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代表讨论:新医改不能"看起来很美"

2009年03月11日 10:55   来源:四川日报   胡敏

  曾经沸沸扬扬的新医改方案讨论,终于有了最新进展:两会期间,卫生部部长陈竺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方案在“两会后将很快公布,并已制定了一个3年试点方案”。

  一个“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美好愿景如何实现?老百姓如何从中获益?在京出席全国两会的四川代表,讨论激烈,各抒己见。

  地方配套要考虑地区差异

  聚焦点:政府工作报告称,今后3年,各级政府拟投入8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318亿元,保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对比目前政府投入水平,有一定程度增长。”但省卫生厅副厅长王正荣代表认为,关于地方配套应该有更明确的细则,并充分考虑地区差异。以新农合为例,目前全国筹资标准为100元/人(中央出40元,省市县三级政府出40元,个人出20元),但东部一些发达地区,地方配套后标准已达300元以上/人。“对于西部这样地方财力配套能力较弱的,中央财政应加大倾斜力度。否则,再好的政策也容易成为‘空中楼阁’。”王正荣说。

  对比前后两次医改,王正荣注意到,年前公布的新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着力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等四大体系改革。对目前各方最为关注的“基本药物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减少中间环节”,王正荣认为,基本药物目录如何制定、如何管理等细节有待进一步明确。

  解决看病难还该有个医师培养体系

  聚焦点:随着乡镇医疗卫生机构的不断完善,“看病难”似乎越来越表现成为到大医院看病难。

  来自川大华西医院的刘进代表讲述:不久前,他路过一间乡镇卫生院,卫生院房子修得很漂亮,设备很齐全,但没有病人,一位身穿白大褂貌似医生的人,在门口摆了一个猪肉摊。

  “为什么这么漂亮的乡镇卫生院没人求医,而一些大医院却一号难求?”刘进自问自答,关键是医生环节出了问题,“老百姓对你的医疗质量不信任,自然要往大医院跑。这不是药品降价、多修几个卫生院就能解决的。”

  “取不取消‘专家门诊’没有多大作用。”说起各方热议的“专家门诊”话题,刘进认为,“医院的职责不在于要求病人选择什么样的医生,而是应该确保所有的医生都是合格的。”刘进认为,在四大体系之外,还应该有一个医师培养体系,只有整个医疗行业从业水平提高了,病人才可能实现分流,才能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