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自主创新主力军的中小企业最大难题是融资,全国工商联等在政协提案中建议
高新区可尝试设“硅谷银行”
人大代表呼吁,政府采购要优先选购国内自主品牌产品,引导市场消费行为,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热情
要点提示
“4个90%”,“裁判员”、“运动员”、“维护员”,“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些新名词,勾勒了深圳自主创新的轮廓,自主创新也引领深圳摆脱资源等紧约束,走上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目前,深圳把自主创新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大抓手,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之一。2006年伊始,市委市政府就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出台了备受瞩目的《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以及一系列配套政策,为自主创新再添动力。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自主创新也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大家就如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破除政策障碍瓶颈、建立健全自主创新体系和机制等积极建言献策,新思路、新观点、新经验荟萃。所谓“兼听则明”,跳出深圳,放眼全国,让我们听听代表委员们有什么好建议,看看兄弟省市都做了什么,从而进一步推动深圳发展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
“2006年中国科技研发投入达到历史最高的294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1%。尽管这一数字显示出中国政府和企业在推动自主创新方面的努力,但迅速攀升的投入难以掩盖中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足的现实。中国的科技研发能力仍然较弱。”国家科技部部长徐冠华说。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就有关自主创新的话题展开热议,一些观点和做法不乏对深圳具有借鉴意义。
自主创新需要大批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
目前,中国多数企业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远未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在发达国家,80%的科研工作在大企业中完成,但中国企业研发机构数量较少,研发能力不足。徐冠华说,中国必须全力建设以企业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才能在市场主导下发展中国的科技。
“中国亟待提高的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是中国企业腰杆真正‘硬’起来的关键。”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说。与李东生一样,很多代表认为,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能力是指科技投入、科技资源配置、科技创新能力的总和,自主创新不能只看科技投入的指标,还必须关注科技与产业的关联度、创新环境、创新系统的效率等多个因素。
龙江代表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需要投入,更重要的是要形成一种制度安排,形成对创新的尊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创新活动的激励。他说,提高研发能力是对未来的一种战略投入,中国的企业要改变只注重短期收益的问题,改变现行的评价考核体系,扎扎实实搞研发,这需要一大批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
政府采购应优先考虑自主创新的国货
如果考察国外的自主创新进程,政府采购对调动企业创新资源聚集具有重要作用,像空客飞机、微软视窗软件等,无不是政府采购推动打开了市场。对此,南存辉代表认为,促进自主创新,应该得到政府支持,比如政府采购应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国货。
褚健代表说,现在很多政府机构采购的绝大多数设备必须是“洋品牌”。他建议,政府应该通过采购等形式促进国产自主品牌科技创新,特别是在国产设备首台套的问题上,政府一定要有作为,同时把国有企业的采购纳入政府采购管理。
南存辉建议落实政府采购优先导向的政策。他说,政府采购、国家重点工程以及重大援外项目等,都要优先采购国内自主品牌产品,通过政府采购的示范作用,提高国人对自主品牌的认可程度,引导市场消费行为,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热情。
设立科技银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在自主创新体系中,机制灵活、市场嗅觉敏锐的中小企业成为主力军。调查显示,我国约66%的专利发明、74%的技术创新、82%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但是,目前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中面临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融资难。据统计,截至2005年6月底,中小企业贷款额仅占主要金融机构贷款额的16%。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资金缺口达400多亿元,严重影响其科技创新活动。
对此,全国工商联在政协提案中提出,设立专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科技银行,以企业融资需求为中心,提供股权与债权相结合的多种融资服务。提案分析认为,目前我国银行的制度安排与科技型企业的创新特点不相匹配,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具有较大风险,很多商业银行对其融资要求心有余悸也是一种理性选择,因此需要科技银行的出现。
他们进一步说明,在规定范围内,科技银行贷款可以自主定价。创新利率收益模式,针对成长性科技企业的特点,不设固定利率,将银行收益与企业发展挂钩,实现银行与企业共成长。可以结合科技型企业的特点,从抵押、担保、信用评估等几个方面进行创新,允许企业以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作为抵押担保,甚至可以探讨担保由有限责任扩展到企业家个人的无限责任。
全国工商联建议,在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高新区和深圳高新区等先行试点。而这些地区的政府部门和不少企业对建立科技银行持非常赞同的态度,并表示了很大的积极性。
会场传真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辜胜阻:
企业创新是国家强盛的基石
“企业卖一台计算机,只赚两三百元,却帮外国人赚几千元。我国出口一台DVD,交给外国的专利费是18美元,企业只能赚1美元。中国的崛起不能仅靠‘汗水工业’和‘世界工厂’,而要靠创新分享价值链的高端利润。”辜胜阻委员引用古语说:“当政之要,在于兴业;从政之策,在于创新。”
他说,企业成为创新主体需要完善创新动力机制,分担风险,提升能力,让企业具有创新的习惯与激情,改变过度依靠“拼劳力、拼资源、拼环境”的低价竞争格局和靠公关与模仿来获取高利润的赢利模式。
“民企创新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动力不足,不想创新。我国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一些民营企业家感叹,靠技术创新不如通过经营房地产利润来得快和高;靠引进合资可以省时、省事。于是,对外来技术的引进犹如吸食鸦片般上瘾,企业逐渐失去了自主开发技术的激情与梦想,失去了创新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