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经在线访谈”2011聚焦两会特别节目。本期节目将由中国经济网和服装时报联合播出。我是主持人刘秀芝,服装时报的记者。今天来到演播厅的嘉宾有三位。一位是中国经济网的老朋友,全国政协委员、天津永正裁缝店集团董事长王永正。欢迎王委员。另一位是服装业非常有名的夏华老师,依文企业集团总裁。因为她在做服装之前,曾经在中国政府大学任教,比起夏总这个称呼,我更喜欢称她为夏老师。 [03-12 14:13] 夏华:各位网友好。 [03-12 14:14] 主持人:另外一位是盛世嘉年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军,他是中国服装论坛的秘书长。欢迎三位嘉宾。 [03-12 14:14] 主持人:我们今天访谈的主题是中国服装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三位嘉宾在服装业内都奋斗多年,相信会有非常精彩的观点与大家分享。首先我想问王委员,您在三年的提案当中一直都建议国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人民币汇率的不稳定,用工成本、原材料成本上涨,都导致中小企业的成本越来越高,生存越来越艰难。永正集团与国外的裁缝店也有合作。这些共同的难题,对永正制衣的对外业务有什么影响? [03-12 14:15] 王永正:对外业务占我们订单的60%,但我们跟外国的结算是以当日的人民币汇率为准。外国人都要求跟我们增加订单,我们最多只给他们增加5-10%的订单。金融危机以来,尤其是最近这两年,出现劳动力成本、用工荒等问题,纺织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生存很艰难。因为原材料价格每上涨一点,人民币汇率每上涨一点,他们的生存空间基本就被压缩没了。 [03-12 14:15] 王永正:国家要求提高普通员工收入,固定工资要求上涨。国营企业是跟随国家的政策,作为小企业,尤其是作为纺织服装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他们没有那么多资金,国家的政策也很难落到实处。这几年我都在呼吁为小企业争取更大的权益。我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所在的经济组都是中国那些超大的、巨无霸企业,都是产值超几千亿的企业,他们的困难跟中小企业的完全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如果大家再不为中小企业说一点话,中小企业的生存会越来越艰难。 [03-12 14:15] 王永正:我们刚才还在探讨这个问题,好多发达国家,中小企业都有中小企业部,尤其是小企业部,这对一个国家的小企业起到了巨大的支撑、帮助和推动作用。好多发达国家是中小企业支撑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就像王军秘书长提到的,解决了国家就业的70-80%,总量也超过50%,这么大的群体,他们的利益应该是最值得关注的。 [03-12 14:16] 王永正:他们的利益得到保障,他们发展好了,最受益的是社会绝大多数就业者。毕竟国家在强调和谐,在强调幸福感,中小企业发展好了,他们的员工收入会更高,会更幸福。中小企业的员工占全中国人口的70-80%,这样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03-12 14:16] 主持人:而且服装企业里面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 [03-12 14:16] 王永正:对,服装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是很艰苦的行业。国家在前年推出了振兴规划,也包括服装行业,但落在实处的没有多少。这三年来我都提出了相同的提案,希望国家不要给中小企业挑挑拣拣的政策,因为很难落到地。总理在我们组座谈的时候,我跟总理谈这个问题,总理说这是“玻璃门”现象,要打破这个“玻璃门”,但真打起来还有困难。 [03-12 14:17] 王永正:国家能不能对中小企业一刀切,制定一个政策,只要是在这个范围就享受,好比税收,什么税打对折,同时可以要求中小企业,国家给你让利那么多,可以将这些钱用在员工身上。国家要求涨20%的工资或者30%的工资,这些中小企业马上就可以实现。国家今天的财力完全可以支撑让我们国家为中小企业,为绝大多数的就业群体提供更好的发展和生存环境。 [03-12 14:18] 王永正:现在垄断企业的员工收入和中小企业的员工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也是社会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具体的例子我们就不举了,这是一个社会普遍现象。这些强势企业和弱势企业,在员工之间就形成了两个不同的阶层,这不利于和谐发展。所以说国家应该加大力度,对中小企业给予非常明确的,非常肯定的支持,给一个一刀切的硬性的支持,让中小企业有更好的生存空间。 [03-12 14:22] 王永正:国家让出来的这部分利益,中小企业完全可以用在员工福利上。现在《劳动法》越来越需要全面贯彻,但很多企业做不到,因为企业的利润很少。国家应该在税收等各方面给予企业支持。 [03-12 14:22] 主持人:对于王委员的这个提案,夏总有什么看法? [03-12 14:23] 夏华:从我的角度来思考,我觉得这是一个"汉堡效应"。假如我们把中国经济比喻成品质非常好的汉堡,我觉得一个汉堡的馅儿很重要。事实上现在是上面挤,下面挤,最后这个馅儿越来越薄的情况下,这个汉堡没有人想吃。从现在来看,主持人刚才提到的问题很敏感,对于纺织服装行业,无疑是中国的民生产业,现在所有人都认同这个观点。对于中国这样的纺织服装大国而言,它真的是解决了一大部分的就业问题,解决了民生的“衣”这个问题。 [03-12 14:23] 夏华:我们必须重视这个现象,王总他们没有更大的体会,企业到了一定程度,成本的敏感性非常非常高。我说这是螺旋上涨效应,事实上员工成本的上涨,带来了所有原材料的,包括原材料本身的成本的上涨,带来了特别强的叠加效应。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对中国核心企业的影响非常大。政府一再谈物价,依文是做自主品牌的,对于自主品牌的代表企业,我特别想说几句话。一直以来我们思考的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未来的出路,一定是品牌化。在品牌化的道路上,自主品牌的生存发展非常重要。 [03-12 14:25] 夏华:重要到什么程度?它是一个支撑环节。下游要支撑中国的商业发展。尽管有这么多的奢侈品流入中国,非常多的商业老总还是由衷说了一句话,自主品牌是护肤,国外的奢侈品是彩妆。它是在好的时候,能拿到钱的时候,一定大规模占据市场,为的是真正在这块土地上产生影响力和收益。如果金融危机来的时候,大家会毫不犹豫地撤店。所以自主品牌一定要支撑,因为我们的根在这里。 [03-12 14:25] 夏华:对于自主品牌而言,对于上游,它支撑了无数工厂的发展。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在中国每一个做得好的服装品牌的上游都有上百位原料商和加工商,在他们眼里,这个就是最重要的支撑。金融危机时我们做出的政策,我说这是一个共赢的产业链,所以我们要先付款。我们的上游都支撑不下去了,这对中国品牌是非常值得焦虑的问题。我们要先考虑给上游的原料商,让原料不能断档,给加工商,让生产不能停产。这样我们才能有竞争力跟国际品牌竞争。 [03-12 14:26] 夏华:在这一点上,政府必须考虑,对于这样一个民生产业,起支撑作用的自主品牌企业,如何给予扶持。我非常认同未来国家的幸福指数,这一次人大提出幸福这个词,真是让所有老百姓笑容绽放了一把,至少提到了国家政策的层面去思考。中小企业是这一个发展版块上最具活力的,它们的生存,它们都能够好,我觉得经济才能够好,才能够繁荣。在这一点上,成本的压力非常非常大。今年我们能够感受。 [03-12 14:26] 夏华:像依文这些企业好在就是我们已经开始实现供应链的全球化,汇率对于我们来讲是件好事。由于汇率的变动,我们在国外采购的部分,像我们很多原材料,我们在国外有47家原材料供应商,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算是少占了一点便宜,是个利好的指数。我觉得大部分我们还是非常关注,因为一大部分还是在中国加工,劳动力成本有所上升。政府把它看成是一种政策,企业也非常认同。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这种政策的执行和宣讲过程中,会让基层员工的心态发生变化。这是做企业的人最关注的一个问题。大家会有不稳定性。 [03-12 14:26] 夏华:今年面临最大的压力,成本尽管提高,我们都把它算在预算范围内的提高,我们都能接受15-20%,这已经是一个门槛,没有这个门槛是不可能的了。最重要的是开工不足,这是我们现在最焦虑的问题。从过完年开始到现在,你可以了解一下,大部分的服装加工厂的开工率都在百分之六十到七十,这还是他们制定了各种各样的政策和各种各样的奖励,据说报销车票、给家属的奖励,才达到这种开工率。开工率的不足,对秋冬季产品和马上上市的春夏季产品,都非常有影响。 [03-12 14:27] 夏华:我跟王总说,提三年,提八年,我们还要坚持提。我相信政府也有难度,但是我们要解决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问题,一定要用层次来考虑问题。现在最关键的是什么?如果对于经济,不管中国发展速度怎样快,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对于经济发展而言,最核心的版块,它的生命力,它的活力和它们的激情非常重要。从这个角度,一定要思考面临着原材料上涨,面临着劳工荒,面临着劳动成本的上涨,都没有关系。这些企业依然有激情做下去,往世界一流靠近。最核心的是政府用怎样的政策,让这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看到希望。这个问题不比让基层员工提高收入的问题小。这必须要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去思考。 [03-12 14:27] 主持人:对于企业来说,国家政策支持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另外一方面还需要企业建立新的盈利模式。在“十一五”期间,纺织服装行业就提出要依靠科技创新、品牌文化建设来提高品牌贡献率。我想问一下王秘书长,在您接触到的品牌当中,有哪些是在品牌贡献率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呢? [03-12 14:27] 王军:像王总的东西也不错,王总他们做国外的订单比较多,但他们在做自己品牌的时候,虽然是以店的方式,但也是一种品牌。中国的服装产业,刚才两位老总谈得特别好。看得出来大家是一群很能奋斗,很有探索意识,而且充分市场化的企业家,在发挥自主性方面,大家都很投入,是很有朝气的行业。另一方面,中国服装品牌走到今天,我前一段时间走访了四五十家服装企业,大家有这种机会,但挑战的压力很大。 [03-12 14:30] 王军:品牌贡献率肯定是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根本问题。中国的服装品牌的贡献是关键问题。中国服装品牌的发展才经历了十几年,是很短的,但取得的成绩很骄人,是让人很骄傲的。我们可能离我们的目标,离我们可以在这个市场上,甚至在全球可以展现的空间,可以发展的目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是,我觉得大家都一致认为品牌是一个关键问题。现在做得比较好的也不少,像白领、爱慕。像休闲里面的美特斯邦威,运动服装的李宁。男装里面,大家接触比较多的,七匹狼。各种形态的品牌都有自己的探索和尝试。 [03-12 14:30] 王军:我感觉中国服装品牌的发展,怎么想办法从产品竞争这个阶段真正进入到大的市场竞争和品牌竞争。品牌一定有这样的意识,我想是有能力建立的。我们如何在国家的环境政策、商业环境政策,还有刚才谈到的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问题上,再加上企业内部的努力,还有我们向先进国家学习,向自己的市场学习,我想中国品牌的发展肯定是很有希望的。 [03-12 14:31] 王军:应该说,大家一致认为是根本问题。所以,今年中国服装论坛的主题是“构建品牌力量”。就是希望能够看到我们中国的品牌在这样的环境中,越来越有能力,外部的环境让他们能够走向从产品竞争到市场竞争,到品牌竞争的阶段。品牌作为一个根本的核心问题,在时装界,大家有这样的认知,能走到这一天,确实还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03-12 14:33]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依文是品牌服装方面做得很好的企业。夏总在品牌贡献率方面有没有经验可以分享? [03-12 14:33] 夏华:我觉得如果按逻辑说,第一条还不是经验,是信念。我一直说在中国做品牌,如果我们把这个产业细分一下,从信念上只有两种。一种是利润是目标,然后品牌是过程。可能今天做品牌有利润,我们做品牌。明天可能投资市场更好,我们就做投资。我们这个行业有非常优秀的企业家,他们在品牌这条路上走了一段以后,开始做投资。这是他们从企业利润出发的思考。 [03-12 14:33] 夏华:我更希望中国服装品牌行业里出现这样一股力量,他们是品牌是信念,而资金、钱、利润是过程。我觉得只有这样的一种信念下去,中国品牌才会真正有希望,中国品牌才能够既定的向我们梦想的目标去走,让品牌真正产生价值感,让品牌真正爆发影响力。我们前面谈到的成本问题的核心就是刚才王军说的中国品牌的成本的敏感度,延至于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价值支撑还没有完全构建起来。 [03-12 14:34] 夏华:今天才如此敏感,原材料成本上升15-20%,我们会非常敏感。国际品牌香奈儿,不管原材料多贵,每年都要上涨25%,这是给消费者带来的信仰。我们在品牌之路上一定要有信念支撑,我们未来的目标是让品牌具有真正的核心价值,让我们的价格跟成本不直接进行对话。我觉得这非常非常重要。这需要一段很长的路。 [03-12 14:34] 夏华: 第二才是经验。中国品牌在三点上只完成了其中一半的路程。我觉得品牌的构建里面,产品只是一部分。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是营销和设计。中国品牌的产品这一关我们基本上都走过来了,否则也不会有国际市场看好这个市场的加工能力,在这个土地上也不可能诞生优质的产品。这是我们应该给予所有品牌人的一种自信。我觉得最重要的,我说我们走了一半是我们的设计力。 [03-12 14:38] 夏华:中国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一定是品牌的设计能力。这种设计力,我们经常说创新力,这种设计力和创新力不仅仅是产品,哪怕小到品牌的LOGO和细节,哪怕企业运营的每一个过程,哪怕销售的每一个过程都需要设计。我一直说做品牌是全设计流程,绝不是简单的在某一个环节需要设计,它是全过程的、全设计的流程。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只走了一半,可能好的企业在产品设计的领先度上和创造能力上,我觉得基本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我们不能说跟世界接轨,我觉得基本在一个国际水准上了。 [03-12 14:38] 夏华:依文在06年在米兰、巴黎建立了设计工作室。因为人才化的过程是伴随着设计水准国际化的过程一起成长的。还有一个是营销力。在营销力上,我觉得我们刚刚开始。所以在整个品牌营销的过程中,到今年坚持了17个年头,我坚持从品牌诞生开始,一直做营销,我一直喊文化营销、情感营销。那个时候我刚开喊,这个行业很多人都觉得跑偏了,做服装卖的是衣服,你怎么讲这些故事?今天我们都意识到这个故事的重要性。几年前,王军做服装论坛倡导文化力的时候,很多人对文化力这个词非常陌生。 [03-12 14:38] 夏华:今天你会发现品牌最有爆发力的就是品牌力,就是你到底能影响多少人,由买到爱的过程,由爱到尊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如果说有一点点经验的话,当我们刚刚开始在产品和设计中取得一点成绩,千万不要以为我们的品牌做得有多好了,因为营销我们刚刚开始,全方位地去思考高水准的营销,全方位地让消费者的心离你更近,我觉得这是一个品牌最该做好的事情,而且是做品牌人一辈子都要做好的事情。我一直说消费者的心是离消费者钱包最近的地方。 [03-12 14:39] 王军:我接着说一句。刚才夏总讲到的中国服装品牌的营销水平刚刚开始。昨天我在采访(谢峰)谢总的时候,他说营销和销售的区别是什么?营销就是让街上的人走到你店里,销售就是让进店的人买你的衣服。刚才谈到品牌贡献率,如果你还处在产品竞争阶段的时候,你谈何品牌贡献率?就是刚才说到品牌的敏感度就极强。如果像刚才夏总讲的,达到了市场营销的竞争阶段,或者说真正进入品牌的竞争阶段,基本上就不是很大的问题。很多人做的工作,大多数还是让进店的人买东西。如何让很多人能进店的工作,现在我们的水平、方法、认识,我觉得还不是特别专业。这一点可能也是从业人员需要更多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03-12 14:39] 夏华:王军说的这句话更完整来说应该是让许多许多人,包括陌生人,怀揣着对品牌的敬仰走到你的店里来。就像我们在欧洲看到无法理解的香奈儿的门口排着队。我们真正做品牌的人,我相信,包括王总在内,我们每个人追求的都是这种感受,让别人对你的品牌多一分尊重,让自己的品牌那个名词成为人们内心中一提起,想起就尊重的名词。这真的是我们的信仰。 [03-12 14:39] 主持人:王委员,您之前一直提到说要把永正裁缝店做成一个百年老店。我想问您一个比较宏大的问题,您怎么计划实现这个理想? [03-12 14:40] 王永正:永正裁缝店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走到今天,尽管离百年还有非常漫长和遥远的过程,但是我们有信心,会不断地走下去。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裁缝店在永正之前,在中国大地上是没有这个名字的。真正的小店也是叫做厂,改革开放初期还叫时装厂,也不会叫裁缝店,认为这个名字太土了,但裁缝是非常有内涵,非常有历史的行业。从远到一两千年前,或者更远的之前,就有裁缝的存在。 [03-12 14:40] 王永正:一个行业既然能够生存几千年,肯定有它生存的道理和价值。由于永正这些年的努力,让社会大众认识了一个问题,就是裁缝店并不是非常低档、非常廉价的路边小作坊,而是非常高尚,非常有品位的,是能够把我的想法变成现实的场合。永正的成长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当时的裁缝店真是人们感觉到的路边小作坊。永正当年为什么还要叫裁缝店呢?因为没有人那么做,但永正确确实实在做的就是裁裁改改,把它们做在一起。当时我们公司已经叫永正公司。中国允许成立私营公司的时候,我们的营业执照是天津0001号。 [03-12 14:40] 夏华:是哪年? [03-12 14:42] 王永正:应该是八几年。因为那时候就是个体户。允许成立私营企业的时候,我们那个时候叫永正制衣有限公司。我们那个公司当年在天津,乃至在全国,还是不算小的。因为是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永正成立的比较早,早就是优势。当年我们有可能走上大规模的成衣化发展。通过总结那么多年的优势,我们的技术优势和企业优势就是裁缝。当年我们在天津最繁华、最高档的地区,叫天津国际商场。 [03-12 14:42] 王永正:您二位对服装都是专业人士,但你们可能没听说一个现象,天津国际商场高档到什么样?火到什么样?你们应该想象不到。我认为中国也可能没有这种现象。能想象出来吗?进商场是要买票入场的。听说过吗?我认为在中国可能就是那个国际商场能这样做。在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它装修得特别好。当然现在我们认为很土的,但在当年很不得了。中国人没有见到过那么高档的地方,尤其是当年天津还算是不太那么落后的时候。 [03-12 14:44] 王永正:天津有那么一个国际商场,包括天津周边的河北、山西、山东的人都去,商场柜台前特意弄了很粗的栏杆,因为当年用玻璃柜台,怕大家把柜台挤破了。人不断地涌进来,他们制定一个政策,上午能接待多少人,比如3万张票,上午卖3万张票,下午卖3万张票。有人说进商场买东西,怎么还需要买票呢?我们永正当年在那个商场里开了一个店。那时候中国还没有什么西装品牌,由于永正成立的比较早,那个时候市场上只有两三家品牌。 [03-12 14:44] 王永正:现在人们讲个性,那个时候人们讲雷同,看见你穿的好,他也要买。那个时候我们的产品有限,他交了钱以后,我给你打一个条,下次去凭条买西装。那个年代绝对是卖方市场。当年我们本来可以选择走上大工业化的道路,可是我们有一点放弃不了,就是我们毕竟是做裁缝发展起来的,好多老顾客都成为我们的朋友。到过年过节的时候,就说永正必须给我做一套,我们是老顾客,关系都那么好了,怎么可能不给做呢? [03-12 14:46] 主持人:现在裁缝店又开始流行起来了,又称为高级定制了。 [03-12 14:46] 王永正:永正经过那么多年的努力,让一个小作坊,大家都已经忘了的一个行业,重新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现在我们的客人到店里选择服装,其实也不便宜。你想买一个世界的名牌,在商场里不过是一两万块钱,但是在永正,一两万块钱也不算贵。我就想我们的永正顾客用买世界名牌的钱买永正的产品,这跟中国消费者品位的逐渐提升有关系。过去中国人有钱了,从国外出国回来,怎么告诉你他有钱了?就是衣服上还挂着商标。 [03-12 14:46] 王永正:现在我们的成功人士不可能还让商标在衣服上挂着。现在我们从买名牌到提升个人品位,什么是名牌?是世界生产、全球销售,买名牌也很难体现出自己的想法。在全世界公认的,真正的成功人士,像国外的皇家、贵族、皇室成员,只去一个地方,就是裁缝店。所以说,裁缝店才应该是最个性化,最品位化的消费场合。随着中国的消费者越来越成熟,大家对自己的穿着越来越有想法,不是说商家想卖给消费者什么,消费者就买什么,而是消费者想要什么,商家给做什么。 [03-12 14:48] 王永正:我们的服装按客人的要求选料、制作,按客人的要求款式,每件衣服都绣着客人的名字。像我们穿衣服,有人习惯解开扣子,第一个是让两个袖子之间不打架,最重要的是告诉你一个信息,我这个衣服不是买的,是做的,只有全手工的服装才能解开两颗扣子,显示他是很有身份的人。裁缝这个行业很有意思,尤其是服务于成功人士的专业行业,科技发展到什么程度,这个行业也还是会有顽强的生命力。所以说我有信心,永正能够裁缝店发扬光大,一定能够把它推广开来,更相信会有百年的未来。 [03-12 14:49]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永正裁缝店有产品,有技术,夏总也提到营销还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您觉得永正裁缝店要打造百年老店,未来的困难在哪里? [03-12 14:49] 王永正:夏总说的营销品牌的观点,我非常赞同。我刚才说永正裁缝店成长的过程,就是品牌建设、企业竞争力、企业文化的长久建设过程。大家现在都有用工荒,但我们没有。因为我们的员工没有打工的概念,就是上班、下班。基本上每个星期都有员工退休,每个月都有欢送会,都有新员工入职。大家感觉在永正是上班,退休以后可以领到退休金。如果他的技术、身体允许,还会被企业反聘回来。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证明企业的文化和建设有一定基础。 [03-12 14:50] 王永正:同时,企业文化有一定基础,会体现在产品和经营上。我们推出的永正裁缝店是已经被历史淘汰的一个行业。因为当时中国的特殊背景,解放以后进行公私合营,特殊的消费群体,也就是资产阶级的有钱人已经彻底消失了,裁缝店失去了生存空间。规模小的消失了,规模大的被公私合营。我们永正的优势是什么?就是透过我们的品牌,让客人知道,我们不同于其他的选择。如果你需要,进这个店消费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03-12 14:51] 主持人:谢谢王总。今天的访谈时间有限,非常感谢三位嘉宾来到演播厅。关于服装品牌可持续发展、品牌建设的话题,我们可谈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如果各位观众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可以继续关注中国经济网,关注服装时报,谢谢大家! [03-12 14: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