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海上埕岛油田高速、高效勘探开发技术

2011年06月08日 19:04   来源:中国经济网   

  埕岛油田高速、高效勘探开发技术是在"胜利油田向海洋进军"的大环境下产生的。勘探上建立了渤海湾地区潜山披覆构造复式含油气系统成藏模式,形成了适合海上不同层系、不同类型油藏的勘探技术,实现了降低钻探成本的目标。开发上研究配套了油田地质、油藏、采油、海工等配套技术,为海上油田高速高效勘探开发提供技术保证。截至2010年底,海上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54亿吨,2011年计划产油260万吨,创出了一条我国极浅海高速高效油气勘探开发的新路子。胜利海上埕岛油田高速高效勘探开发技术,1999年获中石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科研课题由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钻井工艺研究院、采油工艺研究院、胜利设计院、海洋采油厂组成科研团队共同完成。该团队主要承担胜利海上和滩海地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863"、"973"课题,以及中石化、胜利油田滩海地区油气资源勘探、新区产能建设及老区开发调整提高采收率研究。先后与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技术协作。在长期的技术攻关和实践中,取得丰硕成果。 

  课题研究背景 

  埕岛油田位于渤海湾南部的极浅海海域,水深0-15m,勘探区域面积4800平方千米。在国家石油工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整体战略要求下,为实现胜利油田的持续稳定发展,海上是重要的接替阵地。该海域受气象影响易形成风暴潮灾害,海底地貌受河海双重影响,发育大量凹坑、坍塌洼地、泥流舌等,海况条件和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勘探风险非常大。因此需要探索一套适合埕岛油田的高效勘探技术,减少探井数量,加快勘探步伐,提高勘探效益。 

  浅海油田开发在国内外尚无先例。埕岛油田主力含油层系为馆上段,属河流相沉积,油藏具有储层发育不稳定、疏松易出砂、油稠、高饱和、天然能量不足等特征。同类型的陆上油田均采用密井网小井距,细分层系,早期注水保持压力的开发方法。海上已投入开发的油田,海工建设繁杂,周期长、投资大。如采用陆上和海上同类型油田的开发技术,埕岛油田开发效益低或无效益。需要探索一套合理的油藏地质与油藏工程研究技术,适合海上及其地质条件且经济安全的采油工艺和海工工程技术,为胜利油田高速高效开发提供技术保证。 

  主要解决问题和创新点 

  一是创建了适合海上埕岛油田的勘探技术体系。海上埕岛油田是继孤岛、孤东等油田之后,发现的又一大型潜山披覆构造油藏。由于海上钻探成本高,不可能靠多打井来认识油藏规模,勘探不能照搬陆地模式。科研团队以石油地质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油藏地球化学和含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在地质规律研究基础上,探索形成针对埕岛油田不同层系、不同类型油藏的勘探技术,即以神经网络、测井约束反演和地震多参数判识、分形分维技术为代表的上第三系河道砂体储层描述和油气判识技术;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测井约束反演技术为代表的下第三系湖相隐藏砂岩储层预测描述技术;以迭前深度偏移,构造应力场模拟、合成声波测井为代表的前第三系潜山裂缝储层预测描述技术。 

  二是丰富了复式油气聚集区理论。通过应用以上勘探技术推进了埕岛地区的勘探工作,对埕岛油田成藏特征有了新的系统的认识,建立了渤海湾地区以埕岛油田潜山披覆构造为代表的复式油气系统成藏模式,即埕岛油田具有三个供油单元、两套区域性盖层、三个含油气结构层系,形成三个复式油气聚集带。首次认识到东营组下段烃源岩已生成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气,提出东营组下段-沙一段盖层是埕岛潜山成藏的关键因素,是对复式油气聚集区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三是建立了埕岛油田开发的11项技术、3个配套系统。埕岛油田是以馆上段为主力含油层系的复式油气田。在现有科技水平条件下无法照搬陆上传统的开发技术。为实现高速高效开发,科研团队创新了11项开发技术、研制出3个配套系统。11项技术包括:油气藏资源优选评价技术,少井条件下河流相砂体定量描述技术,三维可视化模型建立技术,大井距油砂体定向井布井技术,浅海油田开发技术政策研究技术,油气层保护技术,防砂完井配套技术,油气举升技术,胜新型平台设计技术,海底管线设计技术,CAD海工设计优化技术。其中少量探井条件下储层精细描述和定向井部署技术开创了国内先例,海上油层保护、安全控制、采油方式优化技术及防砂完井工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海底管线设计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胜新系列平台设计获国家发明专利。3个配套系统是指海上安全生产系统、油气集输系统和海上电力系统。这些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埕岛油田开发井的合理部署,在保证高水驱控制程度下尽量减少开发井数,降低开发投资,确保海上油气生产安全运行,加快胜利油田开发步伐,提高开发效益,创出了一条浅海油田开发的新路子,填补了国内空白。 

  推广应用效果 

  一是埕岛油田勘探成果显著。截至 "十一五",胜利海上油田累计探明含油面积192.79平方千米,探明地质储量4.54亿吨;控制含油面积59.28平方千米,控制地质储量7775.8万吨。"十五"、"十一五"期间,应用这些技术部署了130口探井,进一步扩大了海上七套含油层系的含油气范围,新增石油地质储量1.06亿吨。以该技术为指导,结合河道砂体描述技术,控制了埕北大断层下降盘明化镇组、埕北37、埕北273、埕北152等井区馆陶组含油气规模;通过深化隐蔽油气藏勘探、测井约束反演等技术,埕岛油田下第三系勘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埕岛东斜坡埕北326井在东营组获227吨的高产油流,同时部署的埕北812、埕北325、埕北817等井也获得高产;埕北42井突破了埕北凹陷沙河街组沙砾岩体的勘探;埕东11侧钻井打开了埕岛西斜坡的勘探局面。利用高精度构造解释技术精确刻画埕岛潜山构造形态,利用小波多尺度边缘检测技术及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研究潜山有利储层分布,并进行成藏规律和成藏主控因素研究,在对研究成果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部署探明了桩海潜山的储量范围,埕北古7、埕北古11、埕北306、埕北275等井也获百吨以上高产油流,扩大了埕岛潜山的含油气范围。

\

  二是推动了埕岛油田的高速高效开发。该技术的应用使一个地下、地面条件极为复杂,投资大、风险大,处于边际的一个油田得以高速、高效开发。埕岛油田1992年投入开发,当年产油10 万吨,1996年产量突破100万吨,1999年建成我国第一个200万吨级浅海大油田,2010年产油246万吨,累计产油3246万吨。截至2010年底海上已完钻开发井464口,钻井成功率100%,单井日产能达24吨。产能建设年年上台阶,到2010年底累建产能551万吨,建中心平台2座,井组和单井平台93座,铺设海底电缆232.9千米,各类海底管线249.7千米。 

  三是对其他地区有较大推广价值。该勘探开发技术在桩106、新滩油田等滩海油田和秦皇岛32-6等海上油田全面应用,累建产能百万吨以上。对胜利油区、渤海湾地区海岸线一带滩海油田开发有重要指导意义,各单项技术的应用推广前景也非常广阔。

(责任编辑:施晓娟)

精彩图片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