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时五天的采访中,新华网,中新网,中国经济网,腾讯网,华商网,西部网等全国十家知名网络媒体走访了西汉高速全线,在第一线接触建设者了解到道路施工的艰难,探访西安到汉中沿线的经济、旅游、文化事业发展,切身体会到西汉线的开通对于拉动地方经济的重大意义.这条承载着百姓期望的路让记者惊叹道:“原来以为修路只负责保证道路通畅,走过西汉线才知道现代的高速路.”
建设艰辛震撼记者
由于天然屏障的限制和赶工期,在郭家山隧道工地上专门设有24小时的医疗站保障工人安全,走进隧道口扑鼻的粉尘味让人不适,而工地上年轻的身影却在不停的忙碌着,他们的故事让记者深深的感动.古城热线记者说,“在工地采访时看到一位工人衣服破了三个洞仍继续穿着干活,询问时工人只说时间紧太忙,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回去换衣服了.”
走访西汉线的过程中,记者还听说了不少关于建设者的小故事,“打隧道的水泥人”,“工人的亲友组团探访”等等.受工人感动的记者还建议,修建华夏龙脉雕塑群是艺术的展现了秦岭厚重的历史文化,而西汉线建设者的事迹也值得为之塑像,作为西汉的象征,成高速路上的另一风景线.
陕西高速集团党办副主任马跃告诉记者,有两位作家来采风,甚至下到一线和工人们同吃同睡同住,体验工程修建艰辛.

和谐生态记者看好西汉线
中新网记者说,这条路在绿化生态上的投入让人影响深刻,单第四项目组就有十一个隧道绿化广场.行程中车辆穿过隧道后,前方豁然出现一整片芭蕉林,让人眼前一亮,丰富了旅程的情趣,仿佛置身于城市的街心花园中.
绿化工程师白志宁告诉记者,在西汉高速路沿线共种植了2942个种植物,达到四季有绿,四季有花的目标.这十一个隧道广场分别种植了水衫,花果,梅花等11个品种的绿化林.通过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低成本植物,西汉线春天先花后绿,夏天花时同开.经过精心设计和科学论证,绿色生态成为了西汉高速路醒目的主题.
西安新闻网记者感叹,以前因为路难走没有到汉中去过,现在路修通了,会带上家人开车重游西汉线.整条高速路每50公里处就设立一个服务区,并建有5处景观停车休息区,集娱乐,停车,餐饮等服务.在到达洋县停车坪时,记者看到三片白帆如灯塔树立在汉江边,东方宝石,朱鹮之乡的石碑立在前方,让乘驾者深刻的了解到当地的特色风情,并为之驻足留恋.
华商网记者说,我就是本地人,西汉线即将开通,我和家乡是最大的受益者,我一直怀着感激的心情.
人性化服务感动记者
有记者曾问到,如果路上纽扣掉了需要紧急处理怎么办?
陕西高速集团党办副主任马跃告诉记者,在沿线停车坪,收费站都设有茶水,工具箱和医疗箱,解决这种紧急的小事,让过往司机和游人宾至如归.收费站会设有旅游指南和行车路线手册,为司乘人员指路,介绍当地的景点和特产.
在参观洋县停车坪时,西汉线的收费员还作为导游讲解员为网络媒体一行作了专业的解说,记者了解到,高速集团西汉公司还会专门招聘一批有解说潜力的收费员,将免费为游人提供服务.
西汉高速还联合了916交通广播,可以随时向行车的司机通报全省的路况.在遇到恶劣天气的时候,备有专门的扫雪车和清障车.收费员也会作出及时提醒,确保路况和司乘人员的安全.西汉公司不仅给员工一种归属感,还要把“归属”用微笑传递给行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