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
“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拟由“国产铁矿石价格指数”和“进口铁矿石价格指数”两个分项指数组成。国内铁矿石价格指数以14个省区市、32个矿山区域的铁精矿价格作为计算基础;进口铁矿石价格以钢铁协会和五矿商会会员企业有关数据为依据,并参考8个国内港口进口铁矿石市场成交价格作为基本数据。最后加权计算“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按周进行公布。
目前国际市场上主要三个铁矿石指数:
一是普氏能源资讯(Platts)的普氏指数; 二是环球钢讯(SBB)的TSI指数; 三是金属导报(MB)的MBIO指数。 三个指数的编制方法不同,报价也有所不同。而三大矿对普氏情有独钟,于是中国钢企也只能被动接受。有消息称,在三大指数中,普氏价格最高,所以最受矿山欢迎。此前,中国现货铁矿石市场上使用最广泛的是“普氏资源价格指数”。“普氏资源价格指数”是目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三个铁矿石定价指数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金属简报和钢铁指数发布的价格指数。 去年,国际铁矿石“三巨头”宣布放弃长期协议定价机制,转而通过指数定价的方式,对铁矿石价格作季度或者月度调整。这也使得铁矿石价格指数越来越成为影响铁矿石价格的重要因素,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 |
铁矿石谈判 一年一度的铁矿石价格谈判最早开始于1981年,经铁矿石供应商和消费商谈判协商后,双方确定一个财政年度的铁矿石价格。 |
![]() |
中国拟推“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 近日,由中钢协编制的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已准备就绪,目前在内部试运行,预计下周正式推出?试运后将于10月开始按周公布。在8月2日召开的中钢协第三次信息发布会上,中钢协秘书长张长富表示,“一年买6亿吨进口矿,加上国产矿,将超过10亿吨,作为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我们需要编制一个公正客观、反映现状的指数。” |
国内钢铁企业增加铁矿石自给度 由于三大矿商垄断全球大部分铁矿石资源,如何卸下身上的铁矿石成本重负,已是中国钢厂不得不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减少对三大矿商的依赖,中国钢企加快了铁矿石资源自给的步伐”。 |
2011年3月17日 中钢协:进口铁矿石代理制将全面推行
中钢协特邀分析师罗冰生表示,《进口铁矿石代理制实施细则》很快将正式公布,这一办法的实施,将取消国内市场进口铁矿石两个价格(长期协议价与现货价)的情况,防止人为炒作,有利于规范进口铁矿石市场。
2009年5月29日 中钢协咬定40%降幅不松口
针对这个首发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单尚华接受采访时表示:“降价远远不够,国内钢企若按照这样的价格购买,买得越多就赔得越多,我们必须坚持原则(降至2007年的价格基础再谈)。”
2009年5月28日 韩国浦项制铁宣布接受价格33%降幅
全球第四大钢铁企业、韩国浦项制铁昨天宣布接受日本与澳洲达成的2009年度国际铁矿石合同价格。浦项制铁在公告中称,已经接受力拓提供的铁矿粉降价33%,每吨58.2美元。
2009年5月26日 日企与澳矿达成降价33%协议
力拓公司26日在其网站上宣布,已与日本新日铁公司在新一年度长期协议铁矿石价格谈判中达成一致,新一年度的粉矿和块矿价格分别比上一年度下降32.95%和44.47%。
2009年4月7日 力拓向亚洲钢厂出售铁矿石价格暂降20%
4月7日,全球第二大铁矿石生产巨头力拓表示,已经与一些亚洲主要客户达成协议,铁矿石暂时降价20%供给亚洲钢铁企业。这是力拓自上一年度长期协议铁矿石价格在4月1日到期后的最新动作。
2009年1月9日 中国钢企要求降价约40%
铁矿石市场供求的主导权近五年内首次向钢铁企业转移。此前中钢协秘书长向记者表示,钢材价格大幅度下跌反映到铁矿石长期协议价格上,如果只是小幅度下降,肯定说不过去,中国钢铁企业也无法承受。
|
钢铁行业前五月销售利润率仅2.42%
由于上半年进口铁矿石价格涨幅大大超过钢价涨幅,中国钢铁行业持续低效运行,前五个月销售利润率仅2.42%。工信部数据显示,在2010年中国钢铁企业因铁矿石涨价多付1900亿元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多付出1050亿元。同期,钢铁价格综合指数仅上涨4.3%,远不及铁矿石价格的涨幅。[详细]
上半年铁矿石涨4成 钢铁业“多付”160亿美元
钢铁行业为三大矿山“打工”的命运未改。《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日前中钢协举行的一次内部会议中独家获悉,由于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上半年我国钢铁行业进口铁矿石多支出160.17亿美元。如按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计算,增加钢铁行业成本高达1041.1亿元人民币。[详细]
80家钢厂利润率不敌存款利率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书记罗冰生透露,前5个月,纳入中钢协统计的80家大中型钢厂销售利润率只有2.91%,同比继续下降,下降了0.67%,钢铁行业运行处在高成本、低效益的状态。这意味着钢厂辛苦生产产品的销售回报,还不如将钱存入银行的利息回报(目前半年定期存款利率是3.05%)。[详细]
钢铁贸易面临三重考验
钢材价格的持续高位盘整、用工成本的不断上升以及货币收紧带来的资金压力,正不断加大钢铁贸易行业未来走势的不确定性。业内人士指出,尽管保障房建设所带来的需求潜力巨大,但钢贸企业在当前环境下依然需要尽快完成加快资金周转、提高成本管理、创新营销渠道等方面的转型。[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