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在线访谈

 
杨志明:农民工将成中国梦最大受益群体
全国政协委员、人社部原副部长杨志明做客中国经济网,他说,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要让农民工进城有工作、住房有条件、劳动有保障、维权... 详细>>
本期嘉宾

杨志明

全国政协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

时间:2016年3月7日19:30

制作:产经部 主持人:卫馨

访谈精粹
文字实录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经济网2016全国两会特别节目,今天在演播室当中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的嘉宾是全国政协委员、人社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明。杨委员您好,首先欢迎您的到来,请您跟网友打个招呼。 

  杨志明:非常高兴今天来到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接受采访,谢谢。 

  主持人:今天想跟杨委员就十三五时期农民工问题探讨,经济新常态下农民工问题面临什么挑战。 

  杨志明: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新型劳动大军,现在正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去年2.77亿人,可以说规模之大,流动之大,贡献之大,潜力之大,前所未有。目前在经济新常态下遇到新的挑战,首先是经济增速放缓给农民工总量增长带来压力,今年情况来看,出现的是就业难、招工难,“两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逐渐成为常态。农民工总量增长,增幅下降,分布变化,从2010年新增农民工1240万以后逐年下降,去年新增是350多万,在农民工集中度高的沿海地区基本上是低增长,个别年份还有负增长,中西部就地就近就业的农民工发展比较快。 

  农民工正从过去无限供给走向有限供给,不再是取之不尽的。从结构性矛盾来看,如果说一些普工的短缺是农民工供给有限性所致,技工招工难来看是技能短板所致。农民工的工资收入由以往的两位数增长,逐步将随着劳动力生产提高进入稳步增长的阶段。十二五前期基本上保持了20%左右的增长,十二五中期是13.4%,十二五后期接近10%。 

  农民工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产业结构从中低端走像中高端呼唤的是农民工技能的提升。也可以说在经济新常态下给农民工提供了加快技能提升的机遇。 

  主持人:您刚刚提到目前农民工群体就业时有两难的状态,一方面就业难,一方面招工难,这样的矛盾该如何化解。 

  杨志明:我认为“两难”仍然是农民工技能总体偏低造成,解决问题要加大农民工技能提升力度。农民工经过政府补贴技能培训的约有1/3,大城市多数实行的是积分落户制,有技能的先落户,少技能的后落户,没技能的难落户,农民工不掌握技能很可能是在城市里匆匆而过的过客,如果农民工掌握了技能所面临的困难全盘激活,由此来看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当务之急,关键所在。 

  主持人:归根到底是提升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和技术能力才是解决未来发展的根本之道。 

  杨志明:也可以这么说。我的看法是经济战略结构调整,不仅仅是设备、技术、管理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技能素质的提升。 

  主持人:其实我们知道农民工城镇化势必会带来融入城市的问题,农民工如何更好融入城市,如何在十三五时期帮助农民工市民化推进? 

  杨志明:是的,十三五时期推动新型城镇化一个重要的战略任务是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农民工在融入城市过程中目前面临的困难,也可以说集中在“三难”上。第一,缺乏技能稳定就业难。第二,改善住宿难。第三,维护权益,“一多一少难”。 

  如果把它打开来看,在技能上,经济结构转型要求大批的农民工,能够通过技能提升适应岗位的要求,农民工在城市住宿条件改变起来比较困难,大多数农民工都住在城市的地下室,企业的简易工房,还有小产权房,居住条件差,也可以说“漏屋”。所以多渠道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或者多渠道改变农民工住宿条件,可以说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基础工程。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方面,近几年有了新的发展,农民工总体收入偏低,尤其是有些企业对农民工工资有所拖欠,“清欠”往往成为顽症,需要攻坚。 

  主持人:“十三五”就这几个问题向新进程推进。 

  杨志明:“十三五”期间按照发展新理念,我想努力推进“十有”,或者说经过努力逐步实现“十有”。 

  主持人:对农民工群体来说“十三五”规划期间他们将得到最大的发展,能力的提高包括生活环境的提高。 

  杨志明:是的。第一,进城有工作。农民工也要适应经济转型的要求,近几年新的业态也成为农民工就业的重要渠道。比如,快递业的快速发展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农民工进入快递业也支撑快递业崛起。家庭服务业也是,每年家庭服务业增加近百万就业机会,可以说在经济下行中,逆势上行从业主体是农民工。 

  第二,上岗有培训。农民工在“十三五”期间,每年都要培训提升技能2000万人次,今年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要完成2100万的农民工技能培训任务,据我们了解,1000万农民工初次就业培训,另外1000万是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从初级工到高级工, 100万是农民工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有条件的成长为技师的培训。到2020年基本消除农民工无技能上岗的现象,使大部分农民工由高级工和普工成长为技工。 

  第三,劳动有合同。主要指小型建筑工程和副业流动性大的行业,可实行农民工简易劳动合同,由以往口头协议逐步转为简易劳动合同管理。 

  第四,报酬有保障。既有农民工随着劳动生产力提高稳步增加工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对农民工也一样发挥作用,同时也通过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精准惩处欠薪,严厉打击情节恶劣的欠薪行为,依法对情节严重者治罪。 

  第五,参保有办法。积极扩大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面。灵活就是农民工可以参加城市居民养老保险,这样无论你在哪里干,养老保险可以接的上,不管你在哪里干,养老保险可以接着算。 

  第六,住宿有改善。农民工需要纳入各级政府的公租房、保障房范围。“十一五”重点解决农民工在住宿条件上由“通铺变床铺”,“十二五”推进由“工棚变公房”,“十三五”积极推进有条件的公房变公寓。 

  第七,维权有渠道。对于农民工劳动争议案件鼓励和解,加强调节,快速仲裁。裁审衔接,尤其是一般经济案件,小额的可以采取简易仲裁,现实中大家说的“两头摆平就是水平”。

  第八,生活有文化,不断丰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尤其是要推进“两看一上”工程,能看报纸和电视,有条件的可以上网,全社会营造关爱农民工良好氛围,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 

  第九,子女有教育。农民工有很大的期待值,进了城辛勤劳动,希望自己的小孩也能受到好的教育,就地教育,完善农民工子女就地考试升学,还要落实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地接受义务教育政策。 

  第十,发展有目标。实现农民工市民化要实现两个基本转变。一、由普工转变为技工,有条件的成为技师。二、由农民工成为新市民,有条件的进城落户,暂时没有落户的可以通过实施居住证制度逐步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这样积极推进农民工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农民工群体融入城市。 

  中国的农民工目前大多数从事中低端劳动,改变现状提升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有愿望就有动力,有动力就会主动克服困难,所以农民工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人力资源支撑,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最大奋斗群体和受益群体。 

  主持人:通过您刚刚的介绍,我们相信在“十三五”期间农民工群体更好享受国家的政策,并且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群体。我们知道现在有一波新生代农民工和老一辈的农民工不一样,新生代对他们的未来有哪些新的期待或者什么诉求吗? 

  杨志明:我们把80后、90后出生在农村进城务工经商的称为新生代农民工,特点是三高,第一,文化程度较高,一般初高中毕业,还有少数中专技术学校毕业。第二,获得信息量高,通过新媒体获取能信息。第三,融入城市期望值高。但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劳动磨炼和积累。和老一代农民工相比较,形象说老一代农民工拎着袋子进城,新生代农民工拖着拉杆箱进城,老的农民工是进城挣钱,回乡发展,新的农民工要进城就业融入发展,老一代农民工要全额支付工资,新一代农民工要参加社会保险。老的农民工是改善条件,新生农民工分享企业,分享城市改革发展成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精神层面讲,老的农民工肩负家庭经济责任,新生农民工追求实现自己的价值。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合理期待,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也是“十三五”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战略任务。

  主持人:政策紧跟时代潮流,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期待。

  杨志明:新生代农民工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重要人力资源支撑。

  主持人:非常期待这一批新生代农民工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下为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现在大力发展脱贫和减贫,提出精准扶贫的政策,对农民工群体来说有什么作用。

  杨志明:我觉得作用是两方面发挥。农民工,可以说走出黄土高坡,走出大山,走出贫困地区进城务工经商,打工一人脱贫一户,是加法效应,近年来发展很快的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经过在城市打工有条件农民工,有的还返乡创业,一人创业劳动脱贫一拨是乘法效应,有带动作用。我们通常把到海外留学回来发展的称为“海归”,也可以将返乡农民工称为“城归”。第一。有资金积累。第二,有技术。第三,有熟悉营销。第四,有办厂想法,第五,和农村有感情。近年来“五有”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很快。“城归”在精准扶贫中也将发挥带动作用。

  主持人:谢谢杨委员跟我们分享很多有关“十三五”时期关于农民工群体发展的状况和对未来的期待,更加期望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我们农民工群体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谢谢杨委员。

  感谢观众朋友们的收看,更多消息请持续关注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