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科技专家顾心怿

2011年06月08日 18:55   来源:中国经济网   

\

  [人物简介] 顾心怿,男,汉族,1937年1月生,上海市嘉定区人,1950年就读于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石油机械科,1953年被保送到中央燃料工业部干部学校俄语专修班学习,1955年入党,l956年毕业参加工作,先后任俄语翻译、石油机械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科技攻关队队长、研究室主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胜利油田资深首席高级专家等职。l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全国政协九届、十届委员。 

  1999年,获得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5年,获得山东省最高科学技术奖。2006年,被胜利油田聘任为资深首席专家。五十多年来他从1956年第一口初期探井(华1井)起直到现在,参加和见证了胜利油田的初期勘探、会战、开发、建设的全过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科技“第一”,几乎每十年就创造一个奇迹:1961年在胜利油田发现井(东营·华8井)上,他研制出大直径取心工具取出了胜利油田第一筒大直径岩心。1973年由他发明制成了世界第一台真正能够使用的链条抽油机。1978年这项成果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1980年又获国家发明二等奖,这项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效益显著;1978年由他创制的我国第一座浅海坐底式钻井平台胜利1号建成下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88年他设计建成了第一座步行式钻井平台胜利2号成功下水,并获得中国专利金奖、1992年中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国家发明二等奖;1995年他发明的第一台液压蓄能修井机分别获得中国、美国、加拿大专利、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十大科技成就奖、中国专利金奖,为振兴我国石油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2007年发明的“长环形齿条抽油机”已获发明专利授权,并已通过省科技厅的鉴定,认为“原理结构属国际首创,技术水平在长冲程抽油机领域属国际领先”。 

  获得的主要荣誉:1962年被评为胜利油区的第一位省市级劳模;1963-1966年每年都是石油会战指挥部劳模标兵;1978-2005年每年都是局级劳模、特等劳模、双文明标兵等;1984年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1985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1、1994、1997、2001、2004年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中石化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油田十佳共产党员;2009年被评为胜利油田开发会战45年来“最具影响力劳动模范”等。 

  作为东营地区第一批工程师,他参加了从胜利油田早期勘探、石油会战到油田建设的全过程;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他通过长期刻苦学习和攻关,在科技领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胜利油田乃至石油界都享有较高的威望。 

  探索路上永不停歇 

  自1957年至今,顾心怿一直在油田生产和科研最基层的岗位上从事石油矿场机械设备的设计发明和研制创新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现场经验。他针对油田生产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重大技术难题,刻苦钻研,勇于进取,开创性地完成了多项技术发明与创新,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961年初,顾心怿参加了东营第一口钻探井——“华八井”的钻井工作,井上发现了油气显示,但取不上油砂岩心。他经过潜心研究,发现当时使用的取心工具直径太小,松散的岩心容易破碎、被冲掉。于是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在井场上设计制造了一套“大直径取心工具”,成功取上了第一批油砂岩心,解决了这一难题。“华八井”成为山东省第一口见到石油的探井。因此,他也被评为1962年山东石油系统第一名省市级劳模。 

  在后来的几年中他还参加了石油钻井钻头的优化设计与研制攻关,研制出的钻头创造了当时单只钻头钻井超过1000米的纪录。 

  文革期间,顾心怿从未停止过学习、研究、创新、攻关,在这期间,他对“链条抽油机”进行了构思设想与早期试验,从而使该项目在文革结束后不久就取得了突破。其中,有两个核心发明点:“轨迹链条换向机构”和“液封气动平衡”,解决了长冲程抽油的问题。该项目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山东省科学大会奖。1980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由于该抽油机能够抽取地层深部的石油和稠油,并可大量节能,自上世纪80年代起在全国各油田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现已应用3000余台,获经济效益50多亿元。这项技术引起了国外石油界的重视。美国《世界石油》杂志上曾介绍它说:“看到这种中国工程师设计的抽油机感到很惊奇(surprised)”。 

  1975年,在山东西北部渤海边发现了石油,为了实现在浅海领域的石油勘探开发,顾心怿提出了建造钻井船的设想。作为该项目设计的总负责人,他走遍了山东各地的造船厂,在济南黄河造船厂的协助下完成了设计,并由烟台市机械局承造此船。终于在1978年底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浅海坐底式钻井船—“胜利一号”。也由此诞生了山东省一个新的造船厂—“烟台造船厂”。 

  “胜利一号”出现后,建立了我省第一支海上石油队伍,打成了第一批浅海石油探井。现在胜利油田在山东西北部浅海区域已探明3亿吨储量,年产原油230多万吨,而这种局面的取得与“胜利一号”的起步是分不开的。 

  国外的专家看到胜利一号的照片时,也非常赞赏该石油钻井船的设计与建造能力。该船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我国唯一坚持在海上作业的国产钻井船。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海上石油勘探领域的不断扩大,海陆过渡区的极浅海、潮汐带成为石油勘探的空白地带,海滩上都是淤泥,任何石油钻井设备都开不进去。 

  针对这一难题,顾心怿经过长期思考、多次实地考察,提出了设计建造一座“会自己步行走路”的钻井平台的设想。要想使一个重达数千吨的庞然大物在烂泥滩上一步一步地行走,谈何容易。顾心怿与数十名科研人员一起付出了8年多的心血,最终完成了这一发明创造。至今这座重达4000吨的平台已累计步行3000多米,成功地钻井47口。 

  该成果获1991年中国专利金奖,1992年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199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在第14届、15届世界石油大会展出时,给国内外石油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修井机是油田开发的主要设备,全国共有5000多台,每年消耗的柴油约20万吨,而其能源的利用却很不合理。针对修井机存在的问题,顾心怿设想出了一种把动力机空载时没有利用的能量储存起来,同时,将下放管柱的一部分能量储存起来并加以利用的方案。他和科研人员经过10年4台样机的反复研制与改进,终于完成了该项发明。使装机功率减少三分之二,节约能源50%以上。 

  仅在样机试验期间,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约柴油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就达120 余万元,大量推广应用后其每年的效益应数以亿元计。该机还有利于作业安全,并可改善作业环境条件(降低噪声、粉尘等)。 

  这项发明于1995年获得中国专利金奖,2003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并获得美国、加拿大等国专利。 

  在以上各项成果中,顾心怿都是发明构思人和设想提出者,也是研究设计与协调研制的负责人,因而他都是成果的真正第一贡献者和完成人。 

  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3项国家发明二等奖、2项中国专利金奖和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是很不容易的。 

  良好的科学道德,严谨的科学精神 

  顾心怿曾12次出国,先后到过阿尔巴尼亚、美国、日本、马耳他、意大利、委内瑞拉、加拿大等国进行技术合作、考察、选购验收设备、联合设计及参加学术会议。为了方便工作,他自学并熟练掌握了英语。在每次外事任务中,他严格遵守外事纪律,维护国格、人格。在阿尔巴尼亚工作期间,他的科学精神和出色业绩受到了阿工矿部长的表扬,我国的“内参”上曾专门介绍过此事。在美国考察期间,曾有美国人建议他留在美国工作,每年可拿到10万美金的报酬,或者将儿子送到美国读书,美方全面负责担保和联系学校,但顾心怿考虑到不能因为个人私情影响国家利益,没有动心。 

  顾心怿先后发表科学论文30余篇,所有论文都是他自己亲手撰写或参与撰写。他用英语独立撰写的2篇科技论文分别在SPE(石油工程师协会)国际会议和国际海洋工程会议上由他本人用英语宣读。 

  现在,有许多人找顾心怿探讨问题,对于别人的请教,从一般职工的小改小革、到整个平台的设计等,顾心怿总是毫无保留地给予指导和帮助,从不要求名份和奖励。正是由于顾心怿的良好科学道德和严谨科学精神,使他无论是在国际、国内石油科技界还是在普通职工当中,都具有良好的影响和很好的口碑。 

  创新不息,奋斗不止 

  顾心怿现在仍然活跃在石油科技战线上。在“液压蓄能石油修井机”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之后,他正致力于成果的产业化;同时,正在设想新的科技创新项目—“液压蓄能石油钻井机”。2004年上半年,他行程6000多公里,到10多家单位实地调研,收集了大量资料,并撰写了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学部《发展燃气机充分利用我国燃气能源的研究》的咨询报告,得到一致好评。他还参加了山东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研究,担任了能源专题的首席专家。 

  顾心怿十分注重年轻科技人员的培养,曾先后被聘为中国海洋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石油科学研究院的兼职教授,还是石油大学的兼职博士生导师。为年轻科技人才的成长与培养,顾心怿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但他兼职不兼薪,石油大学曾想给他每年5万元的报酬,他婉言谢绝了;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工程学院也想给他优厚的待遇,请他用一部分时间去兼职,他也是说:“如果需要我做一些工作,我会尽力去做,但是不必要签约拿报酬的。” 

  顾心怿从20岁来到山东,今年已经年近75岁了,在山东奋斗了40多年的他,现在仍然在石油科技战线上创新不息、奋斗不止!

(责任编辑:施晓娟)

精彩图片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