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2009年08月08日 14:3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中国农业机械化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战胜了各种困难挫折,探索前进,开拓创新,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和历史性进步,构建了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体系,进入了农业机械化中级发展阶段,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60年来,农业机械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从建国至今,我国的农业装备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08年底,全国农机总动力达8.22亿千瓦,是1949年8.01万千瓦的10000倍,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6.95%;每公顷耕地拥有农机动力6.75千瓦;拖拉机保有量2021.91万台,是1949年117台的17.3万倍,年均增长速度为22.68%。高性能、大功率的田间作业动力机械和配套机具增长幅度较快,特别是大中型拖拉机、半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玉米收获机和保护性耕作机具的保有量有了大幅度增长。农业机械化水平进入了中级发展阶段,2008年底,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0.8%。在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迅速发展的同时,农机作业领域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农机标准化作业程度明显提高,集收获、耕整、播种于一体的机械化复式作业应用范围扩大,农业抢收抢种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

  同时,国家积极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通过农具改革,实施国家科技攻关、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技术(948)项目等,加大了农业机械装备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制开发和扶持力度,推动了农业机械化部分“瓶颈”环节技术和技术集成问题的解决。农机工业通过转换经营机制,深化企业改革,实现了从农机生产弱国发展成为世界农机生产大国的历史性跨越,支撑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2008年底全国农机制造企业约8000家,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021家,农机工业总产值1915亿元,是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103.7亿元)的18.5倍。我国农机对外开放领域也进一步扩大,成功地引进、消化、吸收了国外先进的水稻、玉米、甘蔗等作物生产机械和旱作节水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促进了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目前,我国农机产品不仅能满足国内市场需要,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表现出了明显的竞争优势。

  随着农机事业的蓬勃发展,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农机专业协会、股份(合作)制农机作业公司、农机经纪人等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地涌现与发展壮大。截至2008年底,全国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达16.56万个,农机户总数已达3833万个,农机化中介服务组织6022个。农机社会化服务领域随之拓展,呈现出组织形式多样化、服务方式市场化、服务内容专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显著特征。农机作业的订单服务、租赁服务、承包服务和跨区作业、集团承包等服务方式,满足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的迫切需要,推动了农机服务市场化快速发展。2008年,全国农业机械化服务经营收入达到3466.5亿元,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和新亮点。

  为了给农业机械化创造良好的法治和政策环境,我国一直重视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及政策体系的建立。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法治轨道的重要标志。至今,我国已出台农业部及省级政府农业机械化行政规章41部,省级地方性农业机械化法规37部,这些法律法规已基本形成中国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体系框架,并进一步健全、完善。2004年开始实施的农业机械购机补贴政策,中央财政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从7000万元增长到2009年的130亿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农机工业的发展。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关键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预计到2020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70%,实现主要作物关键环节生产机械化,为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装备支撑。

(责任编辑:梁丽霞)

精彩图片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