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第二号“拼命三郎”

2009年03月05日 12:46   来源:中国经济网   
    娃哈哈集团销售公司总经理刘智民


    在娃哈哈所有核心高管中,现任销售公司总经理的刘智民是晋升速度最快的。1995年大学毕业,1998年任副总,此后外派4年,2003年正式出任销售公司总经理。说起晋升之路坦荡靠的是什么,刘智民笑称自己“执行能力比较强”。

    如果说宗庆后是娃哈哈的“拼命三郎”,那么刘智民就是这个团队的二号“拼命三郎”。他的理论是:他这边压力大一点,把老板的意图强有力地执行到位,宗庆后那边的压力就小了。

    加入娃哈哈的12年间,过年他没有一次回过山西老家,因为春节是销售旺季,他都得在办公室值班。在他的记忆中,毕业后只回过两次老家,一次是出差路过待了两天,另一次专门探亲,创纪录地待了六天。

    上任之初便遇考验

    刘智民正式出任销售公司总经理的那一年,娃哈哈的年产值已经达到60亿元。甫一上任,刘智民就遭遇了一个始料不及的对手———非典。受其影响,饮料行业一片低迷,整个2003年上半年,娃哈哈的销售严重萎缩,联销体网络经历了一次巨大的考验。当时,娃哈哈大胆地采取“压库”的策略,把产品满负荷地压给经销商和终端,销售额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

    去年,刘智民提出深化、细化网络的方案,与宗庆后的想法不谋而合。娃哈哈打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牌,但中国那么大,有的乡镇确实超出了他们“联销体”的触角,如何开发这部分潜在的市场。在刘智民看来,目前的娃哈哈有必要把更多的地域纳入自己的销售范围之内。

    他提出的方案简单理解就是4个字———扩面扩种。让每个县都有经销商,全国每个乡镇都有分销商,这种构想的结果是,无论哪一个角落,都有人在通过联销体网络供应娃哈哈的产品。

    明年调整商超网络

    去年,娃哈哈实现营业收入187亿元,已连续9年稳坐中国饮料行业的龙头地位。刘智民说,他觉得最快乐的事就是,每当老板给他定一个销售目标,他总是给自己“加点量”,而每次最后都能超额完成。

    眼下,刘智民最大的挑战是在城市中为娃哈哈争取更大的市场空间。

    正因如此,从明年开始,娃哈哈的联销体网络将要发生一个重大变化,以一种专业性质的管理,把城市里的商超网络全部分离出来做统一规划。在今年10月份经销商交下一年的保证金时,商超网络的经销商就要签一份新的合同。

    按照刘智民的构想,联销体销售是大模式,将商超游离出来之后有诸多好处。其中之一是能够稳定价格。

    此外,商超目前在娃哈哈的销量占比较少,而这部分市场是兵家必争之地,发展潜力较高。刘智民说,商超网络专业化程度比较高,需要专业的经销商,这样也能节约一些网络费用投入。其实他非常看中的是,商超是城市的品牌宣传阵地,也是新品推出的舞台。

(责任编辑:施晓娟)

精彩图片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