已经有非常成熟的生产线,可以把当地灯具行业做下来。包括刚才说到的钢铁,我知道有些民营企业“走出去”就抱成团了,因为当地需要建设,需要盖房子,要铺路,修桥修路,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有很多达到用武之地了。
     [03-09 21:22]

主持人:
梁委员,您有什么畅想?  [03-09 21:23]

梁留科:
我认为,要做好“一带一路”工作,建议在以下方面下功夫:第一个加强智库建设,我到马来西亚有过一个非常深的感触,马来西亚对“一带一路”倡议是最为积极的国家之一,它的首相府专门设置了一个“一带一路”研究院,专门对“一带一路”进行研究。如果“一带一路”能够很顺畅地进行下去,对各方面的战略、政策实际等进行深入研究就显得非常关键,我们和马来西亚城市大学联合成立了“一带一路”中马研究院,希望能够通过这个智库建设,给“一带一路”提供坚实的支撑。 
  第二个方面,加强人才的培养与交流,这个也是对整个“一带一路”非常关键的,这也是在马来西亚有非常深的感触。马来西亚是到目前为止除了咱们国家之外,把华文教育纳入到国民系列教育的国家,他们特别需要中文方面的人才积累,如果通过这样的形式加强双方的合作,势必对今后的发展具有非常强的意义。
  第三个方面,还应该加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对整个“一带一路”的发展也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文化说到底是个最核心的东西,所以双方文化的交流,双方通过文化交流得到进一步地了解,更深入地了解,从而在合作方面能够产生更好的效果,对“一带一路”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
     [03-09 21:23]

主持人:
冯代表,您对“一带一路”还有一些什么样的建议和想法呢?  [03-09 21:24]

冯琪雅:
我觉得对企业来讲,一定要敢于尝试,敢为天下先。有些企业已经先行了,很早就“走出去”了。我觉得一定要“走出去”,在这个过程中,研究、分析、学习,不断地优化,这是最重要的。作为企业来说,既然这么大的机遇,就要勇敢地“走出去”。  [03-09 21:24]

主持人:
杨老师呢?  [03-09 21:24]

杨建国:
“一带一路”不仅要走出去,还要引进来,把“一带一路”沿线这些好的国家的企业也落地到我们中国来,这样“一带一路”才是很完美的。因为实际上在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中国起到了一个引领的作用。这样的话,走出去、引进来,“一带一路”才真正地能越做越好。  [03-09 21:24]

主持人:
这样才是真正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合作、共同发展的共赢之路。  [03-09 21:25]

林勇:
我补充一下,我们广东有一个泰拳,它实际上是得到了泰国泰拳俱乐部的授权,就想把泰拳引入中国,其实已经有这个基础了,泰拳它有很多实用的功能,比如说女同志练一练,身材会变得很好、很苗条。  [03-09 21:25]

主持人:
还能够防身。  [03-09 21:26]

林勇:
对,还有防身、防狼的作用。这就是走出去又引进来。  [03-09 21:26]

杨建国:
我们的企业走出去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企业也来到中国来了,这样文化也交流了。  [03-09 21:26]

林勇:
如果咱们《中国经济网》有兴趣,我到时候可以让他们时尚泰拳在这里表演一下。  [03-09 21:27]

主持人:
好的,非常欢迎。  [03-09 21:27]

梁留科:
这次我们到马来西亚回访的时候,他们商务部也来人了,了解到洛阳有个自贸区,马来西亚商会非常高兴地推荐他们的商会过来,我们最近在洛阳牡丹花卉节期间要进一步地尝试沟通事情,这就是引进来。  [03-09 21:28]

冯琪雅:
其实就是交流共享、互惠互利。  [03-09 21:29]

主持人:
把好的东西一起分享。  [03-09 21:29]

主持人:
今天非常感谢几位嘉宾做客我们的节目,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一定会有更加丰硕的成果。更多消息请持续关注《中国经济网》。  [03-09 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