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盈一水间 悠悠两岸情

——台商淮安论坛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2011年08月30日 14:3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明天,备受瞩目的第五届台商淮安论坛将在淮安国际会展中心如期举行,来自两岸政、学、商界的代表将齐聚一堂,共话ECFA 后的新机遇、新力量、新模式、新经济,寻求海峡两岸的合作共赢之道。 

  盈盈一水间,悠悠两岸情。弹指一挥间,从创办至今,台商淮安论坛已经走过了5个年头。这5年,是台商淮安论坛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的5年,是台商淮安论坛从“地方性”论坛逐渐获得普遍性影响的5年,也是“南有昆山、北有淮安”台资集聚新高地不断推进的5年…… 

  演绎精彩沟通两岸 

  2006年11月29日,首届台商淮安论坛(时称淮安经济开发区金秋投资洽谈会暨台商企业-苏北经济发展论坛)举行。围绕台资在大陆的发展走向以及苏北地区承接台资的优势这一议题,商务部台港澳司司长唐炜,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宁骚,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赵永茂院长的代表卓伯仲等一大批来自海峡两岸的学者现场“论剑”,畅谈大陆台资企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从这一天开始,台商淮安论坛开始演绎精彩,沟通两岸…… 

  一年后的11月28日,由市政府和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台商淮安论坛隆重举行。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刘震涛教授,台湾中原大学副校长吕鸿德教授,台湾慈济大学传播学系助理教授李明轩,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副教授李保明,鑫系财务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洪平安等专家学者,富士康科技集团总经理游象富以及来自港台地区的150多位客商、嘉宾应邀出席。 

  2008年11月9日,一个可以载入淮安发展史册的重要日子——在前两届“苏北经济发展论坛”的基础上,“台商淮安论坛”这个响亮的名字第一次走进公众的视线,并一直沿用至今。 

  “第一届和北大‘联手’,第二届与清华‘拥抱’,论坛肯定会越办越好。”第二届台商淮安论坛举办时,中央电视台《海峡两岸》主持人柴璐曾如此笑言。的确,回顾历届台商淮安论坛,坚持与名校联手,坚持邀名家参与,一直是论坛得以充满精彩、充满活力的重要原因。不仅到场的官员级别越来越高,台商的人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宁骚、刘震涛、吕鸿德、林建甫……全部是海峡两岸赫赫有名的学界大腕。 

  正因为大家、名家的广泛参与,诸多话题才能得到深入、热烈的讨论,精彩的见解才能层出不穷。在首届台商淮安论坛上,宁骚较早地指出,随着来大陆投资的台湾大厂商和大型投资商的逐步增多,大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对台资企业的接纳越来越困难,台资已经呈现出从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向北移动的趋势。在第二届台商淮安论坛上,吕鸿德教授率先提出,在超竞争时代,不仅是“核心竞争力”的对抗,更是“体系竞争力”、“平台竞争力”的较量,大陆地方政府要吸引台资落户,必须要有“平台经济”的概念。到了第三届台商淮安论坛,各种新观点、新议题更是遍地开花:清华大学李保明博士指出,淮安在吸引台资过程中,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政策研究顾问叶万安则大胆预言,不出十年,未来的淮安就是现在的昆山…… 

  最精彩的永远是下一届——第四届台商淮安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第一次踏上淮安的土地,便掀起了一股势不可挡的“郎旋风”。从当前的营商环境谈到危机境遇中的政府作为,从台资企业发展谈到产业链竞争,郎咸平的演讲把论坛推向了高潮,也推向了新的高度。是的,从首届主要关注的苏北台资发展到今年的“ECFA”,论坛的议题逐渐从地方性议题提升为普遍性话题,这也使台商淮安论坛获得了更加广泛的影响。 

  台商淮安论坛奉献给两岸乃至全球华人的,是精彩,是两岸交流合作中殊可铭记的共识。通过台商淮安论坛,两岸政、学、商界搭起了合作交流的金桥,书写了一段又一段堪载史册的佳话。 

  台资高地崛起中 

  “政府、企业、学术界互动交流的论坛形式,集政策性、理论性、专业性、务实性于一体,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这种充满活力的互动与交流平台对于形成优势互补、共创双赢的两岸经贸合作新格局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届台商淮安论坛期间,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赵永茂院长的代表卓伯仲如是说。 

  卓伯仲的这一评价道出的是台商淮安论坛的特点和意义,没有道出的则包括台商淮安论坛举办的背景:2006年9月28日,全球500强企业之一的富士康空降淮安。此前,富士康在大陆投资最为集中的城市是深圳和昆山,台资最为集中的则是珠三角、福建和长三角等地。在许多专家和媒体看来,富士康落户淮安,是台资北上的风向标。 

  事实也的确如此,富士康落户淮安以前,台资企业在大陆的集聚几乎全部集中在南方,很少越过长江以北。而2006年以后,台资北上的趋势愈发明显,到今年,台资已经不仅在淮安“扎堆”,而且把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内地。 

  我市举办台商淮安论坛的根本目的在于构筑“南有昆山、北有淮安”的台资集聚新高地,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邀天下台商、论合作大计、筑台资高地”,台商淮安论坛的这一宗旨已经表明,“邀”、“论”皆为途径,“筑”方是目的。 

  是的,“筑台资高地”需要一个个台资项目来推动,而项目建设又需要通过论坛来推动。第四届台商淮安论坛现场,由江丙坤题写匾名的“淮安淮阴台湾农民创业园”隆重揭牌,随后,又有富士康手机接插件项目等30个外资项目签约,总投资额达到11.9亿美元。此前,每届台商淮安论坛举办时,同样都有总额不菲的投资项目签约。 

  许多台湾企业家以其远见卓识和独到眼光,纷纷相中了淮安这一“成本洼地”、“服务高地”、“投资福地”,积极来淮投资创业。截至去年底,全市共审批台资企业520家,投入运营377家,总投资60亿美元,实际到帐23亿美元。鸿海集团、明基集团、台玻集团、旺旺集团等一批知名台企纷纷落户,投资范围涵盖IT、食品、家具、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领域,淮安已成为继东莞、深圳、昆山之后的又一台资集聚新高地。并在“台湾民众最想居住的大陆城市”评比中名列第七位。广大台商台企信任淮安、选择淮安、投资淮安,对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与淮安人民一道书写了“合作多赢”的生动诗篇。 

  ,论坛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并不完全是直接的。除了实实在在的项目之外,台商淮安论坛为淮安经济发展提供的智力支持、对淮安产生的无形的影响将会更加广泛,也更加深远。 

  内涵提升品牌做大 

  在台商淮安论坛红红火火的同时,著名的“海西论坛”更名为“海峡论坛”,致力于打造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台湾各界参与最广泛的一次盛况空前的两岸民间交流盛会。同样服务于两岸交流,两个论坛的更名共同指向了一个目标:提升论坛的品牌价值。虽然台商淮安论坛起步晚,影响力尚无法与海峡论坛相比,但足以表明,台商淮安论坛已经告别了呀呀学语的幼年,走向了成熟,迈开了品牌化发展的步伐。 

  做大台商淮安论坛品牌,市委、市政府和承办的市经济开发区可谓绞尽脑汁,殚精竭虑。形式的创新是论坛充满活力的保证,历数台商淮安论坛的举办历程,创新几乎无处不在,年年不同。以第四届台商淮安论坛为例,论坛从开始到结束,新意迭出,衔接紧凑,无不体现出大胆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论坛启动时,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与市委书记刘永忠、市长高雪坤共同触摸一个透明的圆体,圆体马上发出绿色的光线。这时,中央的大屏幕同步显示出启动仪式的每一个细节,让人啧啧称奇。而首次评选的台商淮安论坛形象大使悉数登台亮相,则为论坛注入了轻松的气氛。 

  台商淮安论坛品牌价值的提升,还体现在媒体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在一定程度上,随着传媒时代的到来,论坛、节会的品牌价值几乎约等于媒体的聚焦力度。从首届台商淮安论坛举办起,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现代快报、香港大公报、联合报、凤凰卫视、《台商》杂志、新华日报、江苏卫视及本市媒体就一直跟踪报道,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极大地提高了淮安及台商淮安论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到第四届台商淮安论坛,更有台湾岛内的东森电视台首次作为主办方全程参与。作为台湾知名媒体,东森电视台从论坛开始前多日就连续播放淮安的专题片,全方位、立体化地对第四届台商淮安论坛进行跟踪报道——在大陆,能够享此殊荣的,恐怕极为少见。 

  当然,就提升台商淮安论坛的品牌价值来说,最终还要取决于品牌内涵的提升。前两届论坛定位于苏北经济发展,而第三届论坛的定位就已跳出淮安、跳出苏北、跳出江苏,拓展到更加开阔的层面。可以说,不管是从论坛主题的演变,还是从论坛关切的本身看,台商淮安论坛的内涵都在不断地提升,而这恰是台商淮安论坛获得成功的内生动力。 

  我们无法清晰地描绘出台商淮安论坛的明天,但从淮安提升内涵、做大品牌的不懈努力中,我们可以确信,台商淮安论坛将会铸造更大的辉煌!

(责任编辑:施晓娟)

精彩图片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