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劳动者的旗帜——陈景世

2011年06月08日 18:58   来源:中国经济网   

\

  咱们工人有技术才更有力量! 

  陈景世,1951年6月出生,四川省中江县人,1969年2月参加工作,山东省首席技师,胜利油田首席技能大师,胜利采油厂工艺研究所机采研究室高级工人技师。参加工作40年来,他刻苦自学,潜心攻关,着眼解决油田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先后组织研发新工艺60多项,18项成果获国家专利,创经济效益7000余万元。他先后荣获油田新时期十大标兵、山东省技术能手、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全国自学成才十大标兵、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等各种荣誉称号60余项。曾在人民大会堂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作典型发言,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35年前,有人曾在陈景世简陋的小屋里见过一张颇为奇特的条幅--"不打扑克,少看电视,十二点前不睡觉"。当时,陈景世刚刚从部队转业来到胜利油田,是胜采机械制修厂的一名司机。大家不明白,一个司机对自己"约法三章",意欲如何? 

  35年后的2011年,陈景世已经是集胜利油田首席技能大师、山东省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资格于一身的"金蓝领"。2003年在向胡锦涛总书记汇报时,陈景世发出了"咱们工人有技术才更有力量"的肺腑之言,并迅速响彻祖国大江南北。 

  直到此时,大家才恍然醒悟,当年他为何要对自己"约法三章"。30多年来,正是这样一个孜孜以求的信念始终激励着、鞭策着他,在创新的道路上不停地探索、登攀。 

  做有技术的好工人 

  陈景世,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就立志当一名好工人,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后来在工作实践中,他感到要当一名好工人,必须掌握过硬技术。然而,学技术,对于只有初中文化的陈景世来说,谈何容易?为了学习,他随身携带着书本,从此,他与学生时代的书本"再续前缘",工余时间经常抱着专业书籍痴迷地看,下班一回家就把自己关在屋里,一头扎进书本里,在知识的海洋里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几年时间,他先后自学了《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液压与气动》、《机械设计与制造》等十几门大学课程,撰写了5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 

  凭借知识的支撑,陈景世不仅通过了技师、高级技师的考试认证,并有多篇论文在国家权威技术刊物上发表。他在知识的阶梯上不断积蓄能量,终于采撷到了第一枚智慧的"金苹果"。 

  当时,交通部规定:机动车开近光灯时,视宽灯必须亮起,视宽灯亮时,近光灯可亮可熄。达到此项要求,每辆汽车都需要购买一种灯光转换器。单位有几十辆车,购买灯光转换器在当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能否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装配替代品?陈景世决心试一试。在弄懂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后,白天他照常出车,夜里自己动手研制,很快他就弄出了个样品,几番通宵达旦的努力,一只新颖、美观的灯光转换装置诞生了,操作简单、经济实用,价格也只有转换器的十四分之一。随后,单位的车辆全都装上了这种替代品。 

  第一颗果子,虽然不起眼,却让陈景世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体验到了创新的快乐,平添了技术攻关的勇气。知识的火焰一旦点燃,便会变幻出无穷的财富。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汽车节油与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一项亟待攻克的难题。陈景世再一次向自己发起了挑战。根据自己多年的汽车驾驶和修理经验,他发现汽车加减速、上下坡、转弯换挡,需不停地松动油门。这种情况下,发动机无需耗油,如能让化油器停止向发动机供油,就能节约油料,减少污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陈景世一天到晚看着汽车发呆,一遍遍地查资料、画图纸。一次回家,满脑袋都是化油器、发动机、电磁线圈的他,竟被路旁一棵柳树撞得眼冒金星,擦破了半边脸。1990年底,陈景世终于完成了"汽油汽车节油装置"的试验样机。该装置平均节油率达15%以上,一辆解放或东风牌汽车,年节油可达1吨之多。此项成果被国家专利局授予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权。 

  此后,陈景世的革新热情犹如喷涌的火山,一发而不可收,创新的道路越走越宽,脚步越迈越快。    

  废旧深孔镗床改造技术,结束了胜采厂无定型加工设备的历史,填补了油田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井口闸门修复工艺、井口密封装置等10项技术,使过去每年亏损180万元的机修厂当年盈利8万多元; 

  PS200-150型消声器、电喷泵综合试压机、转盘式液压抓斗机等一系列科研项目相继研制成功。 

  陈景世的名字也传出胜采,传遍黄河口,传到全国 

  做不知疲倦的耕耘者 

  作为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陈景世时刻把光荣传统记在心上。在司机岗位,夜以继日,多拉快跑,在科研岗位上,他争分夺秒,努力拼搏。他常对身边的年轻人说:"吃苦耐劳是石油工人的老传统,咱啥时候也不能丢。"2004年,陈景世调到采油工艺研究所工作,年过半百的他并没有因年龄和过去的成就停止不前,仍不断领悟新技术,先后研发出抽油井光杆密封器和新型电机调位装置等新产品20余项,为企业发展提供很大的技术支持。 

  然而,陈景世的身体状况却不容乐观。同事都知道,他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头疼,还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肩周炎等多种疾病,一年四季戴着一顶深蓝色的鸭舌帽。这些疾病常常折磨得他苦不堪言,但他仍不知疲倦地忘我工作。 

  在研制"抽油井口光杆密封器"过程中,他每天早出晚归,凌晨5点就搭个"摩的"赶到井场,半夜才饿着肚子回家。遇到雨天,汽车开不进井场,他就扛着一二十公斤重的工具,一路泥泞步行两三公里上井场,弄得满身泥水和油污。作业队的职工被陈景世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劝他保重身体。陈景世笑呵呵地说:"你们成天在野外风吹日晒的,能帮你们解决点实际问题,苦点累点,我心里高兴。"陈景世的名声一天比一天大,一些"求才若渴"的企业偷偷找上门来想把他高薪"挖"走,都被他婉言谢绝。有些职工不理解:"老陈,油田离了你就不转啦?" 陈景世满脸认真地回答:"你说的不对,不是油田离了我不能转,而是离了油田我陈景世就不能转了。" 

  凭着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陈景世先后有60多项成果获奖,为企业创效7000多万元。 

  做胜利精神的火炬手 

  2008年,陈景世作为一名光荣而幸运的奥运火炬手,参加了济南站的火炬接力。这次的圣火传递,使他对技术创新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他要把自己的所学所知尽可能多地传递给更多的人,就如火炬接力一样,把胜利人的奉献精神、无私精神传播下去。 

  "一个人活一辈子,就算自己浑身是铁,也捻不成几颗钉子。"近几年,陈景世把精力更多地倾注到了青年人身上,不遗余力地对青工进行传、帮、带,先后在机械加工、采油、机采工艺等领域带了16名徒弟。 

  油田内外,有许多慕名者带着问题前来请教陈景世。"人家大老远来了,我就给他们地讲讲自己的看法,能解决什么就解决什么。我能有今天,都是油田的培养,我愿意为油田多做点事情。"他还强调说,"把我的所学所知尽可能多地传递给更多的人,就如火炬接力一样,把胜利人的奉献精神、无私精神传播下去。" 

  2004年11月,胜利油田党委以陈景世的姓名命名了"胜利陈景世技术攻关小组"。攻关小组里大都是大学毕业生,陈景世用自己的实干精神深深感染着他们、激励着他们。 

  胜坨油田已进入开发后期,急需开采难动用储量作为接替,但是开采技术上的难题接踵而至。螺杆泵是稠油开采的主要工具,但由于技术不完善常出现故障,影响了开采进度。陈景世和攻关小组的成员天天守在现场,冬季刺骨的寒风使一些年轻人想退缩,陈景世耐心地说:如果我们不能掌握泵的准确数据和性能,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他的带动下,年轻的科技人员坚定信念,经过一个多月的连续测试和跟踪,对上千个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终于找到了症结,他们对存在问题的扶正器、检泵井锚定装置和试压装置进行技术攻关,很快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有效解决了井下偏磨、稠油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为新区开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几年的带徒工作,陈景世也有了很多经验:"带年轻人要量体裁衣,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很重要。"如今,在陈景世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徒弟中有4人考上了技师,3人被聘为高级技师,1人获得了油田技术比赛第一名,1人获得了油田技能大奖,他们都在不同领域、不同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今,陈景世退休一年多了,但他依然像往常一样坚守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地从事着科研攻关和导师带徒工作。针对特高含水油田偏磨井的具体特点,他带领工艺技术人员积极制订治理方案,使油井的平均免修期由165天延长到450天。

(责任编辑:施晓娟)

精彩图片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