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起进出口货物"高速路" 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筑起进出口货物"高速路" 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2015年10月17日 18:10   来源:新华网   

  72小时,从西安驶出的“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就可到达阿拉山口岸,到达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站只需一周,与通过海路运抵中亚花费1个多月相比,货物运抵时间大大缩短,单位运输成本降低;在高科技生产厂房,生产线一旦发生故障停产,损失将按分钟计算,复制上海自贸区检验检疫创新制度后,企业设备维修所需零部件2小时内通关需求得到满足。

  “建立对外开放大通道,创造一流通关环境”,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此为目标,积极做好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检验检疫一体化推行协调工作,全面试行全国检验检疫通关一体化,加快建立检验检疫监管新模式,为陕西进出口货物建立起了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助推西安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

  道路联通 建立对外开放“黄金通道”

  在我国首个拥有国际、国内代码的内陆港口西安国际港务区,检验检疫人员正在对集装箱内的家具进行现场查验,打开其中一个包装,露出一只欧式古典化妆凳,比对着单子,检验检疫人员细细查看:货证是否相符、商品包装是否完好、木质及包装卫生处理情况、是否有随货物携带禁止物……这批家具将随着两天后开行的“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运往近4000公里外的阿拉木图。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之前货物通过海运方式运抵中亚,时间花费1个多月,如今搭上‘长安号’班列,途中不停、不等、不拆货,一周时间货物就能顺利到达客户手中。运输成本也大大降低,一个集装箱大约能节省万元左右。

  2013年11月28日开通的“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如今已经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最受欢迎的经贸“新使者”。截至10月14日,“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已累计开行116班,由开始的一月一班发展到如今的一周2至3班。随着“长安号”班列开行稳定性、常态性、规律性的逐步提高,来自西北乃至全国各地的货物在西安集结,发往中亚和欧洲。

  据了解,在西安陆运口岸申报换证,经“长安号”运输出口货物主要流向至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货物主要为木地板、儿童玩具、木制家具等,货源地为江苏、广东等沿海地区。

  为了加快“长安号”的运行速度,为货物运输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减少企业的运输成本,“长安号”实行“属地报关、口岸验放”的通关模式。内陆企业可以选择在企业所在地海关(属地海关)报关,办理手续,货物到达口岸后只进行实货验放,不再办理其他手续,大大减少了停留时间和通关环节,实现 “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创新监管模式,支持推动“整车+集装箱”混编的多样化运输模式,严把“土壤”、“卫生”、“木质包装”三关,“长安号”物流成本和编组通关效率大幅提升,没有一批货物因检验检疫原因导致退运退货。

  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还协助西安国际港务区争取了设立进口肉类指定口岸。2014年11月,质检总局批复同意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内筹建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同时,质检总局同意西安国家港务区建设进口粮食指定口岸,并支持把全国进出境粮食信息平台放置陕西建设。陕西口岸功能的完善,对于陕西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内陆型对外开放高地具有重要意义。

  西安国际港务区管理委员会港口与口岸业务推进局副局长雷亚锋表示,如今西安国际港务区还向东开通了西安-青岛班列,货物到达青岛港只需42小时,就能通过海路运往世界各地。这些货运专列的开通,连接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使西安成为欧洲和中亚进入中国市场的出入口和集散地,成为“一带一路”上重要的中转枢纽。

  制度创新 货物通关驶入“快车道”

  距离古都西安中心城区西南30公里,西北地区引进的最大外资企业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星”)已正式投产,自动化生产线24小时不停。自三星落户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以来,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针对提高通关时效性、降低通关成本、加强服务能力等方面积极推出多项举措助企业发展。

  海程邦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承担着三星七成的进口货物报关工作,该公司关务部经理李杰对通关效率的提高深有体会: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检验检疫一体化通关政策实施后,区域内实现“通报、通检、通放”,货物进口只需在口岸或目的地进行一次报检便可放行,最大程度地加快三星货物口岸与内地的通关速度。

  前期预报先验、后期集中报检的“分送集报”便捷通关新措施实施后,企业从原来的批批报检改为每月1-2次集中报检,不仅提升了通关效率,通关时间由原来的一至两天缩短到两小时以内,减轻了企业的负担,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 

(责任编辑:苏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