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 破解二元结构

2009年07月31日 16:02   来源:湖北日报   涂勇
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统筹中,城乡统筹是放在首位的。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武汉“两型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

  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化对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认识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深刻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赋予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新理念、新目标、新制度和新趋势。

  树立加快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新理念。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并不意味着把农村改造为城市,而是通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落后农村建设成为现代农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并不仅仅意味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而是经济社会全方位的统筹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不是要让中心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慢下来,而是要继续繁荣发展中心城区,让中心城区具有更大的辐射功能,以此带动远城区农村加快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要害不在于农民移居城市,也不在于城乡之间的距离有多远,而在于农民是否享受到城市的环境条件和消费水准,在于农民是否享受到与市民同样的公共服务,在于农村是否具有同城市差不多的“经济社会整体素质”,在于“就地城市化”。

  明确加快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新目标。新目标新在哪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就是要努力把市郊农村建成山清水秀、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富裕、管理民主、可持续发展的武汉特色的“富裕、和谐、秀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全市广大农民群众更多地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建立加快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制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起科学、合理、有效的城乡一体化制度体系,通过好的制度保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根本性和长远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高度,着力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布局、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公共服务、城乡劳动就业、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制度,由此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

  顺应加快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新趋势。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投入的倾斜,加大城市经济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资源对农村的支持,加大城市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对农民的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促进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更高的认识、更新的理念、更大的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处理未来城乡关系的根本要求和追求目标,积极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等六个“一体化”。

  积极推进“三个集中”,着力在加快远城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上实现突破。围绕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积极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以工业化推进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加快远城区经济发展,壮大远城区综合经济实力。一是加强远城区工业园区建设。把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作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基础支撑,按照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的原则,以远城区省级工业园区为载体,统筹规划和整体推进城乡产业发展。突破性发展现代制造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农村现代物流、交通运输和信息服务业。二是加快远城区现代城镇体系建设。把制定和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作为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将远城区发展纳入整个城市规划范围,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实施以卫星城、重点镇为中心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构筑以城市中心与副中心相结合、市区与卫星城相联系的“全域武汉”现代城镇体系。三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积极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实施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加基地带农户”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引导农民以产权为纽带,通过专业合作、股份合作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建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新机制,着力在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上实现突破。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作为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着力点,促进基础设施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用,城乡社会事业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让广大农民群众更多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加快远城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远城区与主城交通主干道建设,促进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向远城区延伸。二是加强远城区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建立远城区“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三是健全城乡一体的社保、医保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制定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间的有效衔接办法,将远城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纳入市级统筹,对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市级统筹。四是完善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优先发展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大力推进乡镇卫生院、福利院标准化建设,完善功能,提档升级,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

  深化城乡要素市场改革,着力在推进生产要素城乡间自由流动上实现突破。一是探索建立城乡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新机制。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房屋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经济组织股权等九类产权交易,抓紧建立市、区、乡镇三级交易平台,进一步扩大交易品种,创新交易方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二是完善促进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本市农民到小城镇落户。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培训、岗位开发、劳务输出工作机制,大力发展农村劳务经济,鼓励和引导农民向城镇和非农产业有序转移。三是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各类金融机构通过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等服务方式,实现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扩大农民抵押贷款担保物范围,探索赋予农民承包地、宅基地抵押权的实现方式,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

  加快“两型农业”建设,着力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上实现突破。一是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市郊比较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加快建设绿色蔬菜、优质畜禽、名特水产等产业片带,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提高现代都市农业的素质、效益和整体竞争力。二是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加快发展乡村休闲游产业,打造精品旅游景点和线路。三是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

  完善城乡一体的公共财政体制,着力在多途径加大“三农”投入上实现突破。一是健全更趋合理的公共财政向农业农村倾斜的投入机制。加大市级财政对远城区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统筹调剂土地出让收益分配,提高市级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村的比例。增加城建投资资金在远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中份额。推进以区为主、以项目为载体的涉农资金整合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完善和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严格执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各项财政补贴政策,全面落实鼓励油料、生猪、奶牛生产、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惠扶持政策。结合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探索建立绿色蔬菜、优质畜禽、名特水产等优势特色农产品补贴制度,实施基本农田保护金等生态环境补偿制度。三是建立农业农村投融资平台。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和创新力上实现突破。一是创新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和教育培训机制。二是健全完善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三是深入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加大对口帮扶力度,帮助农村加快发展。

  作者系武汉市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梁丽霞)

精彩图片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