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集成:低品位油藏开发的“杀手锏”

2011年06月08日 19:01   来源:中国经济网   

  特超稠油油藏开发是世界级难题,胜利油田这类储量有近亿吨。 

  如今,一遇到特稠油藏,他们便亮出“HDCS”这一“杀手锏”,且屡试不爽! 

  在胜利油田,这项技术的应用始于2004年。油田开发科研人员大胆创新,将水平井(H)、降黏剂(D)、二氧化碳(C)、蒸汽(S)等多种开发技术集成配套,形成独具特色的HDCS技术。 

  2005年,胜利油田第一口应用HDCS技术的郑411-平2井首战告捷,特超稠油油藏开发取得重大突破。 

  毫无疑问,胜利油田的开发正处于关键时刻。老区处于特高含水阶段,递减加大,新区发现储量逐步转向“低、稠、深”等低品位油藏。保持油气产量硬稳定,胜利油田急需一些“拿手的本领”。 

  一个“杀手锏”显然不够,因为除了特超稠油外,低渗、特低渗油藏以及复杂潜山油藏开发都还存在“瓶颈”。而且,破解难题,提高采收率,依靠单项技术“单打独斗”已经不能解决问题。必须改变思维方式,在推广应用的基础上,对成熟技术加以集成、创新,形成新的适用配套技术。换句话说,依靠集成创新推进科技进步,是形成“杀手锏”、提高采收率的根本之道。 

  “十五”以来,胜利油田通过发展主导技术,已经形成若干个“杀手锏”技术并因此尝到甜头,二元复合驱、高温高盐油藏聚合物驱以及鱼骨状水平井技术是其中的代表。 

  2003年,胜利油田在孤东油田开展了国内首例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先导试验;2006年以来进入明显见效阶段,试验井区已提高采收率6.4%,预计最终提高采收率12%。到目前,二元复合驱技术已推广5个项目,覆盖地质储量4024万吨,提高采收率3.5%。2007年二元复合驱年增油达到50.6万吨,占化学驱年增油的30%。 

  胜利油田有适合化学驱的Ⅱ类高温高盐油藏地质储量2.68亿吨,是化学驱资源接替的重要阵地。高温高盐油藏聚合物驱油技术实现突破,攻克了这类油藏采收率提高的难关。到今年6月,胜利油田已推广项目4个,覆盖地质储量5136万吨,提高采收率3.0%,预计最终提高采收率6.9%。 

  2006年10月,埕岛油田埕北26B-支平1井完钻投产,单井增加可采储量18.9万吨。这是中国石化第一口完全依靠自主技术施工的鱼骨状分支水平井。2007年以来,鱼骨状水平井应用实现了油气并举,应用范围由海上扩展到陆上,由稀油延伸到稠油。目前在6个区块设计9口鱼骨状水平井,完钻6口。 

  新技术的集成应用,使胜利油田采收率自“十五”以来每年都提高0.3个百分点。原油产量、剩余可采储量稳定增长。2003年以来,油区原油产量稳中有升,预计2008年达到2785万吨,比2003年增加119万吨。 

  这似乎是个不错的局面。但国际油价的高企,或多或少掩盖了它的光芒。业内专家分析,油价上的“革命性”变化,对石油工业发展无异于一场新的革命,必将带来管理、技术上的深刻革命,必将促进思维方式、开发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谁在思想上先认识到这一点,谁就会抢占先机,谁在行动上先迈出这一步,谁就会赢得主动。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石化提出要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并制定出具体工作目标,即把油田平均采收率从目前28%提高到40%,主力油田力争50%、挑战60%。 

  这显然是一个打破常规的目标。因为近几年,世界范围内提高采收率的步伐都在放慢,大幅度提高采收率谈何容易! 

  打破常规的目标需要有硬措施。集团公司领导明确指出,这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具体地讲,就是按照“完善推广一批成熟技术、攻关突破一批‘瓶颈’技术、研究准备一批前瞻性技术”的思路,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集成,尽快形成提高采收率的“杀手锏”技术系列。 

  对比集团公司的工作目标,采收率每年提高0.3个百分点,胜利油田的压力并没有减弱。胜利油田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开始及早动手。在推广运用成熟技术的同时,他们全力推进10项提高采收率先导试验,以期打造更多的“杀手锏”。 

  10项先导试验目前正开展的有5项,包括以复合驱油为主的化学驱先导试验3项,稠油提高采收率先导试验2项。即将开展的有5项,即孤岛中一区聚驱后井网重整非均相复合驱导试验、孤岛中二北区热化学驱导试验、孤岛油田中二中区普通稠油水驱转蒸汽驱导试验、埕岛油田埕北1井区二元复合驱导试验以及滩坝砂特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先导试验。 

  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和新技术的集成应用,必将成为提高采收率的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施晓娟)

精彩图片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