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需要用鲜活的案例推广生态城市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国现在需要用鲜活的案例推广生态城市

2013年11月22日 11:51   来源:中国建设报   

芬兰生态城市之父Eero Kalervo Paloheimo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Eero Kalervo Paloheimo 教授

  芬兰生态城市之父、原芬兰绿党议员

  作为赫尔辛基工业大学科学工程硕士、慕尼黑科技大学工学博士、赫尔辛基工业大学工学博士,自1960年起,Paloheimo发表了上百篇结构设计学、生态学、未来学和社会学方面的文章,以及10本关于全球社会生态主题的著作,Paloneimo曾任芬兰绿党议员和赫尔辛基工业大学教授。2009年,他成立了“埃罗·帕洛海莫生态城有限公司”(Eero Paloheimo Ecocity ltd),为世界各地的生态城项目提供咨询服务,被誉为“芬兰生态城市之父”。

  “生态建筑”和“绿色建筑”不能混为一谈,我本身就不认同用“绿色”来形容生态建筑,那仅仅是一种颜色的表达,这种说法不严谨,也不够科学。

  究竟什么是生态建筑?

  研究生态建筑,则需要研究这个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而并非单一的使用过程。简单说来,这个过程就是,当通过大自然索取原材料后,我们可以用来建造房屋。而这个房屋的寿命也许是70年,甚至达到100年,在这些年的使用过程中,房屋将会消耗大量能源资源,久而久之,这个房子会变得越来越旧,很多材料会逐渐废弃。但如果这些材料能够再重新利用,那么将是生态建筑的又一次轮回。

  具体来说,生态建筑有两个涵义。

  首先,生态建筑所使用的原材料必须是自然材料,而当这些材料变成废品后,能经过短期加工,很快便可以为另一座建筑服务。这种材料必须可循环使用,也就是强调全生命周期的应用。

  其次,除了原材料的选择外,还应该研究应用在这个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所有科技手段,这里主要指清洁能源的使用,比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等这些对环境友好的能源。

  当然,清洁能源的应用方式多种多样。

  目前,中国对生态建筑越来越重视,在我看来,中国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生态建筑的发展。

  对中国来说,现阶段最重要的是,需要通过鲜活的案例推广生态建筑的意义,且这个案例必须是一个真正的生态城市的案例。

  我一直在研究生态城市和生态建筑,在一个拥有2万人口的区域就可以做这个试验,中国地大物博,这样的地方随处可见。虽然中国一直在讨论生态建筑的概念,但没有一个真实有效的实践方式。因此,如果在中国出现一座这样的生态城市,势必是一件利国利民,也有利于环境的事情。

  但要真正建成生态城市,中国政府必须从经济上给予支持,而且中央政府必须要全程控制资金的使用和流向,否则也许会出现地方政府不能真正把钱落到实处的情况,也就不可能完全按照生态城市的标准去建设。

  在一个真正的生态城市中,随处都是清洁能源、清洁交通、可循环资源、生态建筑,这绝对一个可行性方案。

  如果中国政府能够决定支持做这个项目,这将是全世界第一个践行此项目的国家,也将是全世界唯一一座生态城市。到那时,全球的决策家、城市规划家都将蜂拥而至,一睹生态城市的风采。

  我还想强调一点,无论从规模、花费、效率等多方面考虑,中国是最适合践行生态城市的国家。

(责任编辑:李方)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