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中经在线访谈—2013两会特别节目。今天我们的节目有幸请到了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新乡市京华社区党委书记、主任、京华实业公司董事长刘志华女士,今天我们一起来谈谈如何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话题。刘主任您好。作为五届连任的全国人大代表,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您今年参会带来了哪些议案和建议?  [03-03 16:55]

刘志华:今年带了几个,一个还是污染的问题,现在应该说中央惠农政策很多,给农民解决了好多问题,像医疗、养老保险、学生上学、老人救助、贫困救助和农业上的支补,很多很多,农民非常满意,唯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污染太严重,这是一个。第二个就是交通事故,过去规定是城市户口,城镇户口赔偿比较多,比农民事故死亡赔偿多一倍,我觉得到现在这种不平等应该取消了,应该重新再立制度或者立法。  [03-03 16:58]

刘志华:第三个是关于安乐死问题,我来的时候,一个癌症患者找到了我,提出了这个问题,他迫切希望我把这个意见带到大会上,因为他在医院治疗的时候看到周围那些患癌症的病号非常痛苦,家里的人陪护又花钱,他就觉得很不值得,反正是个死,也治不好,他要求我一定要把这个带到,我想回头提一下。  [03-03 16:58]

主持人:一个是有关于污染,一个有关于交通事故,还有一个就是安乐死的问题。我们知道目前“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又是十八大之后的第一年,请问在您的工作当中,将如何把握这一重大机遇?  [03-03 17:00]

刘志华:作为社区,我觉得应该借经济区这个东风,大力发展我们的经济。没有经济实体,挣不来钱,给人民办好事那是一句空话。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经济,要发展经济,一个是我们加快社区居住区的集中,把大家都集中到一块,我们现在5千多口人,可以腾出来2千多亩地,这样可以用这个地招商引资。第二个,整合我们现在的资源,如何使我们的资源发挥优势,发挥它更大的价值,产生效益,提高人们的分配指标,让人们更富裕。  [03-03 17:00]

主持人:我们知道一提到您,很多人就会想到您领导和打造的京华村,现在经过40年的发展,已经由原来的一个生产队变成了一个京华社区,您能谈谈这个重大的变化吗?  [03-03 17:00]

刘志华:这个社区我们实际上可以说是兼并了一个,原来我们是一个生产小队,72年的生产小队,我当队长,因为当时那个生产小队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所有能当队长的男同志都当了一遍,天天都打架,因为土地都不长粮食,所以没有粮食吃,大家都饿肚子,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就推举了我们7个妇女,担当起这个重担,第一个解决温饱,第二个摆脱贫困,第三个进入小康,第四个提出建设乡镇都市。  [03-03 17:03]

刘志华:京华村原来不到500口人,现在已经进入了城市生活,统一居住分配,就是不掏钱,都是分配,150平米,各家各户就像城市一样,房子、街道、供水、供电、排水一切公用设施都比较完善,我们也是集体供暖。另外一个村叫东街村,是我们这个生产小队原来在的那个村,因为我们的发展,我们企业发展得比较大,发展成一个企业集团,87年撤组建村,成立京华村,本来我们就是属于东街村的一个第五村民小组,现在我们又翻过来,又和他们合到一起,他们那边人比较多,5千口人,我们40年过来,不仅物质富有了,应该说精神文明知识,整体农民素质,我可以说他完全成为现代新型的农民,有知识、有文化、懂文明、有公共道德,顾全大局、牺牲忘我,这个精神,集体观念都非常强。  [03-03 17:04]

刘志华:我去年拆了几十家的房,建了十几层的居民楼130多户,拆我们这一块的时候,40多家,就一个通知,三天要搬出来,那些人到现在没有一个人问我,三天就搬出来了,有的是自己找地方住,有的是公司找地方住。到现在没有一个人问我或其他的干部,你以后叫我怎么住怎么办?没有。但是他们出来的时候难呀,真难,费劲,但是最后我们想了一切办法,还不能矛盾激化,工作还得做好,反正最后还是做了,但是非常费劲。用我的话说,我们公司包括社区服务中心在这条路上,在原来京华村的基础上,这一条路上有我们的人,像城市一样,这条路两边也有他们的一块人,房子还不是太破,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小城镇,它不像农村那样,那就截然的不一样,我就说假如这条街,我计划将来搞成步行街,三年内搞成步行街,如果拆迁,他们的人要像我们的人一样,我一年就能完成计划。最头疼的就是他们人的思想,人的观念自私、落后。反正我就想,对京华村我应该是一个政策,对他们那儿应该是一个政策,这个政策就是急的政策,快快快,那个政策就是慢慢来,不能急,一急了人家接受不了,那也不行。但是我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03-03 17:05]

主持人:我们知道87年的时候,京华村当时就出现了一大批的小别墅,当时也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03-03 17:07]

刘志华:那是90年代。  [03-03 17:07]

主持人:那现在它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03-03 17:07]

刘志华:现在我们都住了小别墅,当然又盖了一部分新的,又盖了一个高层,6层,又盖了一个3层的,原来都是2层的150平米,现在盖了3层的有300平米的,还盖了高层,全都住到这个房子里面了。  [03-03 17:07]

主持人:那么目前很多农村地区都在建设新型城镇,我们京华社区的新型城镇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03-03 17:08]

刘志华:它突出的特点,就是它不像其他农村一样几个村往一块集中合并,然后腾出来一个地,他们本来住的房子都不太好,这样说吧,也不是太富裕,他比较容易一点。我们的特点就是原来比较富裕,小冀解放以前就是一个古老的小城镇,商业比较发达,都是小商小贩,所以作为个人地很少,有的都没有地。我们这个社区现在只有一千多亩地,都已经开发了,外面进驻的企业和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开发得不少了,所以他们就比较富,房子本来就不错,你现在让他去拆,不太容易,这个不一样。他富裕,他房子好,他没有像一般农村,我的房子破破烂烂的,本来就该拆了,这一下正好,拆了住高楼,难就难在这里,这就是不一样,不一样的特点就是比较富,他们居住条件比较好,他们生活条件比较好,就这个往一块集中,统一规划,难度就比较大。  [03-03 17:08]

主持人:那您觉得现在新型城镇化和过去城镇化,他们之间的区别在哪儿?  [03-03 17:10]

刘志华:我觉得根本的问题就是,现在的城镇化是让农民真真切切进城务工,像我们就不进城了,可以说是离土不离乡的,原来京华村的人都是京华公司的工人,一出门就是工厂,就是单位,这样让他的身份转变,然后过上城市一样的生活,实质上就是过上富裕生活,身份的转变,让他过上真正,实实在在的城市一样的生活,制度环境、生活环境包括绿化、美化、亮化这些,原来它是没有的。  [03-03 17:10]

主持人:新型城镇化它的实质其实就让一部分农民进城,去享受城市给他带来生活上的变化,但是有人认为说,人的城镇化比农村城镇化更难,您怎么理解?  [03-03 17:11]

刘志华:我觉得干任何一件事,关键都是观念、思想、观点,因为干什么都需要人干,他需要有思想,思想解放和保守就不一样,思想先进的和落后的也不一样,他的世界观,他大公无私和自私就不一样,所以人首先应该城市化,当然这个城市的人相对农村人,开化、文明、有知识、有文化,他对有些问题站得高、看得远,有些农民就做不到,所以首先就应该进行人的城市化。  [03-03 17:11]

主持人:如果想培养现代化的农民,您觉得从思想上怎么引导他们呢?  [03-03 17:11]

刘志华:这个首先改变他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另外就是组织学习培训,通过企业文化来打造他们这个团队意识,积极向上的意识,慢慢让他转化,由无知向有知,由粗野向文明,想自己也会想别人,这样一步一步来,这个急不得,要循序渐进的来引导。要搭建文化的平台,我们组织了很多运动会、歌咏比赛、技能比赛、诗歌朗诵,通过这些比赛,让他从中来感受、体验,让他的思想升华。  [03-03 17:12]

主持人: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  [03-03 17:12]

刘志华:对。另外就是科学地培训,还有树典型,更重要的是制度,用制度来规范他的行为,用文化来熏陶他的思想。  [03-03 17:12]

主持人:全方位的去引导,使他们成为一个新型的农民。  [03-03 17:12]

刘志华:对。  [03-03 17:14]

主持人:我之前听到一个词,您刚才也提到了,叫现代化的乡村都市,您认为京华社区如何再造一个乡村都市呢?  [03-03 17:15]

刘志华:目前,我只有先把另外这个村带到像原来京华村这个程度上,这就是我的目标。它能够从生活、思想,人的精神面貌上达到京华村这个程度,我现在在等待这个时间,然后再共同提高。人的知识和人的观点随着时代在不断地变化,任何事情都必须得跟着时代走,人的上进和企业的发展都是无止境的,今天就要把今天的事做好,2013年如何做好2013年的工作,就跟着时代这样同步走。  [03-03 17:15]

主持人:您认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当中,建设一个具有京华模式的京华社区在全国推广有可能吗?  [03-03 17:16]

刘志华:我参加了全国一个村社组织社团,每年参加他们的活动,我觉得全中国典型很多,当然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亮点。我觉得,我们自己走自己的路,但是不一定会去推广。  [03-03 17:16]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建设好新型农村社区,得有自己真正的内涵,那是不是说社区得有自己的经济实体呢?  [03-03 17:16]

刘志华:是,没有经济实体,你说没有钱怎么办事?有经济实体了才能办,集体没有企业,那你很难,只不过是我拿着国家给的钱,搞一个社区建设的项目,打造一个比较现代化的服务中心、医疗所、老年活动中心,你指望这个去发展,那很难很难。真正让大家过上好日子,必须得有集体经济来支撑,没有集体经济,你往前走非常困难。72年京华生产小队最困难的时候,我们提出来什么口号?不等、不靠、不伸手向上要,一切靠自己来创造,这就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精神。  [03-03 17:17]

主持人:您之前在接受媒体采访过程中,曾谈到“让乡亲们富起来,不仅富口袋,而且要富脑袋。”是您的人生目标,那我想请您谈谈在您心中“小康生活”是什么标准?  [03-03 17:17]

刘志华:国家的小康生活,我看了他们的几个数字,我觉得小康生活不能用几个数字来代替,小康生活应该是是非常全面的,不仅物质富裕,还要精神富裕,还要过上无忧无虑,安全感非常强的生活。住有所居,少儿有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我觉得还有一个,难有所解。怎么能是幸福生活呢?幸福生活就要物质富有,那就是吃喝不愁,而且环境优美,人际关系非常和谐、良好,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理解,另外大家有一个非常安全的感觉,这样我觉得才是,应该说我追求的就是这样。  [03-03 17:18]

主持人:新型城镇化会不会带来又一轮的企业投资热呢?  [03-03 17:20]

刘志华:全国这么大,要根据各地区的情况来看,不一样,比如我们引进了两家房地产搞了建设,而且都是高层,20多层的高层,你在这个地区,我就说13年,你还需不需要再盖更多的商业房?这个你得根据市场需求,我觉得就是根据本地的情况,根据市场的情况,最根本的,经济是要讲规律的,市场规律非常重要,你要根据市场需求去发展,该快的快,该慢的慢,该稳的稳,要根据情况。盲目发展最后会导致失败,盲目扩充,无边无际地扩大,也会导致失败。所以这个要有度,什么时候做什么事都要有度,得根据情况不同来决定哪个地区它发展的战略计划。  [03-03 17:20]

主持人:我们京华社区在未来的几年会有哪些具体发展的措施和规划吗?  [03-03 17:21]

刘志华:我13年继续完成11层楼的居民建设,因为前面我还有一个大广场,文化广场。这个文化广场我就是要搞绿化、亮化、美化,非常漂亮,文化气息非常足。另外我还搞了一个文化大院,居民所需要的里面都有,我们有一个展览馆,回顾这40年的发展历史,让我们下一代看看我们是怎么过来的,怎么创业的。另外如果外面有来参观的,对社会上有一定的意义的话,那我们对社会也做了一定的贡献。另外就是老年活动室、棋牌室、健身房、书房、阅览室,各种球馆,包括儿童学习室,搞一些科技的知识,让他们在成长中来吸取知识。  [03-03 17:21]

主持人:想得特别的全面,不单有老人的还有小孩的。我们今天现场也来了很多的媒体朋友们,也希望刘主任跟我们的媒体朋友互动一下,现在就请我们的媒体朋友提问。  [03-03 17:23]

大众证券报记者:第一个问题就是说,要办新型城镇化肯定要有经济实体,京华的是比较成功的,搞旅游等等,其他地方如果要学你,他们应该怎么学?因为每个地方的情况不一样,但是总归有一条是共性的,那到底怎么学?  [03-03 17:25]

刘志华:这个我觉得,根据你的资源而定,像小冀它就发展三产、商贸、旅游,它有这个条件,别的地方,农村没有这个条件的。我觉得如果土地比较多,就在土地上做文章,搞一些高附加值的产业,这就是农业实行现代化。  [03-03 17:26]

大众证券报记者:我们举个例子,东街村那边你才刚接过来,我也了解了一下,他们在精神面貌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那经济方面,好像现在还是京华在养着东街这边,我想问一下,什么时候他自己才能找到自己的经济增长点?  [03-03 17:26]

刘志华:现在他的收入,从三个方面来说,一个是自营收入,因为他们都会经商,商贸比较发达,或者小摊,或者小门市部,这是一个资金来源。第二个,东街分五个连队,五个连队就是四个小队组成的连队,每个连队还有它的收入,这个收入再给它分配,另外社区合了以后,社区有一次分配,社区的分配用什么样的对策?我们这两年有三项分配,不是单一的,我现在所想的,就是如何加大社区的经济发展让大家分配得更多,让大家收入得更多,更富裕。  [03-03 17:27]

大众证券报记者:您刚才讲的是从分配角度来说的,我想问的是东街村这边,原来分两块,一个是京华村,一个是东街村,现在东街村,如何能够找到他们自身能够做出来的经济增长点?  [03-03 17:27]

刘志华:现在不是它自己了,现在东街村、京华村已经不存在了,就叫京华社区。  [03-03 17:27]

国际金融报记者:我想问一下刘代表。首先第一个问题,您刚才也是谈到了关于城镇化的问题,城镇化的实质就是让一部分的农民进城,让农民过上城市的生活,那我的问题是,当这一部分青壮年的农民进城了以后,接下来我们的农村是不是会面临着今后无人再种地的尴尬?如何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当中,我们又能够留住这些新型农业的接班人?让农村实现好现代化呢?  [03-03 17:28]

刘志华:你是说农民进城以后,就说我们吧,我们这块外地来的人很多,比如小冀镇原来只有两万多人,现在已经有八万多人了。人的来源一个是原来县政府的企业中的人员,另外一些企业吸引来的人,还有就是小冀的商业、商贸吸引人。人到这儿一是给企业打工,另外他们自己进入小冀,可以说也搭建了一个平台,他们自己也可以做一些东西。再一个,我们公司一千多个工人,外地人来了有的就在我们这儿落户了,年轻人来了很多都在这儿落家了。我们办公室主任他家是徽县的,他爱人是驻马店的,他们都来我这儿打工,但是谁也不认识谁,后来他们自由谈恋爱,在这儿结婚了,成家了,现在孩子15、16岁,都上高中了,这种情况很多。当然我们给他的优惠条件也有,来了以后,我们一句话,进入京华门就是京华人,你所有的困难我们都帮你解决,你来了以后没有房,我们有工人住的工用房,40平米的房子。你的工龄到了3年,孩子就可以读幼儿园、小学,都可以免费。工龄5年的,初中、高中就都可以免费上,当然现在除去幼儿园还付点费以外,其他的都基本上都免费了,但是还有一些费用也都是我们给提供的。  [03-03 17:30]

国际金融报记者:您的意思是农民即使进了城以后,如果把农村继续搞好的话,其实还是可以运用地方一些政策让另一部分的城市人回流到农村这边来,是不是这个意思?  [03-03 17:31]

刘志华:我觉得能不能留住人,关键在于你对他好不好,给他的工作环境、人际环境,包括他的待遇,包括他享受的福利,四个条件要做好。可以说现在我们公司的人员流动的情况很少。  [03-03 17:33]

国际金融报记者:第二个我想问的问题是,您刚才也说过,这一次上会,您带来的议案中有一条是关于农村污染这一块的,那其实这些年,关于污染大家也是越来越关注了,我想问的是您认为在实现农村现代化的过程当中,我们怎样从源头上面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尽可能地防止或者减少农村污染呢?  [03-03 17:34]

刘志华:我觉得根本的原因在于政府下不下决心,针对有些污染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如果政府不考虑经济数字,就能下决心治理,如果老是考虑政绩,考虑数字,就下不了决心。这是根本的,其他的没有办法,只要政府下决心,什么都可以治。  [03-03 17:35]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刘代表您好,我有两个问题请教您一下,一个是关于推进城镇化的过程当中,有专家指出说,城镇化的成果并没有全部的惠及到农民的身上,比如说绕不过去的话题,医疗、社保,还有义务教育等等,尤其是户籍方面,您觉得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当中,如何做好这几方面的衔接,真正地让城镇化的成果惠及到农民的身上?  [03-03 17:36]

刘志华:这个问题还是各地方情况不同,在我们这儿落实的比较好,但是我觉得社区建设对我们中国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一个伟大的工程,系统的工程。我建议,社区有一些规章制度的东西需要一步一步来规范,就目前来说花样很多,都叫社区,但是究竟怎么走,究竟怎么办,里面好多东西。当然现在矛盾焦点就是房子拆迁,公共基础设施,公共福利,然后国家政策的落实,这些问题。我觉得一个地方一个样,都不一样。当然,总的社区发展究竟怎么去走,有一个总的纲,下面再根据各地区不同的情况发展各地区,因地制宜,任何事情都不能一刀切,中国这么大,各地情况都不一样,一刀切反而伤害了一些地区,这不是进步了,反而是退步了。我觉得还是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对待每项工作比较好。  [03-03 17:39]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能不能具体谈一下,以京华为例,在医保的衔接过程当中怎么衔接的呢?  [03-03 17:39]

刘志华:医保,国家低保一个人,每个人拿300到600,我们设置了一个主任,专门管民生的问题。每月医保该给谁发钱,哪些户需要有特殊照顾的,我们这儿都有。低保都办,当然这里面也有鱼目混珠的,我们都弄下来了,有的做生意,非常有钱,也报,那对不起,你不能拿。可以说这在全国也很多,这个不行,我们要把握好,该吃的必须吃,不该吃的不能吃。这个我们落实得比较好。包括医保,我们张主任就是负责谁有病了,出院以后马上帮助他去落实,把这个资金,药费马上给他落实掉,你住镇的医院就给得多,给90%以上,县是给80%以上,到市里面,60%、70%,但是都及时给你。现在更好的是县这一级的专业部门搞医疗保险,有的时候他们主动下去帮助社区来搞,像学生如果出现了意外,还有住宿的,住宿的学生每个人好像是500,财政局直接把这500块钱直接给学生打到卡上,打到饭卡上,他就可以直接用。  [03-03 17:40]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推进的过程当中,像户籍方面,如何突破户籍壁垒呢?因为这个户籍壁垒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会有人觉得,新型城镇化,虽然说好像是成为了一个城镇的市民,但是其实好像是一种伪城镇化,没有享受到真正的发展成果。  [03-03 17:43]

刘志华:这一点也正是我回头要说的问题,我不在这儿说,我们现在是城镇户口了,但是我们现在有些地方没有享受到城镇户口的待遇,他没有平等,这个要一步一步来落实,有时候新的东西也不能太急。  [03-03 17:44]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有一个问题,您提到了推进的过程当中,有强拆的问题,您刚才提到了这一点,我就想到在土地分配机制方面,比如说在推进的过程当中,涉及到旧屋的拆除,还有宅基地的腾退,以京华为例,宅基地腾退补偿的细则是什么样的?在完善未来土地分配机制上,您有什么样的建设性的意见?  [03-03 17:44]

刘志华:现在就我们的实际情况来说,一个是搬出来一部分,我们给他一套房子,你就住,150平米。另一些就是多赔偿钱,比如这个东街村,他们有空地,不妨碍规划的地方,还有一些空地的,他自己如果想在另外一块集中去住,他自己去盖,那我们就多赔偿钱,目前我们是采取这两个办法。  [03-03 17:45]

主持人:好,非常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今天的时间就到这儿,也非常感谢刘主任今天做客我们的演播室,感谢各位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03-03 17:45]

刘志华:谢谢。  [03-03 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