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程机械企业欲加大融资租赁投入
2009年01月20日 14:3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
发表评论
] [
推荐朋友
] [
关闭窗口
] [
打印本稿
]
“吃货”的世界
· [
食品
]
月饼税再掀波澜或刺激企业“合理”避税
· [
房产
]
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将开工 108层510米
· [
电子
]
央行如期发放二批支付牌照 13家企业获牌
· [
产业
]
中国400位富豪身家接近全国居民储蓄1/10
· [
产业
]
47号公告"真身"面世:无关个税 锁定楼市
· [
房产
]
恒大被曝违规大范围内部认购员工七折购房
宝马版变形金刚!
有人说过,对于需求持续增长的工程机械行业来说,谁掌握了现代融资租赁,谁将赢得未来市场先机。
数据显示,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在全球60%以上、在发达地区80%以上的销售都是以融资租赁的方式进行的,其发展模式近年来受到了我国众多工程机械企业的追捧。而目前,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融资租赁率仅有8%左右。
前不久,首届中国工程机械融资租赁论坛在青海西宁举行。据了解,来自全国的工程机械制造商、销售代理商、租赁运营商以及租赁行业专家共70余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翟会昆在此次论坛上表示,"融资租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而且适应现代市场发展的销售模式,已经成为现代营销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
据业内专家介绍,融资租赁在传统的分期销售、按揭业务和经营性租赁的基础上,带来了一种崭新的销售信用模式,不仅可以极大地满足资金缺乏或者流动资金不足的客户的需求,而且扩大了工程机械的销售市场,真正实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
卡特彼勒成立于1925年,是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机械生产厂家。1981年,卡特彼勒成立了融资租赁公司。2007年卡特彼勒在全球销售额达到300亿美元,仅其金融服务公司管理的资产已超过250亿美元,拥有9万家客户。作为世界性的工程机械企业,卡特彼勒在融资租赁方面的发展已相对成熟,"卡特模式"成为了众多工程机械企业模仿和努力的方向。
国内一些融资租赁公司与之相比,一般仅重视产品的一次性销售和短期利益,却忽视了"卡特模式"这种全方位的盈利模式所带来的不仅包括产品,还包括服务、理念、标准等增值收益。
业内专家表示,对那些规模较大、现金流较充裕的工程机械企业而言,成立自己的融资租赁公司的意义不言而喻。
分析人士指出,卡特彼勒在中国工程机械融资租赁市场的渗透率达到了50%,这虽然低于该公司在发达国家市场80%以上的比例,但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工程机械融资租赁市场前景相当广阔。如果我国的工程机械设备制造商也能达到这个标准,那整个工程机械行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来源:中国机械网)
延伸阅读
精彩图片
网友评论
目前已经有
条评论
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
热点新闻评论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经济网新闻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经济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经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新闻跟帖管理员反映。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
产业专题
·
三保行动 我们一起出发
·
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第18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
·
推动中国
企业家
王兴注定“永无宁日”
雷军要警惕“胜利病”吗
·
何小鹏:未来20年内飞行汽车有望形成万亿美元级市场
·
叶国富接过永辉方向盘
本网专稿
·
合格率均超99% 市场监管总局通报民用“三表”专项检查结果
·
福建省公共数据赋能产业发展第一批重点培育示范场景发布
·
【图解】中外学者谈关税“冲击波”:美国仿制药市场或承压
·
市场监管总局和中消协联合发布防范“保健品”诈骗消费提示
·
第一季度检验检测行业综合景气指数100.4 发展稳中向好
·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超百个互动体验项目亮相现场体验区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产业市场
>
专题频道
>
2009
>
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
>
行业发展趋势
> 正文
中经搜索
商务地带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CNTV
中青网
中国台湾网
中广网
中国西藏网
中新网
中工网
光明网
百度
新浪
搜狐
网易
凤凰
腾讯
和讯
友情链接
国家机关
地方政府网站
地方新闻网站
媒体网站
中央企业
金融机构
热点网站
财经网站
电子商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