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导师论坛--领导力:激发企业潜能

2011年12月11日 14:39   来源:中国经济网   

  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中国企业家俱乐部联合主办的2011(第十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12月10日--11日在北京国贸大酒店隆重举行。以下为年会导师论坛——领导力:激发企业潜能的详细内容。 

  主持人滕斌圣:欢迎大家来我们领导力:激发企业潜能的探讨,我们两位嘉宾分别是来自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先生,和来自合益集团东北亚区总裁陈玮先生,我们是这么安排,首先有请两位进行一个演讲,请大家对领导力研究做一个分享,我们三个再进行讨论,最后留一点时间给大家进行互动回答,首先有请刘永好先生做主题演讲。

  刘永好: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一个民营企业家,明年6月份我们将是创业3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多一些,我们企业创业也30年了,也就是说,我们是跟国家的改革开放差不多同步起来的。前几天我讲过一个话,媒体也做了一个报道,我最近这十几年来每次在北京来开会,包括我们政协会,包括我们企业家年会,我总是发现我们以前30年,20年,几年以前一块开会,十几年前一块开会的企业家朋友越来越少了而来开会多数一些相对生疏的面孔,或者年轻的面孔多了。

  为什么?仔细研究一下,发现这些有20多年,近30年创业,甚至十几年创业这些企业家多数都不存在,不是企业家不存在了,是企业不存在了。不存在有的是健康的原因,企业家健康原因,企业没办法,更多是企业种种原因倒下去了。也就是说,中国的企业有人讲民营企业,各领风骚3,5年,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就只有几年。

  当然了,国家经济发展不断新的企业出现,一大批更年轻,受过专业教育,更年轻的同志们走到创业舞台,走到新型企业家,企业家群体在不断调整更新。所以说,有的朋友经常问我,永好,为什么30年了你的企业不倒。2010年的时候我被评为年度经济人物,CCTV年度经济人物一个说法叫做基业常青。问为什么能够做到基业常青呢?我说我不敢叫基业常青,因为我们的企业才30岁,30岁拿人来讲还是青年,正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候,而更多这些企业早世了,这些企业家甚至成了先烈了,我有一种准先烈的感觉,心里面都是沉甸甸的,什么时候这个准变成先烈了,这个故事就圆了,但是这个圆可能不是我们所想象的圆,这是很多企业所面对的现实。

  为什么30年了,我们的企业还没有倒下去,我还站在这,还是一个准先烈,其实跟我们的领导力相关。大家都知道我们的企业新希望集团是一个民营企业,我们的股东主要都是我们家里面的一些成员,有人说家族色彩比较重的企业。那么家族色彩比较重的企业是指股权结构,还是指管理格局。所以,比较早的时候我们就提出家族控股的企业特别要注意要减少家族式的管理。

  家族控股应该说没问题,因为很多民营企业都是家族控股的。但是,家族控股的企业特别要注意要克服叫做家族式的管理这个弊端,家族式企业好处在于,他叫做权力集中,决策比较简单,反映比较快,企业家的责任心比较强,大家都很努力,这些都是好处。但是害处容易形成老板一个人说了散,容易形成听不进别人意见,容易形成老板特别能干,而我们的管理层相对差距极大,中间形成很大的层次。这样的话就使得公司一切都是老板说了算,老板在,企业在,老板不在,那么企业多半都不在,企业跟老板叫做联系的特别紧,这种格局好吗?我认为不是最好。

  怎么样克服这样的弊端,怎么样在企业发展格局中做的更好呢?我觉得更重要是要培养一大批优秀的管理者,他们可能不是老板,他们不是股权持有人,但是他们把公司的事业跟自己人生定位,职业定位结合起来,成为企业的一个忠实的管理者。我觉得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叫企业的领导力,就是企业的领导力。

  我们集团30年了,这30年一步步也从小到逐步做大,今年我们集团销售应该说700,800个亿,我们有大概8万多个员工,我们主要从事农产业。谁都知道农产业是一个微利产业,他不但是一个微利产业,我们主要从事肉,蛋,奶产业,还是一个解决民生的产业,老百姓对他期望比较高的产业,期望在于要有足够的数量满足市场供应,否则价格会比较高,会影响CPI,这是一方面。

  第二是一个食品安全要求很高的产业,经常有人讲,我们的食品,要不然出现这个问题,要不然出现那个问题,你能不能这样担待,能不能把食品质量做好,能不能让老百姓放心,这又是另个问题。

  第三,我们肉,蛋,奶产业是跟动物接触的产业。我们其他企业都存在机器,设备,包括电脑再智能还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东西,要人去操作才行。而我们鸡,鸭,猪,牛都是有生命的东西,会思考的东西。有人说猪很笨,什么都不管,其实猪并不笨,一个健康的猪有人说相当于两三岁小孩的智力,是的,猪,鸡,牛,鸭都有智力,需要你去关怀,照顾,同时它也有病害,既有安全风险,又有市场风险,在这个风险里面怎么样做的好,这是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关键。

  这几年有不少企业由于市场竞争的原因倒下去,由于管理不善的原因倒下去了,不管怎么样我们农产业对我们的管理要求更高,这就是这个行业特点。怎么样做到在这样产业可持续发展做的更好呢?我们做了大量工作,82年我们创业下海的时候,那个时候城里面不准做其他产业,只能做农村产业,我们没有办法才选择了去搞养鸡,养鸭子。但是我们一搞,越搞越大,我们逐步逐步喜欢这个产业,热爱这个产业了,尽管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其他一些机会,包括房地产的机会,金融投资的机会,和其他一些工业产业发展的机会,但是我们还是把农产业作为我们的主导产业,坚定不移的做下去。

  有人说我们很傻,因为农产业的利润率又那么低,风险又那么大,你为什么要去做呢?但是我想中国总需要有些人在做这个产业,因为中国到今天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的比重也相当多。而全国13亿人口,肉,蛋,奶需要必须有人去做,我们以后做了,就必须热爱,这是我们这么想的。同时,我们也这样教育,帮助,培训我们的员工,为了做好我们的管理工作,培养我们的领导力,我们提出了企业的发展战略。大概在几年前我们认为中国农村产业转型期到了,我们应该抓住这个转型期,所谓转型期就是从小规模的,小农经济发展成有规模的,现代化的农业产业机会到了,我们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为现代农业,为大农业,为产业链农业做贡献。

  我们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中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人。那么,当这个转型来的到的时候,一定会有一些走在最前列的这些企业。中国是粮食,猪肉,好多产品,东西都是全球产量第一。但是,需求也是第一的,但是我们企业生产规模都特别特别的小。我们怎么样跟国际竞争,中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很多领域都是作为全球第一了,包括钢铁,房地产,城市的建设方方面面好多领域都是在全球是第一位的,我们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中心,也就是说我们国家工业比较强了,城市经济比较强了。但是,农村经济和农业相对比较弱,而农业的生产,企业的单位规模都特别小。

  我就想能否经过几年努力打造一批有中国特色,世界级的农牧企业,我认为完全有可能。我们就提出我们新希望争当第一批,6年前我们提出这样的目标,提出这样的口号,我们按照这样的目标去前进,我们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规划。我们提出五年后我们销售额达到500亿,我们要进入世界级农牧产业基础标准,五年我们目标实现了。接着提出第二个目标,要达到世界级农牧产业中等标准,从销售收入上要达到1千个亿,更主要要引领这个行业发展。所谓引领这个行业发展,在于组织化的引领,在于科技化的引领,在于行业种苗的引领,在于养殖模式的引领。

  我们怎么样去引领呢?我们提出一个,我们从原来简单的生产饲料而向上下游延伸,开始做种疗,鸡,猪,鱼,鸭的种疗,做全产业链。我们通过做全产业链能够提高我们整体产业链的利用率,能够帮助我们产业链农民朋友,能够协同我们产业链上所有企业抵抗食品安全的风险,和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我们就按照这样的思路去做,6年过去了,我们这个思路得到了较好的实施和执行,而由于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取得了较好的业绩。

  最近这三年我们每年销售都递增100个亿,我相信未来3年我们每年销售递增也会超过100亿,甚至更高。今年我们刚刚完成农业整体上市这样的工作,我们集团原来有一部分是上市公司里面的农业,有一部分不再上市公司里面,最近整体打包上市了,实现了中国民营企业整体上市的案例。整体上市之后,今年我们新希望农业股份将会实现超过600亿收入,在农业领域,我们成为中国肉,蛋,奶里面最大产业,也是农产业上市公司市值最高公司。

  这么多年我们沿着这么一个思路,脚踏实地走取得一定成就,靠的是什么?是我们干部队伍,我们的员工队伍。刚才讲我们有8万多名员工,我们每年既有计划,我们每年要净增超过1万个员工,这1万个员工里面起码有100,200个总经理级的管理人员,我每年要增加1万多个员工,100多个总经理级管理干部,要增加几百个财务,技术,营销线中层管理人员。我们人从何来?怎么样去保证我们的成长,增长,这就要领导力的培养,培训。

  所以说,在10年前我们就设立了我们新希望商学院,我们跟清华大学,跟其他一些著名学校合作,我们跟新加坡的大学合作。那么,这10年过去了,我们新希望商学院已经培养出数以千计优秀管理干部。我们有高层次的叫做“龙腾计划”这样的培训班,我们中高层干部我们对他们进行培训,对他们进行学习。培训首先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理念,我们为什么要提出世界级农牧企业,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提出像军队,像家庭,像学校这样的一个企业理念。

  所谓像军队,这个企业一定要执行力,像家庭,我们要关爱我们的员工,让他们感觉到回家的温暖,要像学校一样培养我们的员工,继续学习,不但进步,使得我们企业管理有用武之材。另外我们还举办了各种各样,开设各种各样的班,除了龙腾计划,MT计划,中青年干部培养计划,财务人员培训计划一直到下面一些操作工的培训计划等等,通过这么多年长期坚持,我们培养一大批领军人物。

  今年我们在新加坡培训的这种短期的学员,大概是10天左右的培训,将会有300多个人直接到新加坡培训,我们跟新加坡几个大学和他的一些咨询公司共同开设了我们新希望体系企业的商学院。有一部分时间在新加坡,有一部分时间在日本,有一部分时间在国内进行培训。通过这样不同层次培训,使得我们这些干部,这些员工他们的素质得到了提升,对企业有一个认同感。我们有些年轻同志他们讲,我们非常看中工资,工资的奖金是我们决定来不来的主要因素之一,但一定不是最决定性的因素,不是根本的因素,根本因素还在于3年后,5年后我能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担当,这实际上就是领导力。

  我们非常重视这个领导力的培训,在我们的培训课程里面,特别增加这样一个内容,让我们的这些干部,让我们这些员工他们进来以后,经过2,3年,5年的学习,培训,工作,有可能成为中层管理干部,高层管理干部。大概今年我们有可能在北京的几个大学,包括北大,清华,包括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招收超过30个MT,叫做管理干部培训师,我们在全国其他大学也会招收几十个优秀学生管理培训,他们通常都是研究生毕业,通常都是在学校里面表现的优秀,所谓优秀是学习优秀,社会的实践活动优秀,担任一定学生会,团,党的积极分子,或者获奖者,我们设立一个目标让他们到企业来制定一个培养成长计划和奋斗的目标,我们帮助他们通过各个岗位培训,学习,工作,迅速的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希望在2年,3年,5年以后成为公司基层,中层,乃至高层管理干部。

  通过这样一个MT的计划,我们确实培养了一批的优秀管理干部。比方说我们今天的董事,副总裁,应该是最早的一批MT了,10年前他在北大作为北京大学研究生会的主席,当时邀请我去做过演讲,我们是这样认识的,以后我们成为了朋友,毕业后我建议他到我们公司来,他选择了到央企,到政府,他到了中国人民银行,很但的时间当上中国人民银行某个部门的处级干部,有人说他前程似锦,他当时毅然决然来到我们集团,后来成为我们集团MT,现在成为我们集团的董事副总裁。同时,率领我们集团基金管理队伍,刚刚发行叫第二期美元基金,美元基金我们投资人是新加坡一家公司,可见我们得到世界投资界的一些认同。

  同时,更有一些优秀的金融机构希望参与我们投资体系,因为他们也看到中国农业产业面临巨大的投资机会,愿意参与进来,支持这个产业,并且分享价值,参与投资,我们就是这样来培养我们的干部队伍的。

  当然了,我们每年可能会有2千个大学本科毕业生加入我们体系,我们在好多个大学,除了刚才讲的重点大学之外,还在一些农业大学,财经大学,好多个大学办了我们新希望的班。我们提出我们的诉求,学校按照正常的教育目标进行教育的同时,增加我们新希望的一些课时,我们一些管理干部,和我们的一些培训师还要专门去说这样的课,新希望班我也讲过很多事,很多新希望毕业大学生很多都到我们集团,成为我们集团基础员工,成为我们集团发展的对象,成为我们持续发展的重要人才。

  我给他们讲课的时候就讲,我们的大学生们毕业以后做什么?有人说,我要到外资企业去,因为工资高,因为品牌好,因为工作条件好,对不对?我说可能是对的。有人我愿意到政府机关去,因为稳定,受人尊敬,因为待遇也不错。有人说到民营企业去,有人要去创业,我说你们说法都是对的,都是国家所需要的。但是,我们的新希望是什么样的企业呢?每年将会增长1万个员工,每年需要超过100个总经理,每年需要增长几百个中层管理干部,并且我们每年销售竞争超过100亿,这就是机会,这就是成长性。

  我们是为了这些成长性,是看今天的工作环境,是看今天的虚荣,是看今天的待遇,还是看我们未来成长。你是甘心干一个小白领,还是希望做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这是非常重要的选择。我是这样讲的,公司也是这么做,确实经历这些年努力,我们不少大学生已经成为我们集团的高级管理干部。

  比方说我们3年前清华大学MT研究生毕业生,现在已经成为我们新希望集团跟日本一家公司组建的世界500强公司,第一把手就是我们MT。比方说我们新希望成立一个财务公司,去年成立的,是非银行的金融机构,财务公司副总裁就是20几岁女同志,也是MT,现在还是在都的博士。比方说我们上市公司的一个高级管理干部,副总经理级别的高级管理干部,而且是上市公司,也是一个非常年轻30来岁MT,我们企业一大批青年管理干部培养出来了,他们认同企业文化,他们年轻,他们勤奋,积极向上,他们融入企业体系,成为集团最重要的管理伙伴,我觉得这就是我们企业能够长胜,最起码30年还没有倒下去原因之一,就是源于我们领导力培养。

  我们对领导力培养贯穿在我们每一个环节,从工人,专业人员,基础干部,中层干部,高级管理干部,从新进来的人,到我们在公司干了20多年的人,我们现在在海外已经有十几个工厂,我们提出了新的目标,要走南洋闯中东,逐步实现国际化。我们在南洋,东南洋已经有十多个工厂,最近在中东的工厂也正在建设,在南非的工厂也马上开始建设。我们提出要加速走向国际化,我们需要一大批既懂外语,年轻的,专业人员,这些人从哪来呢?首先从我们内部招生,我们那么多MT,那么多培训生,2千多个学生里面,我就提出在公司工作2年以上,英文比较好愿意到国外工作的报名,我们待遇条件比国内高差不多一倍,我们对身体素质有什么要求,心理素质有什么要求,我们进步计划是什么样的,结果一报就是上千名人,这千名干部我在海外发展,心里面就有底了都是我们派出去的骨干,这就是我们的领导力。

  海外发展我提出今后我们每年在海外有7,8家工厂建设,我们以走出去这太路,在海外发展投资回报率我们现在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国内投资回报率。过去这30年我们集团算了一下,平均投资回报率超过35%,有人说农产业不赚钱,有人说农产业风险很大。但是,我们是一个从1千块起家,几个兄弟白手起家干起来的企业,经过差不多30年,今年就是新希望我们四兄弟其中一个,今年销售400亿,加起来远超过1500亿,这个成长可谓不小了。靠什么,当然靠国家的改革开放,靠国家巨大市场给我们提供机会,靠我们这种管理,靠我们领导力的培养,靠我们员工队伍努力。

  有人海外投资风险很大,经常先卷款潜逃,我们在海外投资已经有不说工厂,新加坡有总部基地,香港也有我们基地,但是到今天为止,我们在海外还没有出现重大资产流失现象。靠什么,靠人。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也非常感谢我们这些大学,这些学校为我们培养的这些人才,我也深深感觉到我们坚持10年,我们送出去了1,2千人培训计划取得成功,也非常感谢我们这些干部,我们这些员工,特别我们每年新增2千个大学本科生们,他们在我们企业里面,成为我们年轻的骨干。

  所以,又回到刚才,我们是一个私营企业有家族色彩,但是我们管理一定要走现代化的管理道路,我们是这样做的才取得一定成功。我觉得这是我们过去30年没有倒的原因,我们希望再过30年不要倒,但这只是我的希望而已。假设真的倒下去我就成为烈士,圆满了,这个圆满不见得是好事,但我们必须有准烈士的心态,当你有这种心态就淡然了,有什么不能交出去,有什么不能让最优秀的人在我们主要管理岗位上。

  当然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心得和体会,也愿意和大家进行分享,我就说这么多,谢谢。 

(责任编辑:刘朋)

精彩图片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