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近一段时间以来,以食品安全问题为首的民生消费问题已经严重夺取了的信任和安全感。而前不久,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抽查结果显示,六成企业的童装质量不合格,中消协的报告也显示,51.2%的的的投诉来自于服装,面对问题多多的童装市场,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儿助会等社会组织以及绿盒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吴芳芳向全社会发出了呐喊:"奶粉问题让妈妈们不得不购买洋品牌;瘦肉精问题让妈妈们不得不让朋友们从国外带食品回来;最近洋品牌也接连爆出质量和诚信问题,试问,在一系列问题面前我们的孩子们如何健康成长?何处安放我们的安全感?"

谁夺走我们的安全感
    

 

  

 

  

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在消费领域里,受信息不对称影响,消费者会对可能存在问题的企业做有罪推定,但仅此推断而已,公众无奈地表示,我们脆弱的神经已经被挑战到极限,温总理说无良企业家道德滑坡到非常严重的程度,但如何惩办道德滑坡的企业家,我们不得而知 。

被御用了的“砖”家? 
   专家与权威本应成为社会的良心和楷模。原本受人尊敬的专家被网友戏称为"砖家",他们的段子和雷人语录红遍网络。如果连专家和权威人士为了利益而成为某些机构的代言人。试问,没有了道德底线的所谓专家学者,我们的板儿砖该拍向谁?

 

行业协会,代表谁的利益?

    并不是所有的行业协会都被利益绑架,但前不久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中国乳业标准之争让我们不得不诘问——行业协会是否客观地对待消费者与行业利益的博弈? 
 

监管部门缺乏作为?
   监管制度上的不到位使得不法经营者存在着侥幸心里。在处理危害消费者利益以及国家利益的事件时,究竟该如何作为,需要主管部门多费些思量。

 编者按

  面对屡屡爆出的童装质量安全事件,观察人士指出,童装质量上不去,主要原因之一是,童装生产企业经营者缺乏质量意识的同时也没有社会责任感。另外一方面,对于违规者的处罚,也不够严厉,要么交一笔罚款了事,要么索性关闭企业,不少山寨厂换个出租屋换个名称又可以故伎重演。面对种种童装质量安全事件,我们不禁要问,是谁在夺走我们的安全感—— 

    据广东省质监和工商部门公布的童装抽检结果统计:省童装质量5年来一直徘徊在低合格率水平,最差时仅三成多合格,最好时也有近四成不合格,5年平均合格率只有六成左右,甚至还曾多次抽检出含过量有毒芳香胺等致癌物质。而这些生产企业除了一些三无厂家外一些品牌企业也赫然在目。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连续对4批中国产童装宣布实施自愿性召回,包括3批儿童抓绒帽衫、1批儿童帽衫,总共18450件,货值47万美元。主要原因也是:童装拉绳有致儿童颈部被勒的危险。这些厂家是来自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

   
  上海市消保委发布,小蜜蜂(台山)公司短袖上衣甲醛含量、零到七贸易(上海)公司的儿童氨纶内衣耐唾液色牢度未达到国家标准。
    广州市工商局局委托检测机构对广州市行政区域内流通领域的儿童及婴幼儿服装商品进行了抽样检测,公布了今年二季度流通领域儿童及婴幼儿服装商品质量监测情况。结果显示,合格商品共51组,不合格的共29组,合格率为63.8%,而超市和专业市场合格率极低,仅为33.3%和15.0%。

社会各界呼吁高度重视童装质量安全
    

 

中国服装协会副秘书长 谢青

 

国家非常重视服装质量,尤其是儿童服装。今年4月底专门召开了全国童装质量抽检的分析会,我们在国家质检总局领导的指导下,仔细研究了市场出现的童装质量问题,并跟与会的童装企业分析了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而为防患于未然做了很多努力。
   尽管近年来,童装市场以平均24%-25%的增速增长,市场规模从5年前的不足500亿,到现在已经接近1000亿。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童装安全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业界普遍认为,童装质量、童装问题,行业内的认识等等是老大难的问题。就以占全国总产量30%以上的广东省为例,历年来,童装相关指标超标屡屡出现,今年根据检测,广东省的童装一直是低合格率,五年的合格率只有60%左右,甚至多次抽检都抽出偶氮等致癌物质。

   当然,童装行业还是有很多好企业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为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大家今天的关注就是为了激浊扬清,使整个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绿盒子网络科技CEO吴芳芳

 

  绿盒子对于服装这个行业来讲是一个新兵,我们不是身经百战的老企业,我们只有三年,而且我们专注的是电子商务B2C的网络营销。目前童装安全比较突出的两大隐患 “ 一是童装面料上所带的化学物质,比如说偶氮、甲醛等,这些是致癌物,甲醛可以用水洗掉,但是偶氮等在几年内都洗不掉,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是缓释的。二是童装生产工艺上国内比较容易忽略的针检技术---检测断针问题,它对孩子的影响不是隐形的,而是显性的。”
  调查认为,中国妈妈比较关注食品安全问题,鲜有人去关注童装的安全问题。现在的家长给孩子买衣服,注意力都集中在问价格、看牌子、挑款式、认材料、选大小上,根本不看服装上的标识内容,甚至根本不知
道标识上应该标写什么内容,更不会去关注童装面料的染料是否超标、拉链、绳带等设计是否合理,童装上的不牢固小纽扣是否易被孩子误吞等童装等安全问题。所以,我们要和很多好企业一样倡导安全生产模式的同时,也要引导年轻的妈妈们学会理智的消费,不给无良企业市场机会。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
儿童社会救助工作委员会主任刘良玉 
  对于服装行业,作为我们社会儿童救助委员会,以前关心得不多,我们关心的就是在助医、助养、助学这方面比较多一些,就是贫困家庭方面,这个议题是一个新的议题。当我把这个想法跟我们的会长,原来我们民政部的副部长汇报以后,他非常重视。 

我们在救助的过程中,就发现,有很多儿童产生的病种,不仅来自于食品隐患因素,还有来自童装等等一些不安全的因素所造成的。根据首都儿童研究所的统计,儿童病种的发生,劣质儿童用品导致的占到了5%以上,特别是童装和婴幼儿服装中甲醛超标成为最大的杀手,而家长对相关知识了解甚少,一些印花童装类企业,未使用环保类产品,导致流向市场的部分童装含有有毒物质,对儿童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时提出,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我们在此呼吁,希望童装生产企业能够将产品安全放在第一位,将企业的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董祝礼

 

   我们在年初的时候,就发布了关于儿童内衣、儿童运动鞋、儿童皮鞋、儿童玩具有关商品的对照试验;同时,我们还协调全国各个地方的消费者协会,对于儿童用车、儿童食品等等,关系到儿童用品的一些商品进行了比较试验,做了一些社会的调查活动,为消费者消费提供了一些指引和帮助。
   按照2011年中消协对全国消协组织的投诉来看,全国消费者投诉的占到51.2%的,其中都属于产品质量的问题。其中服装这一块投诉,上半年将近2.9万件,比去年同期多了2000件;关于服装鞋帽投诉的绝对量,连续几年排在所有商品的前面.
    在消费者投诉的这些问题当中我们做了归纳,主要的问题:一是安全和质量不达标的问题;二是商品的标识不清,或者是虚假标识;三是不时的出现一些假冒伪劣服装鞋帽;四是消费者消费之后遇到问题,取证难、投诉解决比较难。从四个方面的问题来看,发生这些消费矛盾或者消费纠纷的主要问题在于生产者和经营者,也就是说咱们生产企业和经营者是消费纠纷当中的主要责任承担者

 

中国儿童社会救助工作委员会 吴建

  我们是社会工作协会,很多人可能对社会工作协会这个行业不太了解,我们到底做什么的。我们是专门关注儿童的,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我们的宗旨就是给孩子,家、健康和希望。孩子成长过程当中有很多的需要、需求,像童装是孩子在服装方面的问题,这么多人来关注儿童的服装,其实也是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作为社会工作协会非常支持这样一个活动,会提供一个平台,积极参与和支持。
比如说得了病,没有钱去治,或者是没有钱上学,或者是在成长过程当中有很多很多的需要,需要康复,需要心理支持等等,方方面面的。我们是在做这方面的工作。童装也涉及到孩子健康成长的问题,所以我们儿童社会工作者也是非常积极配合和支持这样的行动的。如果说有需要我们的,我们这个机构可以去做一些组织、协调工作。

 

网友妈妈代表孙晓靖

 

   我是一个3岁孩子的妈,我身边有这样一群妈妈,了解大家购物、给孩子买东西的方式是网购,去商场,有时候也会去路边的小店。

  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测,大概40%的服装是不安全的,所以我在想,我们家衣柜里面孩子的衣服安全是很让我担忧的,你不知道哪些衣服让他产生不舒适,如果孩子的表达有限的话,妈妈是不可能及时的知道,而且有的孩子会因此去到医院,花到10-20倍的就医费用,这真的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希望有更多的单位、平台愿意组织,普及童装安全知识,还有很多的妈妈能够找出来一些基本上不合乎要求的童装,拿出来,一把火烧出童装企业的这种安全意识,我觉得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延续,一个好的效应。

 希望所有的企业都爱惜自己的品牌,把好每一道关,不要因为染色等问题影响你的品牌,消费者不会管这些环节,我只关心品牌的质量

国家童装质量标准在改进中
    2011年6月28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发出中纺协函[2011]115文号《关于延期实施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的通知》。自2012年8月1日起,不符合GB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的纺织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  [详细]
    目前,我国年产童装约50亿件,童装产量占我国服装总产量的10%左右。其中国内童装消费总量约25亿件,年均童装消费超过500亿元。浙江省童装企业已达6700余家,遍布湖州、温州、杭州、绍兴、宁波、嘉兴等地,年产童装达4亿件,拥有红黄蓝、杉杉、巴拉巴拉等一批行业领军品牌。 [详细]
    《儿童及婴幼儿服装产品质量分析报告》将目前儿童及婴幼儿服装行业存在的问题归结为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和设计制作方面的问题。与其他行业相比,童装及婴幼儿服装行业准入门槛低,市场竞争主要以“价格战”为主。 [详细]
    全国各工商行政管理局和质量监督局对各地区各类儿童服装进行专项质量监督抽查,以期发现问题,保护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抽查情况主要存在的问题。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