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2004年两会建议和议案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宗庆后2004年两会建议和议案

2012年03月03日 18:03   来源:中国经济网   

  1、关于国家投资、动员农村闲余劳动力、大规模实施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工程的提案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宗庆后 

  近来中央在十六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决定》还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通过对中央最新精神的深入理解与对现实情况的认真思考,我们特提出“国家投资、动员农村闲余劳动力、全面实施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工程”的建议,供中央决策参考。 

  一、在现阶段,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三者间的关系既表现为尖锐的矛盾,也可以转化为相互促进、协调统一的关系。 

  当前我国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两难选择:一方面人口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现有4.2亿农村劳动力中,剩余劳动力总数达1.8亿以上,人均耕地不足1.5亩,同时必须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增强综合国力,缓解城乡就业压力,因此资源短缺现象会长期存在;另一方面,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国土资源中生态脆弱的山地、高原、沙漠、戈壁地区所占比例较高,三分之二的土地受到水资源缺乏的严重制约,荒漠化潜在发生范围总面积约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34.6%。尤其是在华北和西北地区,沙漠化、水土流失、盐碱化、江河的洪涝灾害等已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与人类的生存空间问题。 

  传统思维往往认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必然会破坏环境,而保护生态环境则必然要以抑制经济发展为代价。似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之间只有矛盾关系。我们认为,从辩证的角度来看,三者间也有统一的一面,完全可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就可以找到解决之道。实施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工程就是现阶段一个比较稳妥可行的办法。 

  我们认为,在现阶段下,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工程具体而言是指在对国土资源进行系统的调查评价、加强和完善国土立法工作的基础上,成立专门机构并制定严密规划,合理引导农村闲余劳动力参加国土整治工程。主要由国家投资组织他们从事治理大江大河防治水患以及南水北调的水利工程、西部沙土整治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进行边疆地区的农田开垦,开展道路建筑、兴建桥梁、堤坝、下水道系统等基础设施及农村小城镇建设等等。 

  二、实施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工程是通过环境整治来促进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化矛盾为协调,意义十分重大。 

  我们认为,国家投资、动员农村闲余劳动力全面实施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工程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作用: 

  1、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并且减少了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过去数十年来中国西部生态环境处于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状态,据专家估算,我国仅荒漠化一项,其危害的直接经济损失就约642亿元/年,平均每天损失1.76亿元,荒漠化及其衍生危害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约2889亿元/年,而每年的江河洪涝损失则更为惨重。实施国土整治工程可以有效解决西部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加剧、森林植被减少、草原退化、江河洪涝等问题,实现生态环境从恶性循环向良性循环的转变,对北方地区沙尘暴防治也有直接效果,化被动损失为主动投资,彻底解决自然灾害的危害,大大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因此国土整治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 

  2、实施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工程,可以大规模地解决农村闲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保证粮食安全,对解决“三农问题”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进一步拉动了全社会消费。 

  国土整治工程首先是解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以国家投资1000亿元整治资金为例来计算,假设其中30%用于购置各类工具设备以及苗木、种苗的投入等等,其余资金用于群众投工的报酬,按人均一年补助1万元的标准计算,则可在当年解决700万闲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其次,江河上游生态环境的改善也使得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粮食主产区的水患发生率下降,进一步确保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对解决“三农”问题贡献很大。 

  此外,这笔投资不仅仅是立即带动了各类工具设备和务工人员的消费,而且通过不同渠道和消费,又回到了社会中,进一步拉动了消费和投资,通过乘数效应被放大,最终成为以政府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发动机”,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有利于进一步稳固安全团结和稳定发展的社会环境,促进民族大团结,促进西部边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大规模的国土整治工程还可以与产业基地建设以及农村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同时该工程产生通过对西部边疆贫困地区的开发,帮助当地民众脱贫致富,吸引了移民,对促进民族团结、保持边疆稳定繁荣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全面系统地对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工程进行规划,尊重基本国情和客观规律,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真正做到环境、经济、人口三者间的良性互动。 

  为了更科学、系统地实施这一工程,我们建议: 

  1、成立专门机构,对国土整治工程进行全面论证和系统规划。 

  系统而具前瞻性的战略规划是成功开展国土整治的先决条件。建议政府组织专业部门、专业人才,综合考虑地理、地质、水利、农业、生态、经济等众多因素,参考国内外相关的经验和教训,根据基本国情,制定出一整套国土整治的规划,以便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分阶段地实施该工程。 

  2、中央与地方二级治理,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中央组织实施跨省大项目,地方政府组织实施本省本地区的项目。建立以国家投入为主的投资机制,把国土整治工程纳入国家基本建设计划,发达地区地方政府配套一部分资金。并将国土整治、产业重组和加速城镇化进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地方经济从国土整治工程中受益,进一步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3、以县乡为基础,组织农民集团军进行国土整治开发。 

  以县乡为基础,组织农民集团军进行国土整治开发,一则可以将这项巨大的工程严密地控制在有序的范围之内,二则可以锻炼干部,密切干群关系,三则可以通过国土整治的机会,对农民进行教育与培训,并通过对农民集团军的企业化管理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实施城镇化打下坚实基础。 

  4、对有投资回报的项目可以吸纳国外资本与民间资本的投入。 

  对有投资回报的项目,国家可考虑制定相关的政策,吸引国外与民间资本投入,以减少投资压力,同时亦可采用补贴一部分扶持资金、贴息贷款等政策鼓励农民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自我开发,建设新农村,改造自己的生态环境。 

  5、国家设立国土资源整治基金,以确保项目的实施。 

  国家应设立国土整治基金以确保项目的实施。我们认为目前银行存有大量的民间储蓄,没有促进消费,同时也刺激不了经济的发展,而且一时这些资金存在那儿还不会流动,拿出来进行国土资源整治之后,拉动消费需求,刺激经济发展,很快又会通过税收返回,不会有太大的风险,同时亦可以通过对发展地区完成国家税收任务后增收的税收转为整治国土资源的投入,可不再多征收的办法,鼓励地方政府的投入,资金上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同时将资本搞活了,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四、国土资源综合整治项目实施的可行性论证 

  1、国外有成功先例可以借鉴 

  1933年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就有民间资源保护队计划,专门吸收身强力壮而失业率偏高的青年人,从事植树护林、防治水患、道路建筑等工作,当时全美国的工赈机关总计雇佣人员占全国劳动力的一半,不仅大大缓解了失业困难,刺激了经济的早日复苏,而且许多基础设施建设至今仍使美国经济受益无穷。法国自1950年开始的“国土整治计划”对解决法国北方和中央高原等地区的就业问题、加强这些区域的经济发展、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等问题也有很好的效果。 

  2、国内也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我国不少地区已经在局部范围内开展了国土整治工作,取得了相当多的成功经验。例如内蒙古赤峰等地的整治成功经验、淮河流域在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等等,这些例子不但充分说明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工程大有可为,而且这些地区的经验对全面开展国土整治工程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3、中国历史上亦有动员人民开发国土资源的先例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人口的迁移也是与开垦土地、发展生产密切相关的。例如我国汉朝和唐朝,人民大都居住在优质的土地上,到了宋朝和明朝,人民向生态脆弱地带进军,围垦湖滨湿地,开垦坡地,到了清朝,开始开垦长城沿线的半干旱和干旱沙荒地,这些历史证明,由于人口的压力需要开垦更多的土地,因而驱动人们向生态脆弱的边际土地进军。现在的挂壁田(极陡坡耕地)、撞田、过度围垦海滨和湖滨湿地就是历史上人口压力为主要驱动力下国土资源开发的产物。这说明在我国历史上也有国土资源整治开发、生态移民的先例可以援引。 

  4、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工程的技术准备和技术基础已经成熟。 

  新中国建立以来的50年间,特别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兴建以来的20多年,处于上述地区的广大群众、基层干部、技术人员和专家学者,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艰辛探索,已经找到了一整套成熟而行之有效的抗旱造林种草系列技术,而且目前国家也已拥有了比较系统的国土资源调查资料,即从技术准备和技术基础的角度说,实施大规模国土整治工程的条件已经成熟。 

(责任编辑:高蕾)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