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石油工人的楷模——代旭升

2011年06月08日 18:57   来源:中国经济网   

\

  多采知识才能多采油,开发油田必先开发心田。 

  代旭升,1955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1972年11月参加工作,现为东辛采油厂采油高级技师,胜利油田首席技能大师、山东省首席技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工作近40年来,他坚定"多采知识才能多采油,开发油田必先开发心田"信念,勤学苦练,勇于革新,从一名初中生成长为专业技能拔尖人才,先后完成"移动式套管气回收装置"、"玻璃钢污油储存罐"等技术革新成果86项,他还参加编写并出版专业技术书籍2本,参加编写并出版专业技术视频教材1套,在国家级刊物发表技术论文3篇。其中,1项成果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项成果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项成果获山东省、中石化科技进步特等奖,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2亿元。先后荣获胜利油田劳动模范、胜利名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技师、十大工人发明家、十大杰出职工、十佳道德模范、十大影响力劳模、优秀共产党员、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 

  在敬业中彰显人生魅力 

  参加工作以来,不论是当工人,还是成为技能大师,代旭升坚持扎根一线、敬业奉献。 

  立志岗位成长,争做合格石油工人。1972年12月,代旭升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来到一片盐碱荒滩的胜利油田,成为一名采油工。当时,他所在的采油16队在偏远的永安油田,队部是破旧的"干打垒",四周是一人多高的芦苇,没有一棵树,30多口油井分布在方圆十几平方公里的地方。住的"干打垒"阴暗潮湿,喝水靠送,一到下雨天,送水车进不来,就只能喝苦涩的地沟水。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他从王进喜先进事迹、从大庆会战精神、从工友们在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下战天斗地的火热场面中,不断坚定了理想信念,决心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石油工人,为祖国石油工业做贡献。工作实践使他认识到,多采知识才能多采油。他把学知识、练本领、提技能作为工作生活的主题,边学习书本知识边钻研和实践操作技术。当时,他所在的采油16队使用了热油循环清蜡技术,常常因掌握不准每口自喷井的清蜡时机,造成油井循环不起来,让大家十分头疼。为解决这个问题,他就到所管的永12-7井上搞试验,常常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慢慢地,他总结出了从低温到高温、定时排蜡等循环技巧,并在全队推广。代旭升在追求技术进步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成绩,1979年在油田"百问不倒"活动中获得"技术能手"称号,1989年被采油厂聘为工人技师,1993年被聘为胜利油田采油高级技师,2005年被聘为油田采油技能大师。 

  扎根一线成才,争当优秀技术能手。我干的是采油,是工人技师,我的岗位在一线,革新的灵感也来自一线,如果离开了朝夕相伴的油井,劲就使不出来了。代旭升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把采油一线作为毕生干事创业的舞台。他负责东辛采油二矿300口油井、50口水井、30多个计量站的技术保障工作。为了不让一口油井因为技术设备故障而影响生产,他提出了"句号行动",郑重承诺在他负责的技术服务范围内,遇到的所有技术、设备问题,即使再棘手再麻烦,也要努力解决,不把问题上交。自"句号行动"开展以来,他根据存在的问题,先后革新成功了角式单流阀、计量站污油储存罐等成果,解决技术难题和排除设备故障2000多个。知识成就梦想。2008年,他从1.8万名技术工人中脱颖而出,成为胜利油田首席技能大师。 

  在创新中实现人生跨越 

  开发油田必先开发心田。近40年来,代旭升把对本职工作的深厚情感,对油田、社会、国家的强烈责任感,融入到技术革新的历程中。他坚信,只有根植好自己的心田,才能更好地为油田开发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重视安全生产,把提高工作安全系数作为革新的重点。代旭升常说,技术革新不一定非要搞科技含量高的,那些工作劳动强度大、危险程度大,那些工序耗费精力多,都可以成为革新攻关的重点。抽油机调平衡,一般需要四五个青工替换着轮大锤,常常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不一定能把平衡调节到位,采油女工更是望而却步。对此,代旭升成功研制出"液压式调平衡装置"。如今,两个采油女工便能完成调平衡,提高了生产时率和安全系数,实现了采油工人技能操作上的一次飞跃。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楼旁有井、院中有站"成为油田特色,给油水井管理带来困难。他反复跑现场,多次征求意见,提出搞"封闭式玻璃钢护罩"革新项目。面对"这又不是关键技术,你操那份心干嘛"等种种质疑,他认为,玻璃钢护罩虽然增不了油,但能保障居民安全,值得去做。目前,这种护罩已安装在东辛采油厂靠近家属区的230多台抽油机上。 

  紧盯增油增效,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革新的关键点。2005年,代旭升被聘为油田采油技能大师。他说,技能大师要在油田发展中担当更大的责任。他开展科研攻关的信念更加坚定,创新激情进一步点燃,2005、2006年连续两年革新成功了"低压真空开关箱"等六项成果,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油田进入开发后期,许多油井因受各种因素影响关井停产,面临报废。但有些油井在停产的过程中,压力又逐渐恢复,原油慢慢从井口溢出来,不但造成环境污染,还给管理带来困难。对此,代旭升在心里琢磨,溢出的原油虽然不多,却造成了管理上的脏乱差,如能收起来,时间长了就是大效益。于是,他提出用"提捞法"采油的建议,并配套发明了"自动泄压式凡尔抽子",一举解决了停产井捞油的难题。这一新技术被职工们称为"四次采油"技术。自2005年以来,东辛采油厂累计实施573井次,增油3551吨。 

  关注清洁生产,把促进节能减排作为革新的闪光点。"为国家多产原油是应尽的责任,为子孙后代留下碧水蓝天更是责无旁贷的使命",这是代旭升对科学发展观的朴素理解。长期以来,套管气直接排到大气中,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天然气资源。为实现套管气回收和油井正常生产两不误,他着手研制"移动式套管气回收装置"。天然气压缩机是这一装置的核心部分,在试验中他先后尝试使用空气压缩机、电冰箱压缩机、电冰柜压缩机,可仍然达不到设计要求。在多次试验失败的情况下,他干脆自己搞设计,到处联系加工制作厂家,先后两下江苏泰州、四到安徽蚌埠,行程上万公里。经过上百次试验,2004年,"移动式套管气回收装置"研制成功,不仅减少了浪费和污染,还消除了事故隐患,有效解决了油田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目前,已在国内部分油田推广使用,仅在胜利油田每年创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2007年10月和12月,该成果先后被评为山东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第二届全国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2008年以来,代旭升同志先后五次进京授奖。2008年4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五一"劳动节庆祝大会上,他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代表全国亿万产业工人在大会上宣读了倡议书,受到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2008年12月5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技能人才和全国农村优秀人才表彰大会上,他获得第九届中华技能大奖,受到李源潮、张德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09年1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他研制的《移动式套管气回收装置》获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李长春为他颁奖,同时,他还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2010年4月27日,代旭升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在奉献中体现人生价值 

  代旭升常说,油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越来越多的知识型工人,更需要一大批懂技术、会创新、能创新的"创新型"工人。 

  坚持导师带徒,搞好传帮带。为使徒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代旭升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识和几十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他们。徒弟张建国设计了一个"深孔取球器",试验几次总不过关,于是就向师傅请教。代旭升详细了解设计原理后,提出了改进建议。可是经过反复改进、试验,效果还是不理想。代旭升不厌其烦地帮他一起分析原因,指出改进方向。在代旭升的耐心指导下,张建国反复修正设计方案,"深孔取球器"最终研制成功。此后,在代旭升的鼓励和手把手的传授下,张建国把革新发明作为不懈的追求,有40项成果问世,2007年获得山东省"职工优秀发明家"荣誉称号。目前,与代旭升正式签约的81名徒弟中,已有6人在全国技能竞赛中获奖,9人晋升为高级工人技师,32人晋升为技师,20人获得油田及油田以上技术能手称号。他们中有的成为生产技术骨干,有的走上了管理岗位,为油田技能人才队伍由"人才高峰"向"人才高原"转变做出了突出贡献。 

  倡导全员提素,广泛传授技能。参加工作以来,代旭升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取得了一项项革新成果,但他从不满足于个人取得的成绩。为了让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娴熟技艺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除了对徒弟言传身教外,代旭升积极地通过多种渠道传授自己的知识和技术,让更多的职工岗位成才。2005年8月,在厂矿两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牵头创办了代旭升技术创新工作室,将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创新体会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带领工人立足实际,解决制约生产的疑难问题,探讨创新的措施方法,寻找革新的最佳途径,共同为企业发展创新创效。工作室成立6年以来,在册会员已从初期的300人增加到1200多人,并推出创新成果500余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6000多万元。 

  拓宽传播途径,实现成果共享。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成果共享,2007年初,代旭升利用业余时间自主创办了油田技能大师网站,实施网上助学助教。为了及时给提问的"网友"回帖解疑,有时上班时间忙不过来,他就利用晚上或双休日给予解答。网站开办4年来,点击数已达28.6万人次。他还把专利技术放在网站上,让人免费使用。长庆油田、吉林油田等地的厂家看到网上的专利技术,专门打电话问他要多少专利转让费,他不但分文不收,还耐心解答技术难题。2005年6月,长庆油田委托油田动力机械厂找到他,详细了解"移动式套管气回收装置"情况,想试用该装置。由于长庆与胜利相距千里,无法进行现场调试,代旭升便让技术人员把相关资料发过来,根据当地油井气量等情况,帮助设计了"移动式套管气回收装置"。目前,该装置已在长庆油田3家采油厂投入使用70多台,日回收天然气2.3万立方米,年创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 

(责任编辑:施晓娟)

精彩图片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