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西瓦的“蜘蛛侠”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经搜索

拉西瓦的“蜘蛛侠”

2014年09月15日 10:45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黄河水电 丁海生 文字编辑:龚关

  【引子】说起电影《蜘蛛侠》,很多人都会想起那个在摩天大楼间攀爬,拥有神奇能力的英雄形象。在我国北方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拉西瓦水电站工地上,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陡峭的山崖绝壁间来往工作,不同的是他们并不拥有超能力,拥有的只是坚强的意志和对工作的热爱。 

  位于青海境内的拉西瓦水电站四周山高坡陡,峡谷上下高差700余米,最大坡度有70度。右岸的边坡地质结构复杂,破落的山石随时有可能从山上滚下,威胁电站的安全。为消除这一安全隐患,施工单位决定对右岸高坡进行支护工程施工。80余名建筑工人如同蜘蛛侠一般,在险峻的峭壁上爬上爬下,他们腰系安全绳,一个施工面攀爬到另一个施工面,用450束100吨锚索、996根锚筋桩和1126根锚杆,建立起一张354501.25平方米的铁丝防护网。 

  图1.80余名工人在“攀岩走避”之前,工前会每日例行。 

  图2.通勤卡车之后,工人面对的就将是陡坡峭壁。 

  图3.因为没有有效的运输工具和途径,材料和设备的转运都极为不便。 

  图4.无路峭壁上搭建的“一线天”是工人每日的上工之路。

 

  图5.施工现场,高架如同悬空。 

  图6.工人们在几乎垂直的峭壁上打下防护网锚杆孔。 

  图7.一张张钢丝绳防护网在岩石面铺开之后,还需进行防护网间的编织缝合,最后将整个山岩罩住。

 

  图8.几名工人在张拉防护网缝合绳。 

  图9.工人们在进行防护网的缝合。最快时,每天能施工800多平方米。

 

  图10.检查防护网的缝合质量。 

  图11.陡壁上的一个个施工点。 

  图12.劳作之后,是简单的工地午餐。 

  图13.拉西瓦水电站工地全景 

  图14.施工二队队员们的合照。 

(责任编辑:施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