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许多国家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绿色的理念和内涵在各个领域深化延伸。在我国,绿色已经成为健康发展的风向标,持续发展的主旋律。
必然的选择
人口膨胀、环境污染、资源紧缺,让人们逐渐认识到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每个行业都承担起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厚重的环保重任。
曾经,“傻、大、黑、粗”就是建材行业最真实的写照,高污染、高排放、资源消耗大户的阴影挥之不去。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材料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是产量大,污染也大,应用广,排放也多,在为国民经济作贡献的同时也埋下了深深的环保隐患。
上世纪70年代,意识到这一问题严重性的国外企业开始了对健康、利废、功能性建筑材料的研发。1988年举行的第一届国际材料科学研究会首次提出了“绿色材料”概念。绿色自此成为人类寄托环保愿望的标志。
发达国家投入了很大力量研究开发绿色建材,国际上的大型建材企业也对绿色建材的生产给予了高度重视,并进行了积极的推进。这一全新的概念在上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后,也得到了国家及行业足够的重视。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行业的不懈努力下,水泥行业实现了从小立窑到新型干法水泥的蜕变,玻璃行业实现了从小平拉到浮法的飞跃,墙材行业完成了秦砖汉瓦到混凝土砌块的华丽转身……污染严重、质量低劣、占用耕地等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和解决,但不能否认,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原材料工业,建材行业依然在我国的污染榜上名列前茅。全行业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十分之一左右,在全国工业部门中列第四位;年排放烟气粉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别达到约340万吨、160万吨和135万吨。
不仅建材行业生产过程消耗资源能源、排放污染严重,在应用过程的能耗也不可小觑。前不久有关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已超过工业能耗,而建材产品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今,我国大部分地区备受雾霾困扰,无论是国家和地方,都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寻求解决之策。节能减排、转型升级是建材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建材工业的必然选择。
进步的推手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绿色建材发展相对较晚,有业内人士甚至直言不讳地指出,绿色建材所占比重与建材大国的称号完全不相匹配。“如果绿色建材的发展再如此缓慢,那么我们所拥有的仅仅是一个以环境破坏为代价,毫无底气的‘建材大国’。”这是建材人的共识,建材行业的绿色之旅也由此拉开序幕。
建材行业是名副其实的污染大户,但毫无疑问,也是最具绿色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国家的正确引导、行业的合理布局、企业的凝心聚力,以及全社会的绿色需求,激发了建材行业的节能减排利废的潜力。在“绿色“的辐射下,由制造业变身环保产业的神话正在慢慢上演。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绿色建材发展开辟了绿色通道,各地方政府也根据实际情况出台污染治理实施细则,制定建筑节能标准,为绿色发展保驾护航。行业相关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企业也加大力度组织技术攻关,绿色建材开始在业内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余热发电、中水回用、烟气脱硝、全氧燃烧等先进的节能技术开始在行业普及;中空玻璃、Low—E玻璃、节水马桶、保温绝热墙体材料等节能产品层出不穷;建筑垃圾和电厂废弃物变身新型环保砖,炉渣、炼钢废料和废报纸重塑成为矿棉板……
去年11月6日,北京金隅琉璃河水泥有限公司国内首条飞灰工业化处置示范线顺利竣工,不仅成为我国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的一个经典案例,还标志着水泥企业向城市功能型企业成功转型。
我国已经拥有全球最先进的水泥厂、水泥设备制造厂、玻璃纤维厂、平板玻璃厂,高炉矿渣、电厂粉煤灰、工业副石膏等固体废弃物的利用水平也进入世界前列。
行业进步显而易见,行业的绿色化程度显著提高。
清晰的路线
未来,建材工业可以持续发展的根本就看能在生态绿色、节能减排、低碳环保这条路上走多远。
发展绿色建材是一个艰巨而伟大的事业,是一项庞大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在“黄金十年”向“绿色十年”的迈进中,建材工业还有巨大的“绿色”空间,但任重道远。
以需求发展为牵引,以群众路线为导向,以标准建设为抓手,以带动行业为目标,一幅崭新的路线图逐渐浮出水面。
十八大之后,在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特别是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的大环境下,建材工业如何紧抓机遇化解产业矛盾,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思路锁定在了绿色建材这一关键词上。国办发一号文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出台又为这项工作提出了量化目标。
2013年3月,为进一步推进绿色建材产业发展,工信部原材料司和科技司在中国建材研究总院、中国建材检验认证中心和建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充分调研后,在与行业协会、骨干企业、建设方面的设计院进行充分沟通交流后,通过实实在在的群众路线为绿色建材工作凝练了共识,为绿色建材赋予了新的内涵——绿色建材应是在劝生命周期内可减少对天然资源消耗和减轻对生态环境影响,本质更安全、使用更便利,具有“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围绕绿色建材内涵,工信部提出,对建材行业结构调整和绿色建筑发展影响大、使用广、条件成熟的节能玻璃、陶瓷薄砖、节水洁具、高性能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材料五类产品率先成为进入绿色建材复杂体系的突破口。
产业发展,标准先行。制定有利于引导建材行业循环发展、绿色发展的标准和认定制度,编制发布支撑绿色建筑发展的绿色建材产品目录是进一步是绿色建材工作进一步展开的着力点。据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整个绿色建材标准体系建设将从节能玻璃开始依序展开。标准退出后,还要对其进行运行监测,实施检测政府行业管理措施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三中全会对城镇化发展、生态保护等工作进行了新的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更是进一步为绿色发展拓宽了道路。
任务具体、路线清晰、目标明确,绿色建材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几代人的绿色梦想将夙愿得偿,建材工业不再备受诟病,将以崭新的面貌成为营造绿色生活的榜样。
■本报记者 韩凤凤
(责任编辑:刘芸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