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民”字摆中间——三十年医改历程回眸

2009年04月13日 10:29   来源:光明日报   胡其峰
    “道义放两旁,把利字摆中间”,歌手李宗盛《凡人歌》中这句词,被许多人用来形象地描述当下市场经济中的诸多逐利行为。然而,作为为广大国民解决生老病死大事的医药卫生体制的运行和它的终极目标,却是要把“民”字、而绝不是把“利”字摆中间。

    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我国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从初期的酝酿,到

    改革思路的确定和调整,和众多领域的改革一样,经历了艰辛的探索过程。近日发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已被确立为新时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回眸医改艰辛的探索之路,更能增强前行的力量。

    攀登公共政策的“珠穆朗玛峰”

    建设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医卫体系,是世界性的难题,被称为公共政策的“珠穆朗玛峰”。时间这根纵线,能清晰地描绘出医改最初的萌动——

    1979年元旦,时任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提出,要“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同年,卫生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此后,卫生部又开展“五定一奖”(即定任务、定床位、定编制、定业务技术指标、定经济补助、完成任务奖励),并且开始尝试对医院“定额补助、经济核算、考核奖惩”,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北、浙江等地的5所医院被列为“示范”。

    1992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办成经济实体或实行企业化管理,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包括人口结构和疾病发生方式的变化,促使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持续上涨,加上工业化、城镇化引发的人口流动、环境污染、职业卫生和意外伤害等问题的凸现,更使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体系面临挑战,城乡、区域、不同人群之间医疗卫生服务的原有差距,在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下还有扩大的趋势。

    2000年2月,国务院公布《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医改进入全面启动阶段。此次医改的主要措施包括:将医疗机构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类进行管理,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放开,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卫生行政部门转变职能,政事分开,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公立医疗机构内部引入竞争机制,放开管制,规范运营,改革药品流通体制,加强监管,实行医药分家等。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相继作出一系列有关医疗卫生事业的重大决策,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加高度地重视医疗卫生服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还专门用一节篇幅论述了“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问题,提出了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目标和任务。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医改目标最终确立

    2006年6月,国务院决定成立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负责研究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这标志着新一轮医改研究制定工作正式启动。

    2006年10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5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高度关注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总书记强调指出,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紧密地联系起来,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同党的十六大以来历次全会文件一道,为国务院批转实施《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了指导思想,为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医疗卫生制度建设方针政策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2007年3月,为提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决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工作小组委托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麦肯锡(中国)公司和北京师范大学等7家国内外机构开展“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思路和框架设计”的独立平行研究。同年10月中下旬,工作小组召开座谈会分别听取了地方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部分医院院长、专家学者的意见。同时,组织专家对政府卫生投入进行了测算。

    2007年金秋,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承前继往的基础上,又与时俱进地对医疗卫生服务问题作出了更为深入的论述,并采取了更大力度的举措。“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的新要求中的一项具体内容,“病有所医”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党的十七大报告还围绕“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全面进行部署。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医改协调工作小组对医改总体方案进行了修改,形成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医改航船破冰前行

    2008年9月10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并决定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2008年10月14日,以“一个目标、四大体系、八项支撑”为主体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开始在网络上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的一位负责人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征求意见稿”的“精华”:

    ——一个目标,即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总体目标,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四大体系,即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八项支撑,即建立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建立健全医药卫生法律制度。

    四大体系相辅相成,构成了我国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八项支撑配套建设,保障四大体系有效规范运转;“四大体系、八项支撑”涵盖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方面面,必须协调推进。

    截至2008年11月13日22时30分,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共收到意见26000余条。新医改能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难题,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今天,《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发布,承载着百姓希望、社会厚望的医改航船,继续破冰前行。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