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常熟梅李镇,都知道这是一个历史悠久,江南千年的文化古镇。镇内建有南宋时期的聚沙塔,为梅李镇的象征标志。另有宋朝时期的月河古桥,为梅李镇千年历史的又一见证。历史照进现实,我们又看到了一个经济蓬勃发展的梅李。近年来,梅李镇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了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良好势头。2011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3亿元,工业总产值316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亿元,各项经济指标位居全市前列。近年来,梅李镇先后获得“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镇”、“中国经编名镇”、“全国纺织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基地”、“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江苏省园林小城镇”等荣誉称号。梅李何以历史出彩,经济走强,这一切因为经编产业是梅李发展的优势所在。
产业集聚促发展
梅李镇经编行业起步于九十年代初,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包括开始起步阶段、迅速发展阶段、调整提高阶段、发展成熟阶段。到目前为止,全镇有各类经编企业规模以上企业65家,还有为数众多的个体户800多家,拥有各类经编机械近3000台套,市场上国产的经编机有70%为梅李镇采购,包括各种经编机、刷花机、ks织机等,从业人员达1万多人,以生产各类经编布为主要特色,产品有长毛绒、珊瑚绒、冰花绒、短毛绒、孔雀绒、金光绒、南韩绒、珍珠绒、麂皮绒等30多个品种,年产量15万吨,占相当的全国市场份额,年产值达109亿元,上缴税金超亿元。在国外经商的企业、公司有30多家,产品远销俄罗斯、南非、尼日利亚、罗马尼亚和中东等16个国家和地区。行业的发展带动了并丝、经编、剖幅、刷花、印染、拉毛、家纺、服装等上、下游行业的发展。目前梅李镇已经形成了集原料(化纤、纺丝)、织造(经编、纬编、梭织)、后整理(印染)和终端产品(家纺、服装)于一体的较为成熟的产业集群。经编行业已经成为梅李六大特色产业板块之一。据统计,梅李镇经编产业的产值、销售收入、税金分别占全镇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税金的34%、35%、18%,为梅李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重点企业龙头舞
以重点企业为龙头是梅李镇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特征,以群英、昌盛、众望、新昌、永新等一批重点经编产业企业,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致力经编制造事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拥有先进完善的生产设备,并且在新产品的开发、生产上有绝对的优势。这些重点企业厂房面积都在20000平方米以上,我们可以从常熟群英针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窥见梅李经编产业的面貌,群英集团是一家集织造、印花、染色、后整理、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私营企业。公司拥有员工600多人,年产量达到一万多吨,年销售额超5亿元,实现利税2700多万元。以科技进步提升发展水平,公司全套引进德国卡尔迈耶公司中高速KS经编机及各种印染流水线生产设备,各套定型机、磨毛、起绒等后整理设备,从产品的设计开发、织造到印染、后整理全过程,做到了独立完成。群英产品品种繁多、用途广泛。以诚挚招客商、凭产品取天下。公司主要产品为南韩绒、珊瑚绒、三明治、珍珠绒、短毛绒、麂皮绒等系列。产品质量可靠,远销俄罗斯、欧洲、中东等国家与地区。
创新发展再跨越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梅李经编产业已初步具备了特色明显、设备先进、技术领先、效益提高的优势和特点,如何进一步创新发展经编产业,梅李人在思考、调整理念、创新思维,瞄准国内先进地区提出了高水平与可操作性一致的大目标。
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品业集聚水平。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改组联合、资产重组等方式,促进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做大做强做优,建立更强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通过骨干企业带动其他企业的发展,并积极吸引基地外的企业向基地聚集,促进基地企业相互配套,产品的开发从相对单一分散向产品群、产业链发展,充分形成专业特色和规模优势。培育自主品牌,提升产业竞争力品牌。进一步引导企业创名牌,在市场上打响梅李经编品牌,加快企业创名牌的步伐,对创立成为苏州级以上名牌的企业给予重奖,提高企业创立名牌的积极性,提升梅李镇经编特色产业的层次和档次。
着力建设经编产业集聚区。梅李镇经编产业在2011年即成为了超百亿集群,积极与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全面加强企业在产品研发、专利申请、销售、经营管理等方面力度。发挥镇经编行业协会作用,组织外出参加各类会展、交流,扩展市场,技术等各方面的信息,服务广大经编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镇经编产业规模。目前已形成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经编企业2家,1亿元以上企业5家;苏州市级名牌产品两只,省级名牌两只。并且正在负责制定江苏省经编行业产业标准。
(责任编辑: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