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和国际标准中的利益“轨名堂”

2011年06月23日 13:26   来源:光明网   

  中国奶业闹出的“标准”风波,这两天有愈演愈烈之势。

  本来,“三聚氰胺”风波过后,中国奶的质量能否达到现有标准就已经很可疑。人们都知道,原奶提供商买进三聚氰胺兑进奶中的“理由”,正是因为现行牛奶收购标准中有蛋白质含量的下限规定。这无疑是说,如果不兑三聚氰胺,奶的蛋白质含量就达不到标准。然而,三聚氰胺被禁止兑入奶中以后,奶的蛋白质含量是否还能达到现有标准,对此,则从来没有任何一个部门给过什么说法。

  到现在,人们才清楚,即使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达到了现行标准,牛奶的质量也仍属下品。因为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奶的质量标准是最低的。标准低,实际产品可能连这个“最低”的标准都达不到,所以,用“等而下之”来形容人们当下不得不消费的奶制品,当不为过。

  据说,奶业质量标准中的“国情派”维护现行“国家标准”的重要理由是,“如果按照国际标准,中国70%的牛都得被杀掉……”你看,在中国,作个消费者难,就是作头牛,也不那么容易啊!在作消费者难、作牛难的“两难”中,最不难、最惬意的是谁呢?毕竟,中国鲜奶制品价格已经与国际奶制品价格接上了轨。高质高价,在市场环境下也并不理所当然;低质高价,就更是没有任何道理可言。低质高价,实是短缺经济时代强制配给的产物。

  把价格的轨与国际价格之轨接上,把质量、服务及其品质之轨与国际断开,甚至伸向完全相反的方向,这些“轨名堂”在当前中国的许多行业中通行无阻。电信行业,多了不说,就说互联网接入速度,按照国际标准,即使以国际硬通货币值计,中国消费者缴纳的是火箭的钱,享受的是牛车的速度。石油行业,价格这根轨早已与国际市场搭上,然而,且不说油品质量,就说这接轨的“道岔”设计又很符合中国国情:国际市场涨价,接轨异常迅速;国际市场降价,接起轨来就像老太太穿针,哆哆嗦嗦,就是搞不定……

  再说银行服务。这几天,有消息说银行业要取消一些服务项目收费。另有消息说,银行在取消一些收费项目的同时,又增加了一些收费项目,里外里服务的总体价格还提升了。中国人(被)爱攒钱,所以几乎每个家庭都有银行服务的消费者。然而,仔细想想,银行的服务有哪些与国际接轨了呢?国外银行每月(免费)向客户邮寄账单的服务,在中国,除了信用卡客户外,普通储户可能连听说都没听说过(正是因为这项“免费”邮寄服务,国外银行向小额账户收取低廉帐户服务费才有了一些道理)。国外银行(免费)向客户提供的支票薄、邮寄支票的信封(已经有几个世纪了),在中国,除了大额储户(据说账户留款要达百万、千万以上、且需申请)外,普通储户更是连见都没见过。至于其他诸如借记卡透支、贷款等等服务,在中国,尚属天方夜谭。在中国,对绝大多数银行的消费者而言,除了自己亲赴候时超长(银行节省设点及人力成本所致)的银行柜台办理业务外,还真讲不出银行究竟给消费者提供了什么“免费”的服务。

  就这样,“与国际接轨”和“中国国情”,成了一些行业随意把玩的东西,就像魔术师手中的两根一模一样的棒槌,颠来倒去,让人看不清哪根落在了左手,哪根落在了右手。而把玩者,不仅不以为耻,甚至还期待着消费者给他们“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表演鼓掌哩!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