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专题频道 > 2011 > 胜利油田发现50周年 产油突破10亿吨 > 胜利油田历程 > 正文
中经搜索

胜利油田发展历程

2011年06月09日 13:03   来源:中国经济网   

  胜利油田的发展史,是一部艰难创业史、一部科技创新史、一部科学发展史。胜利油田是在我国华北地区早期找油的基础上发现并发展起来的。1961年4月16日,在山东省垦利县东营村附近打的华8井,喜获日产8.1吨工业油流,以此为标志发现了胜利油田,同时也拉开了我国渤海湾地区勘探开发的序幕。1964年1月,中共中央正式批准华北石油勘探会战,将山东东营地区作为重点区域,在这里展开了继大庆石油会战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石油会战。会战初期,油田广大干部职工在工作条件十分恶劣、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发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坚持“两论”起家,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以构造油气藏理论和科技创新为先导,在黄河尾闾两侧的盐碱荒滩上,高水平、高效益、高质量地拿下了一个个油气田,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我国跻身于世界产油大国行列作出了突出贡献。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1946万吨,成为我国第二大油田,并一直保持至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自1981年开始,国家对胜利油田实行原油产量包干政策,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对胜利油田的发展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原油产量大幅度增长。1984年原油产量突破2000万吨,1987年突破3000万吨,1991年达到3355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到1995年原油产量连续9年保持在3000万吨以上。 

  1996年以来,油田步入持续稳定发展阶段,油田广大职工在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高达11.7%、可采储量采出程度高达72.0%、综合含水高达90%的条件下,发扬“创新无限、挑战极限”的大无畏精神,咬紧牙关挺住,高举红旗向前,勘探上精查细找,开发上精雕细刻,技术上精益求精,管理上精打细算,创造了原油产量连续15年保持在2700万吨以上的稳产奇迹。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共生产原油1.38亿吨,比“十五”增加429万吨,比“十一五”规划多产油265万吨。同时,我们实现了由陆上到海上的跨越,建成我国第一个百万吨级的极浅海油田,目前年产量达到289万吨,累计产油3473万吨;实现了由东部到西部的跨越,西部探区面积达到13万平方千米,资源量27.6亿吨,成为胜利油田又一重要的接替阵地;实现了由国内到国外的跨越,先后开拓了埃及、土库曼斯坦等12个国家的石油行业市场,形成了以中东、中亚、北非、美洲、东南亚五大目标市场为主体的格局。

(责任编辑:施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精彩图片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