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装备制造业“两化融合”正当时
2009年01月20日 13:4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
发表评论
] [
推荐朋友
] [
关闭窗口
] [
打印本稿
]
“吃货”的世界
· [
食品
]
月饼税再掀波澜或刺激企业“合理”避税
· [
房产
]
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将开工 108层510米
· [
电子
]
央行如期发放二批支付牌照 13家企业获牌
· [
产业
]
中国400位富豪身家接近全国居民储蓄1/10
· [
产业
]
47号公告"真身"面世:无关个税 锁定楼市
· [
房产
]
恒大被曝违规大范围内部认购员工七折购房
宝马版变形金刚!
陈宗舜机床行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家委员会
总体上看,中国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信息化取得明显进展,但应用深度不够;CAX的应用效果明显好於ERP,但CAE的应用较薄弱,在数字化设计和制造上尤为薄弱;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水平较低;企业间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正进入深化阶段,CIMS示范企业也没有实现全面集成的应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仍处於较低水平;企业信息化缺乏统一规范和标准。
从另一角度来看,中国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也正反映了中国制造业应用软件的发展水平。不夸张地说,中国制造业应用软件的开发尚处於“克隆”状态,没有与中国工业化国情相结合,更没有与各种先进制造技术相融合。也正为应对这种局面,国家提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简称“两化融合”)的方针政策。
“两化融合”之机理
“两化融合”的内涵不仅在於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的研发、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管理、产品检测和市场供销等环节,而且更要从宏观层面上考虑如何振兴中国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後的生产能力,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最终达到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目的。装备制造业应成为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点。
实现“两化融合”,制造业应用软件所扮演的角色极为重要。没有软件,就不可能在工业化的“硬”优势基础上形成信息化的“软”优势,也就没有“两化融合”。也即,为了能使传统工业化意义上的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生产装备具备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特征的核心技术,就要借助微电子技术和制造业应用软件技术。
促进中国软件的发展,不仅可以作为上述这一过程的切入点,也是促进中国软件产业调整升级的切入点。制造业应用软件中的专用软件,从产品研发、产品设计、产品生产、流通、生产管理等不同方面,用於实现生产和管理过程的智能化、网络化管理和控制。
如何实现制造业的“两化融合”?
1、首先必须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进行定位,在“两化融合”中,信息化是工具,工业化是目的。“只为信息化而信息化”的做法绝不可取。
2、“两化融合”必须把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先进制造技术与应用信息技术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是“两化融合”的突破口,历史上看,在世界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中总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应将信息技术作为应用实施先进制造技术的有力且必需的工具。(来源:中华机械网)
延伸阅读
精彩图片
网友评论
目前已经有
条评论
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
热点新闻评论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经济网新闻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经济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经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新闻跟帖管理员反映。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
产业专题
·
三保行动 我们一起出发
·
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第18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
·
推动中国
企业家
戴厚良:高质量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企业
九牧董事长林孝发:坚持科技创新引领
·
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
杨元庆:数实融合助力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
本网专稿
·
《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能力评估规范》团体标准在京发布
·
华樽杯第十五届中国酒类品牌价值200研究报告发布
·
沪宁沿江高铁开通运营 上海至南京间第二条城际铁路投用
·
2023全国品牌故事发表交流活动圆满落幕
·
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成果丰硕
·
我国质量认证获证组织突破一百万家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产业市场
>
专题频道
>
2009
>
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
>
分析评论
> 正文
中经搜索
商务地带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CNTV
中青网
中国台湾网
中广网
中国西藏网
中新网
中工网
光明网
百度
新浪
搜狐
网易
凤凰
腾讯
和讯
友情链接
国家机关
地方政府网站
地方新闻网站
媒体网站
中央企业
金融机构
热点网站
财经网站
电子商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